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說實話,每次寫下月前瞻,都提著心吊著膽。


不是別的,就只一點:

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有新片定檔!

公映日期的飄忽不定,總會讓我害怕在前瞻中,意外遺漏掉哪個重要的作品。

昨天,《冰雪奇緣2》定檔,11月,應該就這些了吧。

10月的最後一天,一起來聊聊11月。

三個新“瓶”還是三杯新“酒”

首先,11月有三部好萊塢系列電影上映。

在懷舊情懷盛行不衰的當下,儘可能地壓榨老IP的剩餘價值,已經是見怪不怪的正常操作。

做得好的,譬如《普羅米修斯》,做得不好的,譬如《古墓麗影》。

說白了,觀眾不是傻子。

到底是枯木逢春還是收一波韭菜,大家都會“用腳投票”。

首先讓我們先來說說州長的

《終結者:黑暗命運》(11月1日)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T-800又雙叒叕打機器人了!

對很多人來說,這已經足夠跑進電影院買一張票了。

但更多的理智觀眾,也會擔心,這個IP還有多少新東西可挖。

看起來,找回初代莎拉·康納,再拉上更多女性正面角色,是卡神想出的新辦法。

驚訝嗎?一點也不。

新鮮嗎?再見莎拉·康納,或許吧。

但女性唱主角大殺四方,別說,我還真有點膩了。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吸引我的,大概也只剩下:州長是否能完美謝幕?

當然前提是,他真的不會再back了。

同樣提醒大家,本片存在一分半的刪減

再來看沒有了亞裔面孔的新《霹靂嬌娃》(11月15日)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話音剛落,又一部女性唱主角大殺四方的新片,又來了…

說實話,這個系列能重啟,我是沒想到的。

作為一個和成龍《尖峰時刻》同期的男性向IP,過氣程度在眾多老系列電影裡,也是鶴立雞群的。

十九年過去了,離我們最近的就只有2011年翻拍的同名美劇,其質量和口碑又極其“爆炸”,慘淡收場。

曾經,這個系列是個打著擦邊球的賣肉男供向電影,如今女權主義大行其道後,新版連導演都換成了女性。

所以,它的主打受眾,是女生嗎?

我的判斷,這部新版《霹靂嬌娃》,要麼大破大立,推陳出新,要麼就是徹底翻車暴死。

拭目以待吧。

最後是越來越“騷”的迪士尼:《冰雪奇緣2》(11月22日)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這是本月三部系列電影中我最推薦的一部。

原因無他。

我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

迪士尼這幾年是真的越來越“騷”。

先不提未來的非裔黑色小美人魚。

記得當時看《沉睡魔咒》,發現一吻喚醒公主的居然是女巫而不是王子,頓時感覺被秀一臉。

說到底,這些表面的驚世駭俗背後所隱藏的,是一個很簡單的真相:我們實在是太熟悉白雪公主和睡美人的故事了。

當傳統的經典童話故事跟不上飛速發展的文化語境的時候,必須進行足夠的文本創新。

這正是迪士尼一直在琢磨的事情。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也正由於過去他們太過成功,所以,現在創新的勇氣和嘗試更值得被肯定。

比較遺憾的是先前頗受關注的“女王百合感情戲”被導演明確告知不會出現,理由是《美女與野獸》中的同性情節已經造成了足夠的爭議。

《沉睡魔咒2》的平庸或許告訴我們:迪士尼不會在創新的路上走太遠。

這部《冰雪奇緣2》呢?

兩部非典型動畫

動畫電影還有。

首先是新海誠的《天氣之子》(11月1日)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一個為了愛情,要讓全世界下雨的奇幻愛情故事。

上一部《你的名字。》大賣,讓《天氣之子》的引進變得勢在必行。

前者在當年的意義在於,以一個二次元小眾電影的身份,帶動了中國動畫受眾人群平均年齡的增長,打破了“動畫是低幼向的普遍偏見”

同時,也證明了中國二次元市場的巨大潛力。

而三年之後的這部《天氣之子》,其實就電影本身,能聊的並不多。

相似的場景,相似的青春主題,相似的男女主角,新海誠的動畫在對自己的重複上,總是如此不留餘地。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這樣做的理由當然很好找,既保證了自己的核心受眾能繼續保持“核心”,又讓新觀眾“驚豔”於水準之上的美術和配樂。

當然,換個角度,你也可以說這就是不思進取。

就我個人而言,還是有點審美疲勞的。

很多時候,相見不如懷念,懷念不如初見。

接下來這部動畫,是我心目中的爆款預定(雖然我知道這可能性微乎其微):《盜夢特攻隊》(11月15日)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想象一下,假如蒙娜麗莎活過來了,並且想要殺掉你,可怕嗎?

去年,我一位在香港的朋友就已經看過了本片,並給了一個極高的評價:


“比《至愛梵高》更藝術,比《紅辣椒》更普世。”他如是說。


它被稱為“動畫版《頭號玩家》”,用畢加索立體主義的畫風,援引整個藝術史,來探討現代藝術的一個經典疑問:藝術的邊界是什麼?


在片中你可以看到立體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甚至波普藝術藉助動畫媒介在銀幕上的重新詮釋。


更有堪比《頭號玩家》般多如浩瀚的、圍繞當代流行文化的眾多彩蛋和致敬。


昆汀和今敏和希區柯克的粉絲會異常興奮,因為能從片中找到對諸如《低俗小說》和《紅辣椒》的致敬。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喜歡動作片的觀眾也會興奮,行雲流水,天馬行空的視覺享受之外,你會看到成龍、跑酷甚至袁和平的影子。


總之呢,這是那種有一定觀影門檻,喜歡的會嗨翻,無感的會雲裡霧裡的作品。


適不適合你,自己判斷。

兩場世界大戰


這也是我的本月期待。先說《決戰中途島》(11月8日)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本片當然要首先推薦給軍事迷和歷史愛好者。


中途島之戰是一場關係甚大的戰爭。


它既決定了二戰日本國運的走向,也是人類戰爭史上第一場航母集群的的決戰。


在視角上,採用了和諾蘭《敦刻爾克》相似的多線敘事,憑藉一個個普通士兵的所見所聞,重組還原真實而慘烈的戰爭。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對我來說,它的價值在於:

滿足了我這個戰爭片迷對戰爭片近乎飢渴的需求。

這的確不再是那個經典戰爭片頻出的時代了,尤其是二戰題材,甚至好幾年才能看到一部。


時代使然,倒是沒什麼可抱怨的。


總還有人拍,就很知足了。


不過,本片的內地版存在兩分鐘左右的內容刪減,準備看的朋友還是需要知道一下的。


接著,是我前一陣子推薦過的,彼得傑克遜的一戰紀錄片《他們已不再變老》(11月11日)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拍攝過指環王三部曲聞名於世的彼得大帝,在拍攝完《霍比特人3》後,誰也沒想到他既然把目光投射在了紀錄片上。


其實早在北影節的時候,本片就獲得了極佳的口碑。


電影聚焦於1914—1918年的一戰,製作組將眾多未曾公開的史料修復、上色,並使用3d技術,加上配音配樂,將這些百年前的珍貴影像放在了世人眼前。


也許相比李安的《雙子殺手》,這部電影更能在某個側面展示新技術對電影未來的影響。


至少我是信的。


沉浸感,是本片大銀幕觀影的直觀感受。


在我看來,看似高冷的本片,其實沒有什麼觀影門檻可言。


只要用心去融入,你就能擁有一次跨越時空的感同身受。無論是感受反戰,還是感受歷史本身。


如果說有門檻,那也只會是當下我們最缺乏的,叫做耐心的東西。

一個重映的老片


97年底的電影裡講了一艘大船,它叫《泰坦尼克號》。


98年底的電影裡也講了一艘大船,它叫《海上鋼琴師》(11月15日)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對眾多影迷來說,11月一個驚喜,或許就是這部影史經典的大陸首映。

距離它第一次在意大利上映,已經過了足足21年。

本片是意大利導演託納託雷回家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最普世的一部,內核溫情而情緒又充滿了孤獨。


如果你的一生對這個世界來說並未存在過,是一種怎樣的荒謬感覺?


生於斯,長於斯,你會不會選擇終老於斯?


不過,我個人的一個經驗是:


很多所謂經典,重看時總會發現,似乎沒有過去那麼愛了。


是我變了嗎?

那隻希望,是我變得更好了。

一大堆華語片


前面看起來,11月的看點都在外片。


雖然我有點認可這麼說,但華語片該介紹,還是得聊聊。


首先是杜琪峰的《我的拳王男友》(11月08日)

拳擊+愛情=?


你以為是《羞羞的鐵拳》?


不,這是杜sir的新玩具


某個角度,杜sir像極了李安,都在功成名就後不忘時刻捉摸著如何突破自己。


更像的是,他們眼中的創新之作,卻屢遭非議。


《毒戰》之後,《盲探》已是創新,誰知道,接下來的大招一個比一個猛烈。


歌舞片都玩過了,來部愛情喜劇又怎樣?


雖然我對向佐相當無感,但還真不希望杜sir這次再玩砸啊。


接著是《大約在冬季》(11月15日)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首先要明確的,是電影改編自饒雪漫的同名作,而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齊秦那首歌。


不過聯繫,是一定有的,齊秦本人這不也出演了本片。


主題當然可以形容地很動情:


不是所有勇敢都能擁有愛,不是所有再見都能釋然。


但電影是要用影像表達的,如何不尷不尬地拍出上面這句話,並不容易。


希望能帶來驚喜吧。


還有改編自海巖小說的《長安道》(11月15日)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多久沒看到海巖作品了?

從這個角度,倒真是難得。


有劇作基礎,有一眾好演員,《長安道》的底子應該說還不錯。


不過,看了眼導演,拍電視劇比較多,我還真有點…不放心。

不是說拍電視劇的拍不了電影,但很多時候,是看能不能調對思維。


電影思維和電視劇思維,完全不同,尤其在國內。


希望是我瞎擔憂吧。


下面這部,我很期待:《受益人》(11月8日)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一來,壞猴子甯浩帶的新人,印象上還是很好的。

不僅懂拍電影,而且懂觀眾。

這點其實在當下這個市場,很重要。

新導演申奧,畢業短片《合龍川崗》在我這裡的評價也蠻不錯,期待他的表現。

反倒是兩個主演,大鵬和柳巖,期待值一般。

大鵬這幾年在很努力地做一個演員,但始終還是無法擺脫“演”的痕跡。

當然,如果這次能被他打臉,我也會很開心。

最後是這部其實不算華語片的《別告訴他》(11月22日)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這部電影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李安的《喜宴》。

中西文化的衝突,是貫穿全片試圖討論的母題。

在進一步的處理上,整個故事在中美觀念的震盪之下是做喜劇處理的。

這應該是一個很大的亮點。

電影在今年的北美市場口碑大爆,但中美觀眾的口味差別之大,讓我對它在國內的前景,看不太透。

說白了,這是一部拍給西方觀眾看的東方電影,東方觀眾是否會買賬,還真不好說。


最後進入不推薦環節。

又一部翻拍韓國電影的《你是兇手》(11月22日)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為什麼不推薦?


首先,電影三年前就拍好了,壓到現在才上,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則實在讓人懷疑它的質量。


第二個原因更簡單,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王千源的選片思路,真是有點迷。


如果說在《鋼的琴》階段的王千源給大家的印象是一個文藝的帥大叔形象的話。


這些年的他,似乎成了韓國電影翻拍之王。


先後翻拍了《走到盡頭》《老手》《極限職業》,現在又來了一部中國版《蒙太奇》。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豆瓣上,王千源近兩年參演的電影都在6分左右掙扎。


上一部上七分的電影是15年的《拯救吾先生》,再往上只能是14年的《繡春刀》了。


盧劍星和張華,甚至《鋼的琴》的主角陳桂林,這些角色已經是他的基本盤,是大家對王千源表演能力認可的起點。


結果這幾年下來,唉。


當下的翻拍片製作充滿戾氣與功利,一部電影的失敗也非演員一人之過,但赫拉克里斯說過: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老王,你踏進幾次了?


以及,我們可以不要再模仿韓國犯罪片了嗎?即便是翻拍,也請拍出自己的風格。


所以,同樣的理由,不推薦的,還要加上

《追兇十九年》(11月22日)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具體理由,真不細說了。反正以後再看到模仿和翻拍韓國犯罪片的,我都有直接拉黑的衝動。


最後不推薦的,再加一個《一生有你》(11月29日)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這部新片,也是個積壓了很久的青春片存貨。導演是“水木年華”的盧庚戌。


過時、陳舊和矯情不是它的致命傷,最大的問題,是選了兩個毫無辨識度、看起來又毫無化學反應的演員。


愛情片,最關鍵的,不就是選角嗎?

11月新片避雷指南!終結者新海誠打頭陣,猶豫的看這一篇就夠了

其他新片,《兩隻老虎》和《平原上的夏洛克》前面聊過多次,這次就不再多說了。

看電影嘛,已經成為一個習慣,只要質量過得去,總還是願意去大銀幕體驗感受。

所以只有一個小願望:

11月,別再出現《好萊塢往事》這樣的糟心事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