人生大智慧:50歲後最高明的活法,是“捨得”

“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賈平凹

“捨得”2字最早出自《了凡四訓》,佛家釋義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有舍才有得;道家釋義為:舍就是無為,得就是有為,所謂“無為而無不為”;儒家釋義為:舍惡以得仁,舍欲而得聖。

而放在現實中,這2字的意義就是:拿得起,放得下。

人生大智慧:50歲後最高明的活法,是“捨得”

“捨得”與傳統文化息息相關,也與我們的人生緊密貼合。

因為人這一生,看明白了,其實就是一個捨得的過程,有人捨棄面子得到財富,有人捨棄煩惱得到快樂,有人捨棄慾望得到輕鬆自然的心靈......

而人到了五十歲之後,更應該做到“捨得”二字。

像豐子愷大師說的:“在不知不覺之中,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血氣旺盛的成人‘漸漸’變成頑固的老頭子……”

人生大智慧:50歲後最高明的活法,是“捨得”

豐子愷

五十歲之後,身體開始走下坡路,不再天真爛漫,更不再是血氣方剛,而是一步步進入遲暮之年,這個時候不應該再去那麼執著,這個時候應該學會“捨得”。

一位禪宗高僧說:“人的慾望像個無底的黑洞,永遠沒有填滿的一天。一個人即使賺了億萬財富,心被貪慾驅使,就享受不到富足的快樂。”

那麼,只有捨去這些執念和慾望,才能得到輕鬆和快樂,這也是五十歲之後,最好的生活。

“捨得”是幸福快樂的良方

人生大智慧:50歲後最高明的活法,是“捨得”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天都為名利奔波,每天都在為財富計較,這是一種常態沒有什麼可說的,人非聖賢,豈能不為名利動心?

但年過半百之後,就應該把重心放在生活上,該吃吃該喝喝,該工作工作,該養家養家,只不過心裡的慾望要淡一些,否則就會煩惱纏身。

作家墨竹說過:“一個人活得太累,不是因為生活讓他累,而是因為他有太多的“捨不得”。只有當他懂得取捨時,學會了放下那些無謂的捨不得時,他才能與累徹底說“再見”,才有機會擁抱快樂。”

人生大智慧:50歲後最高明的活法,是“捨得”

如一個故事講的:有一位信徒不小心跌落懸崖,他抓住了懸崖邊的一根樹枝,支撐著自己的身體,然後大聲向佛祖求救,佛祖不忍心看一條無辜生命淪喪,於是便現身在懸崖邊緣,對他說道:“你放開手,我拉你上來。”

可是信徒卻害怕了,他害怕一旦放手就會掉下懸崖,所以不肯放手。

佛祖沒辦法,說了句:“你自己不捨棄那根樹枝,誰也救不了你。”言罷,消失不見。

人生大智慧:50歲後最高明的活法,是“捨得”

如果你自己不願意放手,誰都救不了你,這就如同人生,當你心中有太多捨不得的時候,你心中的擔子就會越來越重,那些慾望和雜念會讓你不堪重負,抱怨連連,你的人生也會黯淡無光。

而真正的人生,當是前半生拼搏奮鬥,後半生學會“捨得”注重於生活,知足常樂,隨遇而安,如此方能幸福快樂。

書法《捨得》高清複製裝飾畫

人生大智慧:50歲後最高明的活法,是“捨得”

人過五十,平平淡淡才是真,正所謂“心無物慾,即是秋空霽海;坐有琴書,便成石室丹丘”。

這個年紀要做到“捨得”,捨去慾望,收穫快樂,要隨緣看人生,平淡看人生,更要悠閒享受人生。

《捨得》書法 高清複製裝飾畫

人生大智慧:50歲後最高明的活法,是“捨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