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夠成功?至少轟轟烈烈幹過一場

東漢末年的諸葛家族,一下子出現三位高官兄弟,分別在魏、蜀、吳三國立足,很難讓人相信是巧合。大家族的自保辦法,契合現代的投資理論“不把雞蛋放進同一個籃子”,盈虧之理,古人早就明瞭。

兄弟三人中最厲害的諸葛亮,婦孺皆知,功績自不待言。匡扶蜀漢,鞠躬盡瘁,病逝於北伐軍中。雖然壯志未酬,一生忠義,千載流芳。

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東吳位至大將軍。諸葛亮從隆中初出茅廬,累死累活輔佐劉備,直到劉禪登基,才封了侯。而諸葛瑾,早就穩穩地做了侯爺。老哥名聲弱些,實惠不少。

去魏國打拼的那個,大多數人都沒怎麼聽說過,原因很簡單,《三國演義》最膾炙人口的橋段裡,諸葛瑾還出場打打醬油,此諸葛則根本沒影子。

不夠成功?至少轟轟烈烈幹過一場

他叫諸葛誕。曹丕死後,兒子魏明帝繼位,諸葛誕剛剛開始在史書上嶄露頭角。

諸葛瑾和諸葛亮是親哥倆,諸葛誕只是他們的同族小弟,不過古時候宗族觀念強,族兄弟都對家族興旺負有責任,外界常把他們看作一家人。

《世說新語》中記載了一個當時的流行說法:諸葛氏出了三兄弟,都有名聲,各在一國。蜀漢得到他們家的龍,孫吳得到他們家的虎,曹魏得到他們家的狗。

所謂的“狗”,是指諸葛誕對應的品級低於龍、虎,不算很有侮辱性的說法。

在魏明帝時期,諸葛誕沒幹啥大事——好人好事不算。

他有一次與長官一起下河試駕船隻,風浪把船打翻,二人一齊落水。岸上的衛士下河救人,諸葛誕大喊:“先救長官!”自己隨浪漂浮到岸邊,昏厥了好一會兒才被救醒。

這件先人後己的善舉,似乎沒改變皇帝的看法。當時,他與一群宗室及官宦子弟廝混在一起,互相捧場,樹人設、求曝光,形成了一個網紅社團。有人看不慣,加以彈劾,魏明帝覺得此風不可長,將諸葛誕等人全體免職。

不久魏明帝駕崩,太子繼位。這是個八歲的小孩子,懵懂無知,哪裡能履行皇帝的職責,朝政便由託孤大臣曹爽、司馬懿把持。

曹爽是宗室成員,與諸葛誕他們那個社團的宗室子弟交情不淺,如今大權在手,少不得大力提拔自己人,諸葛誕也就得附驥尾,重新登上仕途。

諸葛誕以前做的是尚書一類的文官,二次出山,轉為了軍職。他曾在司馬懿麾下擔任鎮東將軍,駐軍揚州,爵封山陽亭侯,跟關羽的漢壽亭侯同一級別。

有意思的是,諸葛誕在鎮東將軍任上跟自家的小輩英雄幹了一仗。

諸葛瑾是東吳重臣,兒子諸葛恪的地位更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孫權去世前,諸葛恪受命成為託孤重臣,幾乎與諸葛亮在蜀漢的地位相等。

魏國趁著東吳皇位交接,派諸葛誕率兵出擊。諸葛恪不是好惹的,把族叔一頓暴捶,魏軍大敗。

打了敗仗,諸葛誕倒沒丟官。總指揮司馬師大事化小,承認自己沒有聽從諸葛誕的合理化建議,負有主要責任。

司馬師是司馬懿的長子。司馬懿在與曹爽的PK中勝出,自己獨攬大權。過了兩年多,一病身亡,由司馬師繼續總攬朝政。

不夠成功?至少轟轟烈烈幹過一場

司馬父子獨斷專行,把魏國皇帝不當幹部,惹怒了曹魏的忠臣毌丘儉(毌讀如貫),起兵反抗。諸葛誕是以前曹爽一派的,並且雄據一方、手握重兵,毌丘儉為了壯大力量,派人聯絡他一起幹。

然而諸葛誕選擇了自保,不但不響應發兵,反而斬殺來使,佈告天下。

毌丘儉獨力難支,兵敗身亡。就在同一年,司馬師也病故,弟弟司馬昭接了班。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氏越來越忍不住,加緊謀劃徹底把魏帝廢黜,自家取而代之,同時派出心腹去各地試探領兵大將的心意。

司馬昭的親信賈充來摸諸葛誕的底:“京城的賢達人士,都願意曹氏禪讓給司馬家,你怎麼看?”

諸葛誕厲聲回答:“你也是名臣之後,世受國恩,怎麼忍心將社稷拱手讓人。如果京城裡有變故,我當以死抗爭!”

不知道他為什麼當初拒絕毌丘儉,這一次卻堅守人臣的底線,挺身而出。或許以前司馬師反相未露,他心存幻想,選擇了做鴕鳥,現在面臨終極選擇,避無可避,過不了自己心中的坎,寧願冒死一搏。

賈充回到洛陽,向司馬昭彙報說:“諸葛誕深得人心,不能讓他在外地呆下去了。不如召來京城,給他一個尊崇的虛職。”

諸葛誕是官場老運動員,當然清楚,一到京城就會被終身禁賽。於是圖窮匕首見,與司馬氏徹底決裂,一邊固守城池,一邊遣兒子諸葛靚奔赴東吳當人質,請求增援。

東吳的兵是趕來了,然而並沒有用,司馬昭率領的討伐大軍贏得了戰爭的勝利,諸葛誕在突圍時被殺,且被誅三族。

不夠成功?至少轟轟烈烈幹過一場

諸葛誕死後,出現了氣貫長虹的壯烈一幕。

他的餘部數百人被俘,只要投降,就可以保住性命。不料這些壯士決意追隨故主於地下,面對寒光閃閃的白刃,慷慨大喝:

“為諸葛公死,不恨!”

敵人不信邪,驅趕他們排列整齊,然後拉出來一個接一個斬殺。每斬一人,就逼問其他人降不降,直殺到最後一人,也沒見一個屈膝求生。

華夏民族,從來不缺血性。

不夠成功?至少轟轟烈烈幹過一場

不提諸葛亮,哪怕對比諸葛瑾,諸葛誕都談不上成功。但數百人心甘情願地為他赴死,人格魅力非同凡響。

清代毛宗崗點評《三國演義》,說世人都認為魏國得到了諸葛家的狗,諸葛誕捨身破家為曹魏盡忠,這樣的狗容易做嗎?後世不義之徒,還不如狗。

諸葛誕沒有墮了諸葛家的威名,他那個奔吳的兒子諸葛靚也沒給他丟臉。

司馬昭剛死,兒子司馬炎逼迫魏帝禪位,改國號為晉,自己做了皇帝。過了十多年,攻滅東吳,為三國鼎立畫上句號。

諸葛靚本在東吳入仕,東吳滅亡後,不得不投奔身為晉朝琅琊王妃的姐姐。

晉朝皇帝司馬炎與諸葛靚是兒時玩伴,估計他藏在琅琊王府,便專程去探望舊友。諸葛靚卻躲到了廁所裡,皇帝隔著門請他見一面,始終不肯出來。皇帝不死心,又下詔讓他擔任侍中的高官,諸葛靚堅辭不受。

《資治通鑑》裡記載,諸葛靚後來回到家鄉度過餘生,終身不肯面向京城的方向而坐。

諸葛家子弟,有不夠成功的,但沒一個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