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東移!巨頭去了紐約,留下資本和創業公司互相傷害

沒有地方可以取代硅谷。但是,在這裡停留和開店並不再那麼重要。在美國的另一端,Big Apple 紐約卻迎來了谷歌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紮根生長,全力衝擊大型技術中心的地位。

科技公司移步紐約

2013年,時任紐約市長Michael Bloomberg 開了一個新聞發佈會,宣佈正版流媒體音樂服務平臺Spotify 落戶紐約,並於次年招聘100名工程師。他說:“像Spotify 這樣的公司在紐約不斷成長壯大,讓紐約成為科技企業的第一選擇。”

五年之後,兩家硅谷標誌性科技巨頭被報道稱將在紐約大舉擴張,招聘數千名員工,正式讓紐約成為科技版的頭條。

據報道,亞馬遜第二總部將分建兩地,其中一個據傳位於紐約皇后區長島城附近,預計該項目將提供多達50000份高薪工作。即使這個數字減半,仍然意味著紐約成千上萬的新就業機會。

谷歌正在考慮在曼哈頓West Village 附近開設新的辦公室。現在谷歌在紐約已經有相當大的體量,新的辦公室建好之後,預計可容納超過8500名員工。

谷歌和亞馬遜對媒體報道拒絕置評,但已在紐約紮根的科技企業對媒體消息表現出極大的熱情。Union Square Ventures 的傑出的風險資本家Fred Wilson 稱,他本人在近三十年一直在觀察紐約科技板塊,“紐約的科技板塊開始是涓涓細流,慢慢變成是一條小溪,然後是一條河,現在越來越像一個海洋”。

“硅谷”東移!巨頭去了紐約,留下資本和創業公司互相傷害

如上圖所示,紐約的租金成本和硅谷越來越接近。非營利性組織Tech:NYC的總裁JulieSamuels 稱:“紐約市現在已經是國際化的技術中心。”

據紐約審計數據,2016年,紐約市科技行業共創造了128600個就業崗位,大公司在技術人才方面的爭奪短期內會更加激烈。但紐約的優勢在於它還是金融、傳媒、廣告中心,這是公司發展需要但硅谷所不具備的。

Julie Samuels 表示,未來的科技技術產生的基礎是與現有產業相結合,意味著相關的產業需要緊密集中,而紐約就是這些產業聚集之地。

硅谷科創氛圍開始發生變化:資本和創業公司互相傷害

近年來硅谷創業公司騙局醜聞突然變得更多更不可理喻,涉及的風投金額都是數億、數十億美元的大案。

例如,Weta通過後期視覺製作的增強現實產品,累計“騙走了”谷歌、阿里巴巴、摩根斯坦利等知名公司和風投機構合計14億美元;估值90億美元的血液檢測公司Theranos 只是伊戈爾彌天大謊;更有甚者,一個蹩腳的榨汁機創意也捲走了7億美元風投資本。

創業公司騙局不窮,而風投資本這邊也變得不那麼“友好”。

首先,巨人環繞,小公司難以在硅谷獲得資本的關注。

“硅谷”東移!巨頭去了紐約,留下資本和創業公司互相傷害

硅谷一直以創新、勤奮聞名。早期的硅谷創業者都有一個高強度工作,辛苦將公司做大的股市,在公司創造出巨大的商業利益和社會效益時,早期員工才享受功成名就。

但資本的入侵改變了這種狀況,批評者認為資本的縱容已經侵蝕了科技的職業道德,讓員工專注於免費午餐和其他津貼。

資本貪婪的負面影響不僅於此。

前Facebook高管,現任Social Capital首席執行官Chamath Palihapitiya表示,現在風投資本進入到初創企業之後,被迅速的應用到用戶獲得、廣告和市場營銷等短期利潤兌現,並形成一整套德爾自動分析處理流程。

如今由風險投資支持的大規模廣告、銷售和用戶獲取已經演變成不惜一切代價支持增長的鬧劇,科技創新的本質正在被忽略。

從 2010 年到今年,風投在灣區投資金額達 1680 億美元,佔他們在美國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各路資本文風湧入,資本氾濫。

“硅谷”東移!巨頭去了紐約,留下資本和創業公司互相傷害

日本企業集團軟銀(SoftBank)已經籌集了 1000 億美元的技術基金,超過整個美國風險投資行業去年投資。

“硅谷”的未來

沒有地方可以取代硅谷。但是,在這裡停留和開店並不再那麼重要。另外,也並非所有其他地方都能機會均等地成為“硅谷。

房地產公司 Redfin 的 老闆Glenn Kelman 認為,“硅谷將成為一個想法,而不是一個地方,它的名字成為整個行業的簡寫。華爾街經歷了類似的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