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作為父母,到底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

近日,發生了13歲孩子殺人事件,一個孩子與他家庭的悲劇,讓很多人痛心!同樣去年12月初的一個晚上,湖南沅江市泗湖山鎮一12歲男孩持刀殺害了自己的親生母親,至今想來,依然令人痛心不已。

青春期,作為父母,到底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

吳某之前和爺爺奶奶住的老房子

“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

據媒體報道,12月2日晚9點半左右,益陽沅江市泗湖山鎮發生一起未成年人持刀殺害親生母親案件。死者陳某,34歲,被人殺死在自家臥室,兇手正是她的兒子吳某,12歲,六年級在校學生。

作案後當晚,吳某帶著2歲的弟弟一直留在家中,他先是拿著母親的手機假借母親的名義向班主任請假:“胡老師,吳某明天請假行不,他感冒了”,甚至在外公登門時鎮定的撒謊說“我媽去外面了,沒在家”。

案情查明後,吳某仍舊錶現得若無其事,他承認自己錯了,但不是什麼大錯,“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

青春期,作為父母,到底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

殺害母親的原因,是吳某在家中抽菸,被母親發現後用皮帶抽打,男孩不滿母親管教太嚴,心生怨恨,因此用菜刀連砍母親20餘刀,導致其母當場死亡。

重新送回學校,遭到其他家長反對

益陽市教育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因為吳某沒滿14歲,不能進行拘留或進少管所,所以被警方釋放,由家長接回監管。

吳某的家裡人想把孩子送回學校上課,但遭到鄰居以及學生家長反對。“學校好多家長不允許他回到學校上課,怕他回到學校又犯事。”學校附近多位居民都表示“很怕”。

相關負責人說,此事與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爺爺奶奶嬌慣溺愛孫子,因為父母不在身邊,大多時間吳某都是爺爺奶奶在帶養。小孩染上一些不良習慣,最終釀成殺母悲劇。

事情的結局令人痛心,少年的態度也令人寒心。

無論對於這家庭來說,還是對於這個12歲的孩子來說,這都是一個悲劇。

在媒體對這件事的報道中,有很多細節值得注意,值得反思的視角也有很多。不過,無論如何,此事件給家長和老師的這一啟示是明確且緊迫的:孩子處於青春期時,家長與孩子的交流溝通太重要了,採取什麼樣的管教方式太重要了!

那麼,面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 當父母在管教孩子、與孩子溝通時,我們應該瞭解什麼?注意什麼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關乎孩子的健康成長,甚至關乎不讓孩子走向悲劇。

青春期,作為父母,到底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

為什麼孩子不願和你溝通呢?

首先,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寧願和同學朋友們聊天,卻和父母閉口不談。很多家長搞不懂:為什麼自己的小棉襖長大了一點點就和自己疏遠了呢?

下面這5點理由,來自媒體對青少年心理教育專家陳一筠教授的一次專訪。以下以孩子的口吻來訴說的這五個理由,看你家有這樣的情況嗎?

理由1:不關心我內心的想法

我真的不明白爸爸媽媽為什麼不瞭解我真正在想什麼,為什麼他們要干涉我的思維,總是要我順著他們指好的路往下走?我不是軀殼,我有靈魂我也有我的思想,我有大腦我也會自己思考。

理由2:似乎只有大人的事兒才最重要

爸爸媽媽對我的事情總是不以為然,好像只有他們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我們這些“小孩子”的事都不值一提。所以,現在我有煩惱我根本就不和他們說,反正說了也沒用,他們也不會重視我,也不會安慰,有時候甚至還會笑話,說什麼“這點兒小事有什麼,沒關係”。

青春期,作為父母,到底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

理由3:對我提各種要求,自己卻做不到

為什麼父母要求我們的事情自己卻做不到,我們來指出父母的錯誤那就是頂嘴,而他們用吼叫的口氣來教訓我們就是循循善誘,在他們眼裡,好孩子和壞孩子的區別只有一個現象可以證明,就是夠不夠聽父母的話。

理由4:沒耐心聽我的真實想法

我根本沒有辦法和爸爸媽媽說話,對我的一些意見,他們總認為很荒謬,是狡辯、找藉口,許多事情他們根本不徵求我的意見,也從來不願聽我的解釋。

理由5:跟我“聊天”,話題只有學習!

父母除了每天給我塞一堆好吃的,就是沒完沒了地問我學習的情況,這樣讓我感到很厭煩,總感覺話不投機。在家裡爸媽每天說的最多的話就是要把學習搞好,什麼成績了、作業了、考試了、分數了……

那麼, 當這些問題出現時,我們作為父母的,應該怎麼改善自己的做法, 讓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變得更科學、溝通變得更良性呢?

青春期,作為父母,到底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

孩子青春期,你一定要做的8件事

還有哪些事情需要家長格外注意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在演講中提到了孩子青春期需要做的8件事。值得每個家長看看。

1

要改變教育模式

早年你可以說快寫作業去,走我們上學去。到這個階段不要這樣了。告訴孩子,你現在長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幫助時你就說話,你如果不說的話,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長則要暗中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只是表面上開始放手。

2

把孩子當作同事一樣尊重對待

有的女孩子也是這樣。有一個單親媽媽看女孩子日記,結果孩子離家出走,媽媽很著急。那時候在央視《今日說法》節目,我和這位媽媽有一個連線,媽媽問我怎麼辦。我問她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同事在辦公桌放一本日記你會翻看嗎?她說不會。那你為什麼看孩子的日記?她說我想了解她的心理。但孩子已經長大了,她需要有一個獨立的心理空間了。你不能這樣去了解她的心理,而是要尊重她,不要動涉及她隱私的東西。

3

讓他參與家庭大事

孩子走向工作單位,往往是要先做領導的助手,所以一定要有動手能力。作為家長,家裡老人病了,週一到週五你照顧,週六、週日讓孩子照顧,這樣你老了他也會照顧你。

4

從孩子的態度中發現自己教育方式上的問題

當孩子對你不尊重的時候,你一定有不自重的表現。有的父母愛得沒有節制,他今天對你不尊重,明天出去對老者也不尊重,他以後有苦頭吃。在家裡你要讓他明白,讓他先反省自己,然後再告訴他。

5

關注孩子好朋友及其相關家庭背景

我們要讓孩子有朋友,但又不能讓他跟不好的朋友同流合汙。

6

關注孩子的興趣,儘可能與他共同感興趣

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也是找到他未來的職業所向。

7

給孩子信任,減少不必要的嘮叨

孩子青春期時,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嘮叨,你的嘮叨只會讓他離你越來越遠,話要說,一兩句足夠了。

8

為他的善良、成功、負責表現出驕傲

我們誇孩子不能只是以學習多好作為評判,而是看孩子是否懂事,我生病的時候他怎麼照顧我,孩子在班裡是不是做了一件對別人有幫助的事。我孩子跟我說,媽媽,我們班上有一個孩子大家都不理他,但我知道他父母離婚了,我以後要跟他做朋友。我就誇我的孩子,哎呀你真懂事,你知道別人不好,但是願意去了解這是為什麼。這樣的時候,你要肯定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