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访问欧美时不吃西餐 自带庞大厨师团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李鸿章经过四大洲,横渡三大洋, 水陆行程 9 万多里,访问了俄、德、荷、比、法、英、美、加 8 个国家。

李鸿章前后10多年任职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负责外交事务。然而,李鸿章很少出国。此前唯一的一次出国,是到日本参加“马关条约”的谈判。所以,李鸿章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媒体的重点关注。


李鸿章访问欧美时不吃西餐 自带庞大厨师团



大家都注意到,李鸿章带着一个庞大的厨师团。

8月28日,李鸿章乘坐“维多利亚”号轮船抵达美国纽约港。美国《纽约时报》记者亲眼目睹了李鸿章那支浩浩荡荡的随行人员队伍和那个庞大厨师团的盛况。第二天,《纽约时报》浓墨重彩地写道:

“代表团里有十几个厨师,厨师长是一个高个子、年纪不详、毫无表情的男子。身穿深色长袍,一举一动就像是总督的下级正式官员。大概是因为主人身居要职吧,这位厨师长也一本正经地不和饭店的人说话,而且好像也看不出他有交流的欲望。他只是简单地环视四周,显示出对周围环境很满意的样子,然后上楼,等候着主子的吩咐。”

到底是大报记者,寥寥几语,就把中国厨师的专业素养刻画出来。


李鸿章访问欧美时不吃西餐 自带庞大厨师团



记者继续写:“厨师的厨具和总督的专用座椅也很快到了。总督回房歇息。大家都走了,除了厨师们,他们得留下来加紧安装厨具并马上着手为总督准备晚餐。”

这里的总督,当然指的是李鸿章了。看到这里,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闻名天下的李鸿章,晚餐会吃些什么食物呢?还是让《纽约时报》的记者告诉我们吧:

“昨晚当李总督准备进晚餐时,清国大厨走进华尔道夫饭店的厨房,他带了两名助手和许多厨具,还有很多从天津带来的奇特食物。厨师们准备着晚餐,并把做好的饭菜送进李的卧房。晚餐有燕窝汤、烤鸡、鱼翅和米饭,还有一杯淡葡萄酒。李的私人医生总建议他要少吃正餐。他在美国第一个晚上做的事使人感到怪异,这也使他的名声大增。”


李鸿章访问欧美时不吃西餐 自带庞大厨师团



我们就算以现在的生活水准来看,李鸿章这份以燕窝汤、烤鸡、鱼翅构成的晚餐,依然堪称奢华,更别说按照120年前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准了。

当《纽约时报》记者对李鸿章随行人员进行采访时,提到了李鸿章的饮食问题。李鸿章随行人员告诉记者,李鸿章“必须注意他在一个陌生国家的饮食。他的医生只允许他在一天之内吃一顿西餐。我们总是坚持让他吃清国饭,吃少量清式风味的饭。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年事已高,必须格外小心才是。”

对于李鸿章不吃西餐这一点,《李鸿章历聘欧美记》也提到了,里面说:“中堂每赴筵宴,不甚食主人肴撰。腹饥,则从者进自备之食品。盖皆西国良医所预定,以免积滞之患也。是日,亦如之。”


李鸿章访问欧美时不吃西餐 自带庞大厨师团



这是说,李鸿章在欧美访问时,每次赴宴,都极少吃主人安排的西餐食物。如果感到肚饿,就上由随行人员准备的食物。这些措施,都是他的私人医生制定的,免得产生消化不良。

为此,李鸿章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哪怕在轮船上时也不例外。当别的乘客吃饭时,他到处溜达;当别的乘客溜达时,他开始吃饭了:

“他一天要吃好几顿,有四个厨师为他准备饭食。厨师们凌晨2点就得起床,要使他们的主人早晨8点能吃上早饭,他们不到晚上9点或9点半不能歇息,因为总督总是会要一些‘热菜热饭’什么的。”

从早晨2点,忙到晚上9点半,李鸿章的厨师们也是够辛苦的。

【参考资料:《李鸿章历聘欧美记》《李鸿章访问纽约记》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