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巨頭竊聽門、扎克伯格聽證會,《硅谷》最終季都有

扎克伯格參加眾議院組織的針對數字貨幣Libra的聽證會才剛剛過去,公眾便迎來了在虛構故事中對這一場景的戲謔“複製”。在IT人心目中的熱門美劇《硅谷》第六季(也是最終季)第一集中,從小型創業公司成長為頗具規模的互聯網巨頭的魔笛手,也開始遭受了“店大欺客”的質疑,魔笛手在《硅谷》所構建的世界中,成為繼微軟、谷歌、亞馬遜和臉書之後新的不可忽視的“巨無霸”。

現實中的Libra項目在近期歷經了歐洲國家的反對、監管機構的質疑、合作伙伴成員的退出等多重風波後,項目的推進正在變得愈發艱難。扎克伯格在與監管機構對話時一直強調Libra不會取代美元的領導地位,還從美國金融系統對世界的領導地位的角度出發,去論證Libra的重要意義,從而試圖去打消監管委員會對這一項目的憂慮,“Libra 將主要由美元支持,我相信這將擴大美國的金融領導地位,以及我們在世界各地的民主價值觀和監督。”

而在《硅谷》這一季的開場中,同樣與扎克伯格一樣不擅在公眾場合發言的男主角Richard一開始在國會上的緊張和語無倫次,為了能在眾人面前說話,乾脆一把扯起桌邊的麥克風,在會場上來回踱步的演講,他將魔笛手所發佈的去中心化網絡定義成一次如同當年美國獨立戰爭時反抗英帝國殖民統治的正義戰爭,這一通俗易懂的比喻將魔笛手成功地從議員心目中“網絡巨頭獨裁者”的形象脫離出來,魔笛手成了反抗互聯網巨頭的先鋒,成了某種捍衛民主價值的網絡利器。

Richard甚至還“黑”了不久前在現實中剛剛發生的今亞馬遜、谷歌、微軟等公司的智能設備竊聽用戶隱私的事情。可見,主創緊跟著現實事件同步進行故事創作的野心。

不過Richard的演講雖然收穫了不同的凡響,接下來很快就被合作伙伴打臉。原來,合作伙伴一直在利用他的網絡竊取用戶的隱私數據。而這個合作伙伴對魔笛手的生死存亡又是如此的至關重要,其他合夥人對這件事情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公司已經成長為一個巨大的商業組織。在這裡,鮮明的戲劇衝突開場了,曾經將理想主義和道德勇氣作為立身之本的魔笛手是不是註定也要重複谷歌和亞馬遜這些互聯網巨頭的老路?這似乎是這部劇集最終季想要持續探討的一個話題,魔笛手在公司最初的幾個合夥人的帶動下,最終是否也會陷入“屠龍者最終變成了龍”的宿命循環呢?

此外,本季的第一集對人工智能語音聊天助手的探索也值得深入。劇集構建的一個場景表達了這樣一個追問:你真的能確定在社交軟件上和你聊天的人是真人嗎?劇中活寶般的搞笑擔當 Dinesh以為自己一直在跟一個活人同事聊天,可這同事根本不想和他聊,他製作了一個他的AI版,讓自己的AI全程24小時不間斷和他聊天,被戲耍之後的Dinesh惱羞成怒,但卻央求著同事也給他製作一個基於他的真人同款AI聊天助手。

過去幾年,《硅谷》這部劇一直致力於講述程序員“創業”,如今五年過去了,魔笛手有了他在互聯網世界的一席之地,它也開始了自己的“守業”歷程。在前面幾季的故事創作中,在令人歡笑之餘,它從未放棄過對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對產業變革、對公眾安全隱私等問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如同科學家厄休拉·富蘭克林所言,“在技術的真實世界中,大多數人並不生活和工作在以他們的福祉為目標而建構的環境之中。我們生活於其中的環境,是以技術的福祉為目標而構建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