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漏”了!50歲阿姨為什麼一定要跑到這家醫院來“補漏”?

生活中,如果深埋於地下的自來水管破裂,除了暫時關停閥門,後期還需要挖開路面,更換破裂的管道,再重新回填修整地面。

但如果心“漏”了,該怎麼辦?

心臟“漏”了!50歲阿姨為什麼一定要跑到這家醫院來“補漏”?

與水管補漏完全不同的是,人體不能毫無顧忌地“露天式”開胸止漏,不僅難度大、風險也大。在尋找一種創傷更小、安全性更高的治療方式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在全省率先開展了介入治療方式,目前已成功開展十餘例。

7年前換的人工瓣膜,漏了

紹興的王阿姨今年50歲了,過去一個月感到胸悶氣急地厲害,不僅爬樓梯氣喘地不行,就連在家附近逛菜場買菜都覺得很累。“這種感覺很熟悉,就像胸口壓了塊石頭,天天捶胸口。”王阿姨說。

之所以說感覺很熟悉,那是因為7年前,王阿姨就因為這些症狀在當地醫院被確診為風溼性心臟瓣膜病,並接受了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本以為那次手術會一勞永逸,卻不想才過去7年就又出現問題了。

“我們老頭子看我的樣子一天比一天差,就趕緊帶我去醫院了。”檢查結果使一切真相大白,原來是7年前置換的心臟機械瓣膜與心臟縫合的地方撕裂形成一個

8毫米的漏口,發生了“瓣周漏”。由於這個口子沒有及時封堵,在血流的衝擊下逐漸擴大,最後導致心功能慢慢衰竭,不適症狀也愈發明顯。

心臟“漏”了!50歲阿姨為什麼一定要跑到這家醫院來“補漏”?

心超提示機械瓣周圍五彩血流

心“漏”了,這可不得了。王阿姨在震驚之餘,更關心的是,該怎麼辦?醫生告訴她需要再做一次開胸手術,把漏洞補上或重新更換瓣膜。回想起7年前那次手術,王阿姨仍然不寒而慄,再次開胸,她絕對接受不了

通過各種渠道打聽,她得知浙大一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在微創手術領域名氣極高,便慕名前來就診。接診醫生告訴她,可以通過微創的方式解決她的難題,浙大一院目前已在全省率先開展了十餘例瓣周漏封堵介入手術,手術效果都非常不錯。

心臟“漏”了!50歲阿姨為什麼一定要跑到這家醫院來“補漏”?


不開胸,不全麻,醫生拿出新“武器”

醫生的話給了王阿姨極大的信心。那麼,這個瓣周漏封堵介入術是項什麼技術呢?這還得先從心臟結構和疾病講起。

心臟瓣膜是心房與心室或心室與動脈之間的膜狀結構,它就像一個單向閥門,控制著心臟血流只能從一個方向流向另一個方向而不能倒流

心臟“漏”了!50歲阿姨為什麼一定要跑到這家醫院來“補漏”?

心臟瓣膜病是我國常見的一種心臟疾病,病情嚴重者需要開胸打開心臟把病變的瓣膜換成人工瓣膜,而這樣的大手術也並非一勞永逸,瓣周漏就是人工心臟瓣膜植入術後可能出現的一種嚴重併發症,其發生率約有2.3%——5%

瓣周漏是指人工瓣膜與人體自身組織縫合的地方出現了漏口,這就使得原本必須在瓣膜控制下才能定向流動的血液有了“捷徑”可走。瓣周漏一旦出現,無法自行閉合,如果不及時處理,漏口就會像“決堤”一樣越來越大,出現瓣膜關閉不全、溶血性貧血、心功能衰竭、感染性心內膜炎等問題,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

“其實瓣周漏就像城市地下自來水管破裂一樣,往往只是撕裂了很小一個口,但處理難度很大。”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馬量主任醫師介紹,造成瓣周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瓣葉的嚴重鈣化,縫合部位瓣膜薄弱,也有可能是首次手術縫合不到位,傳統治療方式需要再次開胸換瓣,建立體外循環,不僅難度大、手術時間長,而且風險也比首次手術大

,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是巨大打擊。

心臟“漏”了!50歲阿姨為什麼一定要跑到這家醫院來“補漏”?

傳統二次手術中,黑色箭頭所指即為瓣周漏

長期以來,尋找一種創傷更小、風險更低的治療方式也一直是外科醫生努力的方向。隨著技術的發展,介入治療的理念被引入瓣周漏的治療中。“介入治療的優點在於不用全麻、不用開胸、也不用進重症監護室,以更小的創傷帶給患者最好的效果。

”心臟大血管外科副主任李偉棟說,一般漏口大於5毫米左右,不適症狀就會很明顯,患者可以根據情況進行治療。

漏口被筆芯大小的封堵器,堵上了

聽了醫生的介紹,王阿姨決定接受介入治療。上週,手術如期進行。

手術時,醫生通過她左腿股動脈處一個2毫米大小的口子,在X線透視引導下,將一根細長的導絲精準送達漏口附近,隨後沿著導絲放入一根“空心管道”並撤出導絲,從而為封堵器的置入打開了一個通道。

心臟“漏”了!50歲阿姨為什麼一定要跑到這家醫院來“補漏”?

封堵器在置入前被壓縮成一個細長的形狀,約1.5毫米寬,差不多圓珠筆筆芯那樣粗。醫生通過“空心管道”將封堵器送達漏口,待其前端卡進漏口後將管道慢慢撤出,沒有了管道空間束縛的封堵器開始自我膨脹,最終變成兩把傘柄相接的雨傘形完全堵住漏口。耗時不到1小時,手術順利完成,從住院到出院,總共3天時間,王阿姨就開心地回家了。

沒有縫合、封堵器只是堵住漏口,未來還有可能復發嗎?浙大一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專家表示,可能性極低,置入的封堵器最開始是一個密集的網狀,隨著時間的推移,網面上會爬滿自身細胞,最終變成一個密不透風的傘面,防止血液倒流。在醫生眼中,它絕對可以媲美“東風-17”,不僅外形炫酷,而且定位精準、威力十足,能快速高效結束戰鬥。

心臟“漏”了!50歲阿姨為什麼一定要跑到這家醫院來“補漏”?

李偉棟團隊在雜交手術室進行瓣周漏介入封堵手術

近年來,瓣周漏封堵的介入治療逐漸在國內外著名醫院開展,浙大一院心臟大血管外科自去年年底率先在浙江省開展該項技術,目前已完成十餘例手術,患者術後複查心超也都顯示漏口已被成功封堵,效果明顯。



指導專家: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 馬量主任醫師

馬 量專家門診時間:週二上午

李偉棟專家門診時間:週五全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