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究竟封了多少军功贵族?连亭长都是关内侯

汉高祖究竟封了多少军功贵族?连亭长都是关内侯

公元前188年,汉惠帝死后,刚强如吕太后竟然痛哭不已,而吕太后痛哭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哀伤自己儿子早逝,更担心汉惠帝没有成年的儿子,自己年纪也大了,害怕自己死后小皇帝不是刘邦的“老兄弟”们的对手。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史记·吕后本纪》

无独有偶,周勃、陈平等军功元从诛灭诸吕后,派人请代王刘恒进长安当皇帝,可没想到刘恒不但不感谢周勃这些军功元从,刘恒的心腹都认为周勃、陈平等人不怀好意。

代王问左右郎中令张武等。张武等议曰:“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

今已诛诸吕,新喋血京师,此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原大王称疾毋往,以观其变。”——《史记·孝文帝本纪》

可是114年之后,汉昭帝去世无嗣,满朝文武大臣都提议皇位由汉武帝唯一在世的儿子广陵王刘胥继承皇位,可丞相霍光不愿意立成年皇帝,竟然违背礼法,改立昌邑王刘髆的儿子刘贺,而满朝文武大臣以及勋贵元从竟然默然无语,任由霍光操纵朝局。

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特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郎有上书言:“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言合光意。光以其书视丞相敞等,擢郎为九江太守,即日承皇太后诏,遣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宗正德、光禄大夫吉、中郎将利汉迎昌邑王贺。——(《汉书·霍光传》)

从吕太后畏惧朝臣以至于痛哭到霍光可以一言而决皇帝更替,中间只过了短短一百一十四年,为什么西汉朝局在一百年多一点时间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霍光擅权的时候,当年连吕太后都惧怕的军功元从为什么似乎从朝堂上彻底消失了?

汉高祖究竟封了多少军功贵族?连亭长都是关内侯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汉武帝,汉武帝才是那个真正奠定了接近2000年封建大一统王朝政治形态的皇帝。

不过在谈汉武帝干了什么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汉武帝的祖父,汉高祖刘邦究竟建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刘邦建立的汉朝,一言以蔽之,是对秦制的继承和反动。

以前大家对西汉王朝对秦制继承的部分谈的比较多,忽略了西汉对秦制的“反动”。

所谓“反动”,就是西汉政治制度中对以“分封”为核心的春秋战国制度的继承,李开元教授就谈到刘邦建立的汉朝“从诞生之初就具有分权性质,是一种相对性有限皇权……是以汉朝宫廷、汉朝政府和诸侯王国各为一方的三权并立的政治结构。”

这一点在高帝十二年,刘邦发表带有政治遗嘱性质的诏书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诏曰:“吾立为天子,帝有天下,十二年于今矣。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辑之。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而重臣之亲,或为列侯,皆令自置吏,得赋敛,女子公主。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赐大第室。吏二千石,徙之长安,受小第室。入蜀、汉定三秦者,皆世世复。

吾于天下贤士功臣,可谓亡负矣。其有不义背天子擅起兵者,与天下共伐诛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汉书·高帝纪》)

刘邦在诏书里说自己对功臣元从很够意思了,功大的封王、封侯,功劳小没有能够封王封侯的也有自己的独立的封地(食邑)。列侯建国,自己任命官吏官吏,吃赋税,还在长安有大宅第;二千石的高官则迁到长安,有小宅第,跟着他进蜀中又打回三秦的老兄弟,则世代免劳役。

诏书里的“亡负”就是“无负”的意思,刘邦最后说自己对得起大家(功臣),希望大家对得起他,有人要颠覆刘氏江山,老兄弟们都要站出来讨伐。

刘邦这道诏书除了标明自己“无负”功臣外,也点出了西汉初期政治特点是诸侯“皆令自置吏,得赋敛”。

汉高祖究竟封了多少军功贵族?连亭长都是关内侯

而刘邦诏书里的老兄弟一共有多少人呢?

刘邦封列侯145人,只有6人是自己亲属,也就是说异性功臣诸侯139人,而西汉初年2000石吏数目不详,根据学者刘嵩考证,总数不超过100人,入蜀,定三秦时汉军经过逃亡,剩下3万人,即便经过楚汉战争,到高帝十二年也能有一万人左右。

这些属于刘邦高级“老兄弟”,刘邦在高帝五年时还发布过一份诏书,在这份诏书里凡是在垓下参战的汉军都被刘邦赐予“大夫”爵位,按照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的规定,凡有“大夫”爵位者,受田5顷(500亩),也就是成为了小地主。

经李开元教授考证,参与垓下之战的汉军差不多有60万人,这些获得“大夫”爵位的汉军士兵,他们拥有的特权就是本人以及本户家人免劳役。

不管是高级老兄弟还是参加垓下之战时60万低级老兄弟,全部加起来差不多有62万人,按照五口之家计算,西汉时期大约有300万人口成为拥有特权的“贵族阶层”。

学者刘嵩曾考证这批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7%-20%,应授田面积,占西汉末年(汉平帝时)全国总耕地(82705.3万亩)的38%。

当然, 60多万汉军将士也不是人人都享受到刘邦所说的那么多优待,因为汉初既没有那么多劳动力,也没有那么多可耕地,但是这60多万汉军以及他们的家人足以填满西汉时期所有的政府职务还有富余。

《张家山汉墓竹简》里披露了汉高祖六年一起县令与部分县吏谋杀另外县吏的案件,案件本身没有什么特别,杀人的县令和县吏也被判处了腰斩之刑。

特别之处在于这个县令和作为帮凶的三名县吏都是“关内侯”,这个县令不过秩六百石,而他的三个从犯干脆就是一百二十石的亭校长这个级别的小吏。

仅仅从高祖六年这么一个小的案件,我们就能看出西汉初期朝廷的官职还不够军功集团分的,没有关系的关内侯都只能担任县令、亭校长等低级官职。

这60多万西汉新贵族既是刘氏江山的保障,同时也制约了刘氏皇权的扩张。

汉高祖究竟封了多少军功贵族?连亭长都是关内侯

前面讲过的汉文帝虽然最后还是逼迫周勃、陈平等军功元从交出了权力,做了真皇帝,但是汉文帝也不得不遵循汉高祖刘邦“白马之盟”所立下的“封功不侯,非侯不相”的潜规则,终汉文帝一生,丞相这个职务一直是在军功元从中流转。

汉文帝虽然很想让自己小舅子窦广国担任丞相,但是想来想去还是不敢“逾雷池半步”,最后任命了申屠嘉为丞相,申屠嘉资历比我们前面所说被腰斩的县令资格还浅,他在汉文帝元年才受封关内侯,汉高祖打天下时申屠嘉还只是一名队率(小队长,类排长)。申屠嘉也是最后一名被任命为丞相的汉初军功元从,不是汉景帝不愿意遵守这个规则,而是第一代军功元从中有资格做丞相的在汉景帝时期差不多都去世了。

汉文帝宠信男宠邓通,申屠嘉却敢于直接在朝堂之上教训汉文帝,汉文帝还不得不规矩的听着申屠嘉的“训斥”。

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史记·申屠嘉传》)

申屠嘉做丞相敢于面斥汉文帝,而几十年后公孙贺听到汉武帝任命他做丞相时如丧考妣,形同领死,真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是什么导致汉初庞大的军功集团从汉景帝时期开始逐渐退出汉朝政治舞台呢?这个,我们下篇再讲。

《史记》、《汉书》、《二年律令》、《新郪信案例爵制释疑》、《汉初文化软实力思想与武帝太初改制》、《西汉初期军功集团研究》、《从吏多军功到贤良文学取士--西汉前中期选官制度的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