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線發明、DIY儀器……上海醫生在一線抗疫中的“大智慧”

一款源自武漢金銀潭醫院重症病房的小發明今天在上海正式投產。這款讓醫護人員在吃飯、喝水時也能護住鼻子的“鼻罩”,可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風險。發明人蔣進軍醫生來自中山醫院呼吸科,是上海首批馳援武漢醫療隊的成員。請聽記者姚軼凡發來的報道:

%7B%22isCut%22%3A0%2C%22cover%22%3A%22http%3A%2F%2Fupload.ajmide.com%2Fp%2Fimage%2F202002%2F17%2FJzawx6triS1581952198647_445x445.png%22%2C%22audio%22%3A%22http%3A%2F%2Fshort-audio.ajmide.com%2Faudio%2F202002%2F17%2Ftx3n2ayNYt1581952163533.m4a%22%2C%22phId%22%3A%2243915730%22%2C%22name%22%3A%22%E3%80%90%E5%90%AC%E3%80%91%E7%81%AB%E7%BA%BF%E5%8F%91%E6%98%8E%E3%80%81DIY%E4%BB%AA%E5%99%A8%E2%80%A6%E2%80%A6%E4%B8%8A%E6%B5%B7%E5%8C%BB%E7%94%9F%E5%9C%A8%E4%B8%80%E7%BA%BF%E6%8A%97%E7%96%AB%E4%B8%AD%E7%9A%84%E2%80%9C%E5%A4%A7%E6%99%BA%E6%85%A7%E2%80%9D%22%2C%22duration%22%3A0%2C%22tagType%22%3A0%2C%22editorId%22%3A%22directive_ueditor_1581952119261%22%2C%22phid%22%3A%2243915730%22%2C%22programName%22%3A%22%22%2C%22htmlId%22%3A%22audio_1581952219814%22%7D

​火线发明、DIY仪器……上海医生在一线抗疫中的“大智慧”

.

【聽】火線發明、DIY儀器……上海醫生在一線抗疫中的“大智慧”

大年夜抵達武漢,在金銀潭醫院連軸轉,吃飯喝水的當口,中山醫院呼吸科副主任蔣進軍發現,雖然他們身處“清潔區”,但與“潛在汙染區”僅隔一扇門。就餐時取下口罩,口鼻全無防護,而鼻子又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途徑。蔣進軍想,能不能將鼻子防護住?喝水儘量用吸管,吃飯閉口咀嚼,由此進一步降低被感染的風險呢?

”一日三頓基本都在醫院吃,吃飯肯定口罩要取下來,我在想,為什麼不能把鼻子罩住,飯也吃了,防護也到位了。“

一個小小的靈感閃現。蔣進軍拿過一個口罩、抄起剪刀、針線,很快,一個簡易版鼻罩就誕生了。但用下來發現,在咀嚼時很容易滑落。蔣進軍向後方呼叫支援,大家一起完善設計方案。與此同時,中山醫院科研處程蕾蕾主任醫師開始忙活聯繫、申報專利。

“2月10日第一天上班,就拿到了專利申請號。“

接下來,便是廣發“英雄帖”尋求合作廠家。10個小時,740多條潛在合作企業的信息,源源不斷匯聚到程蕾蕾這裡。歷經談判,中山醫院很快與上海羅萊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簽署生產合同。羅萊家紡董事陶永瑛說,“鼻罩”是非標產品,沒有現成的生產線,他們位於南通的工廠投入了20個工人,用縫紉機邊學邊做:

“如果前線用的效果比較好,要我們增加產量是沒有問題的。“

其實,鼻罩還只是蔣醫生和他的同事們,在金銀潭醫院一線的創新閃光點之一。 在一次搶救患者中,需要用到胸腔閉式引流瓶,但手邊並沒有配備。蔣進軍急中生智,就地取材,僅用十來分鐘,就拼裝了一套簡易版“胸腔閉式引流瓶”系統,病人用上後,轉危為安。馳援金銀潭20多天,面前難題不斷,但他們始終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麻醉科醫生給病人插管的時候,三級防護,頭盔戴上去之後,眼睛看不清楚,所以我們就氣管鏡引導。“

​火线发明、DIY仪器……上海医生在一线抗疫中的“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