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和霍去病到底哪一個更厲害?誰的作為更大?

歷史清單


衛青和霍去病兩人的功績相比,顯然衛青是高於霍去病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衛青劇照)

其一,霍去病享受了衛青的福廕。

衛青是開創性的。在衛青之前,漢朝在和匈奴作戰上,並沒有多少優勢。衛青的大兵團作戰,開創了一個時代,一個漢朝橫掃匈奴的時代。

霍去病則是繼承性的。霍去病之所以能夠很小就走上戰場,並且能成為軍隊的指揮官,能夠獲得建功立業的機會,都是因為他是衛青的外甥,衛青對他有很大的提攜。

這一點,我們看看李廣就明白了。李廣本身是一個相當有謀略有膽識有能力的將領,但是,衛青在給他分派任務的時候,總是讓他走最艱苦的,最撲朔迷離的路線。結果李廣好幾次都誤期了,因此沒有多少可以拿得出手的功勞。

其二,霍去病大部分時間是衛青的部下。

霍去病大部分時間是作為衛青手下作戰的。整體戰術佈置,軍隊的部署,都是衛青安排的。霍去病只是作為衛青手下的一名重要將領在發揮作用。只是到了後來,由於霍去病早期的表現非常搶眼,漢武帝才讓霍去病獨自帶隊征討匈奴。不管怎麼說,霍去病是在衛青手下得到鍛鍊的。

當然了,也是因為衛青給霍去病比較寬鬆的環境,同時也給他創造機會,年輕的霍去病才會迅速打出來。

(霍去病劇照)

其三,霍去病帶兵打仗的時間比較短。

霍去病從17歲上戰場,到23歲去世,他一共馳騁沙場的時間只有6年。由於帶兵打仗的時間比較少,相對來說,所立的功勞也就不是很多。

衛青則在戰場上摸爬滾打了20多年,而且一直是那時候漢朝的最高統帥,因此,他所建的功勞肯定是最大的。

雖說衛青的功勞,明顯比霍去病大,可是,論後世的影響力,霍去病則明顯高於衛青。從古至今,寫霍去病的詩詞,讚頌霍去病的文章,都比寫衛青的多得多。

那麼,明明霍去病功勞沒有衛青大,為何他在後世的影響力卻明顯大於衛青呢?

一、霍去病少年英雄。

霍去病才17歲,僅帶八百人,就橫掃匈奴,斬敵兩千多人,並且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如此小小年紀,就拜將封侯,這是非常讓人羨慕的。

古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建功立業。但是,有些人奮鬥一輩子,很可能都一事無成,所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說的就是這種情況。顯然,霍去病少小年紀建此大功,是很驚豔的。

(封狼居胥)

二、霍去病封狼居胥。

霍去病“封狼居胥”的事情做得太漂亮了,這是中原國家開疆拓土標誌性的事件。中國古代帝王和西方國家比較起來,領土索求的慾望並不是很強烈,但是擴大領土,依然是帝王人生功業的最重要的標誌之一。作為家天下的時代,擴大了領土,也就意味著擴大了祖宗的基業,是流芳百世的事情。

霍去病封狼居胥,就是漢武帝開疆拓土的歷史見證。這件事讓後世印象深刻,而衛青雖然也多次大敗匈奴,但並沒有這樣的標誌性的事情。

三、霍去病打通河西。

霍去病在河西系列戰中,徹底打通了河西,讓漢朝得以控制河西走廊。從此,河西走廊成為中原國家的一部分,為中原國家有效降低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以及對外交流,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不僅如此,霍去病還給予了匈奴毀滅性的打擊。匈奴不得不遠遁。《史記》介紹:“是後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這也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為此,匈奴還留下了“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這樣傷心欲絕的歌。

(攻打匈奴,圖取其意)

四、霍去病獨創戰術。

霍去病還有一個重要功績,就是他創建了突襲作戰的戰術。

中原國家在攻打北方遊牧民族時,最大的困難,就是太遠了,補給存在問題。除此之外,尋找廣漠中游牧民族的根據地,也非常困難。

也正是這個原因,中原國家想打擊北方遊牧,就有些畏懼。因此就算實施起來,也可能勞而無功。

霍去病創建出了一套遠程奔襲,快速包抄,就地取材的戰術,這一套戰術,使得他能夠在和匈奴的作戰中,有的放矢,遊刃有餘。

總之,霍去病作戰時間雖然短,但他所創造的,都是標誌性的事件。因此,後人對他的印象,明顯高於衛青。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還是選擇衛青,下面我就相信分析一下他這個人對我的印象吧。

西漢武帝時期,衛青征討匈奴的一系列戰鬥所取得的輝煌戰果,顯示出了他傑出的軍事天才和吃苦耐勞、勇敢無畏的品質。

應該說,在開始時漢軍並不佔優勢的情況下,之所以能取得這一系列勝利,與衛青的個人品質和本領以及他的正確決策是密不可分的。

衛青的鞍馬勞頓,為漢室江山的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由於衛青的勝利,漢朝重新控制了河南、河西等地,並在河南地設立朔方郡,使首都長安有了一定的保障。尤其是經過漠北一戰,匈奴實力大傷,從此之後,“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使漢朝解除了被匈奴持續了近一個世紀的威脅狀況。

衛青能夠在二十幾年的時間內,由一個奴僕當上了大司馬大將軍,固然同他的國舅身份有關,但更主要的還是憑藉了他個人的人品、才幹和功業。而在功成名就、位高權重之後,衛青既沒有擅權亂政、胡作非為,也沒有被讒被毀、身家難保,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個人品質和為官做人智慧有關。其實早在他的征戰之中,衛青就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韜之謀。

衛青帶兵打仗,不但自身當敵勇敢,身先士卒,衝鋒在前,而且號令嚴明,賞罰公平,治軍有方。

在公元前124年,衛青出高闕擊匈奴有功,漢武帝格外施恩,封其三子為侯。衛青堅辭不受,並說:“我待罪軍中,全靠皇上神靈,戰爭取得了勝利,這都是諸將校的功勞。”由於衛青的奏請,隨同他出徵的十一名將校,才得以封侯賜爵。這裡面既有他的姐夫公孫賀、摯友公孫,也有李蔡(李廣的叔伯兄弟)、李沮、李息、李朔、趙不虞、韓說、豆如意、權孫戎奴等一般僚屬。

田仁是衛青的一個侍從,很有膽識,多次跟隨衛青從徵,立有軍功。對於這樣一個奴僕,衛青也是有功必賞他上報朝廷,漢武帝便任命田仁為郎中衛青不但不掩他人之功,而且為將清廉不貪有時候,皇太后賞賜給他的金錢,他也量才均分給部下將吏。衛青雖然功高一世,位極人臣,卻始終忠於朝廷,恪守軍人的本分。史稱他“以和柔自媚於上”。

當然,衛青的自處卑順,不敢專權,一切以皇帝的意志為轉移,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比如在漢初,一些裂土受封的侯王,功高震主的將領,大多數招賢養土,培植個人勢力,結果都沒有好下場。這些人都是衛青的前車之鑑。因此,當蘇建勸他效法古時名將,結交賓客,招徠人,以擴大自己的聲望和勢力時,因為他也有過教訓。當年,主父偃初到長安時,曾投在衛青的門下。衛青多次向漢武帝薦舉主父偃,皇上根本不予理睬。後來,還是主父僵毛遂自薦,早上投書,傍晚即被召見。主父偃建議漢武帝把豪強富戶遷到茂陵,以便朝廷集中控制時,衛青為關東大俠郭解講情,說郭解家貧,不應在遷徙之列。郭解終究還是被遷到了茂陵。這使得衛青不能不對自己的政治之途倍加謹慎。

衛青不但在政治上忠於朝廷,就是在一些生活私事上,也完全聽命於漢武帝,儘量順應皇帝的心意。

衛青被拜為大將軍以後,平陽公主的丈夫曹壽得了惡疾,回到自己的封國。平陽公主只好獨居。她同身邊的人商量:長安中的列侯,誰可以做她的丈夫。左右的人都說大將軍衛青最合適。於是,公主同意了,並通過衛皇后示意皇上,漢武帝親自發話,衛青便由當年的騎奴變成了主人的丈夫。公元前123年,衛青出兵歸來,漢武帝賞賜給他千金。衛青雖然聲勢赫赫,權傾朝野,為人卻謙恭退讓,禮賢下士。史書上記功,“青仁,喜士退讓”。這使得他在仕途上終身無虞,死後得以陪葬在茂陵之旁。漢武帝時第一大將衛青,其一生可謂頗具傳奇色彩。他從一個寄人籬下飽受欺凌的侯府女僕私生子,成長為抗擊匈奴開疆拓土功標青史的大將軍;從公主的馬伕到公主的駙馬,一時權傾朝野,位極人臣。然而,縱使這般,衛青依然能夠保持恭謙的本色,不居功自傲,以其小心謹慎的處世風格謀得善終,著實讓人敬佩之至。

我們不妨試著分析一下衛青謙卑的由來。

1.出身

或許,衛青的謙卑與他的出身不無關係。衛青出身十分卑賤,母親為奴僕,同時自己又是私生子,沒有任何地位和名分,因此在他整個少年時期,都處於被欺凌與被侮辱的境況之中。這種經歷對他的人生肯定有深遠的影響。此時之“卑”,是被迫,也是自覺,這使得他既能忍辱負重,又能剛毅奮發。他因此而養成的有膽有識、吃苦耐勞等優良品質,無疑對他後來的建功立業起到了重大作用。

2.前車之鑑

漢初,劉邦剪除了不少有可能威脅到自己江山的功臣,延至武帝,因籠絡勢力、功高震主而遭受橫禍者已不在少數。衛青本就有“”的性格,對於他而言,從一個馬伕榮升為大將軍,這是他以前做夢也不敢想的。他對於自己這份得來不易的榮耀與地位倍加珍惜,而且已十分知足。再加上前車之鑑,使得他根本無心也不敢耀武揚威、得隴望蜀。所以,他索性刻意表現出一種看淡功名的樣子,做給武帝、也做給同僚們看——我衛青與世無爭沒什麼野心。對於這樣的一個人,誰又會處心積慮地加害他呢?

3.經驗教訓

漢武帝性格多疑、剛愎自用,又容不得臣下損其顏面,李陵、司馬遷都是先例。衛青權傾朝野,多少會受到武帝的猜忌,而且他又碰過兩次軟釘子,這怎能不令自幼就“卑”的衛青心生餘悸,所以他只能更加小心,以保住這得來不易的一切。

很多人身居高位時,都不能夠做到處之泰然。他們不是驕橫跋扈、盛氣凌人,便是志得意滿,居功自傲。其實仔細說來,任何一個人所擁有的“功”和“才”,都是建立在別人幫扶的基礎上的。是故我們應多學學衛青,才可大但氣絕不可粗,可建功絕不能自傲。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曾經告誡臣下:“天下太平了,自然驕傲奢傷之風容易出現,驕傲奢則會招致危難滅亡”即驕至便衰!

其實,這也是現代人的一大弊病,驕橫生萬惡是故當我們取得成績時,千萬不要丟了謙卑的本色,倘若你習慣了居功自傲,目中無人,那麼終有一天你會反受其害。


天天開心歷史


衛青跟霍去病都挺厲害,但是究竟誰更厲害,這得看從哪個角度來說。從國家利益的角度來說,衛青更厲害;從殲敵的數量來說,霍去病更厲害;從漢武帝的角度來說,霍去病更有價值;從戰術的角度來說,衛青更穩妥。

衛青打仗,每打一仗,漢朝都發一次財。他打仗不以殲敵為目的,而是以俘獲為目的。衛青是一個愛財惜命的人,但不是一個貪財怕死的人。衛青看到財富就興奮,但不是想要據為己有,而是想著有了這些財富,國家的經濟又能提升多少。衛青愛惜每一個人的生命,首先是他手下的士兵,他會盡最大可能減少他們的傷亡,其次對於敵人,他也是能不殺儘量不殺,能俘虜儘量俘虜,對逃跑的不趕盡殺絕,適當地追一追就行了。只要一戰勝,他就大規模的打掃戰場,回收武器及各種物資,並搜查敵人軍營裡的金銀財寶,還會從俘虜那裡詢問到附近的牧民情況,然後進行大掃蕩,把這一片區域所有的牛羊馬匹連同牧民,全部抓獲,然後送回朝廷交公。在衛青看來,人口也是財富,抓回去對漢朝都大有用處。衛青每次戰後的繳獲都大於軍費的開支。而霍去病打仗,往往以殲敵為目的,不考慮國家經濟的消耗。漠北戰役,霍去病方面陣亡15000精銳士兵,傷者不計其數,損耗馬匹近10萬匹,就這一戰,使漢武帝的國力陷入了空虛,再也沒有力量支持他繼續北伐。

霍去病打仗以斬首數量為目標,每次打仗都瘋狂的砍腦袋,一有機會就進行屠殺。漠北戰役,衛青方面才斬首敵軍一萬多,而霍去病方面竟然斬首敵軍七萬多。僅從這一數字來看,衛青確實不如霍去病,而且差的還不少。但是衛青殺的少,不是他不能多殺,而是他不想多殺,要把仗打到什麼程度,衛青有他的分寸。衛青打仗是可持續發展,不管發動多少次戰爭,都能打得起,而霍去病打仗會把國家越打越窮。

衛青的戰法和霍去病明顯不同,霍去病打的是運動戰、突襲戰、攻堅戰,而衛青是穩紮穩打,在有把握的情況下進行突襲。霍去病年輕氣盛,勇往直前,不計後果,視死若歸,一場戰役下來,殲敵很多,己方傷亡也不少。衛青成熟幹練,心思縝密,料敵於先,不輕舉妄動,不戰則已,戰則有利,而且把傷亡降到最低。衛青的戰術與孫吳兵法有很高的吻合度,兵法中很難做到的理想化情境,在衛青那裡竟然都能成為現實。霍去病是典型的一將成名萬骨枯,而衛青絕不會拿士兵的性命當墊腳石。

綜合來看,如果不是漠北戰役霍去病耗空了漢朝的國力,衛青可以對匈奴進行持續性的打擊,直到匈奴滅亡。但是漢武帝出於自己的政治考慮,選擇了扶植霍去病壓制衛青。因為衛青做事太完美,心思的縝密程度超過了漢武帝,讓漢武帝不放心,而霍去病看起來像個直率的愣頭青,沒什麼心計,容易控制。


秦客逸民


首先得從他二人關係說起,衛青是衛子夫的弟弟,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二人後期關係不太好,霍去病還派人刺殺過衛青。

其次若說誰最厲害的話,僅代表我個人觀點,我覺得是衛青。因為衛青這個人他是一個帥才,為人處世溫和,但對敵人從不手軟,果斷勇敢。霍去病應算是一個將才,他性格不是很好,喜怒無常。但是他太年輕的過世,以後能不能成為帥才我也不知道,但是且聽我分析下他們的作戰手段。衛青作戰步步為營,用強大的步兵吸引火力,派出精銳騎兵穿插,就這樣七戰七捷。霍去病作戰特別勇猛,還有點小心眼,作戰時李廣的兒子隨霍去病徵戰,頂撞過霍去病。每次作戰都把李廣的部隊放前面,損失慘重,這也是李廣不得志想要自殺的原因。後來還把李廣兒子當成野豬射殺了,這也導致李廣的孫子李陵叛逃。霍去病作戰時,每次都身先士卒,總是衝在前面,為了追求戰功和速度,他可以不要任何行軍形式,誰掉隊了,有病了,就弄死你,省的拖累大家。但是正式因為衛青大軍步步為營,霍去病在旁邊搞事情,才把匈奴折騰的夠嗆。

最後我認為還是衛青厲害,可以說是衛青超級厲害,以上僅僅代表我個人觀點,僅供參考,錯誤之處謹請指正。


巴克影視剪輯


話說漢高祖白登山之事雖平,但總歸是大漢皇族的一個刺,放著不大礙眼,但碰到總會痛,所以,有刺還是要拔掉才好!漢武帝是這麼想的,也是無奈才這麼做的。為什麼是無奈?因為,大漢與大秦還是有區別的嘛!大漢是愛好和平的啊!不是逼到沒辦法,大漢是輕易不用兵的啊…….巴啦巴啦。匈奴不打不行了,除了公開搶劫,奪人妻女占人土地,特麼的,還將大漢的外交官給幹掉了,這是惡性國際事件知道不,這是上廁所的工夫還抽空打人臉知道不?

動手之前,武帝召開動武吹風會。武帝說:匈奴於大漢而言,是叔可忍嬸不可忍;打是肯定的!大漢軍隊再不打打仗,老百姓意見很大,老子收到萬民信都快沒地方堆了,所以,再不打,老百姓都不願養軍隊了,這是個大問題!那那那誰,對,衛青,李廣將軍,怎麼打先打誰我不管,你去,總之,開打就往死裡打,最起碼要特麼要打斷匈奴手腳,打殘他,讓他生活不能自理!去吧!別讓老子失望。

衛青有壓力,大漢立國以來,流傳著耕田的打不過搶劫的這句話,但衛青年輕啊,初生的兔子不怕狼,因為不認識啊!話雖這麼說,但衛青還是非常慎重的,他心裡很清楚,先打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先打一個勝仗,既然要打勝仗,那打誰就很重要很有講究了,繞了個圈,還是得先定下打誰這個目標,這就是衛青初戰的實在之處,他決定打匈奴龍城。龍城是匈奴祭天聖地,名氣大,打了給人震撼也大,臥槽,直奔老巢去的!

事實證明,選準目標非常不簡單,匈奴做夢也沒想到衛青這個黃毛小子膽那麼肥,所以,他們帶重兵去找飛將軍李廣了,龍城也沒留幾根蔥守,直接被衛青秒殺,一戰成名。自此一發不可收,衛青走上了一條幹翻匈奴的不歸路,先後收復了河套地區,收了匈奴白羊王,樓煩王,重創匈奴右賢王……

漢武帝決定給匈奴最重一擊,打到匈奴男女不敢白天造人!

衛青領騎兵五萬人、步兵數萬深入漠北沙漠千餘里,不小心誤入匈奴單于埋伏的重兵,戰情不利啊!衛青沉著應對,以戰車“自環為營”,並指揮五千精銳騎兵向匈奴陣地衝殺,先發制人。匈奴亦派一萬騎兵向漢軍猛攻。雙方激戰終日,飛沙走石撲面而來,兩軍陣容都分不清,仍互相拼殺搏鬥。最後,衛青派出兩支輕騎兵,分左右兩翼迂迴包抄單于,單于吃不消,大喊一聲“閃人”,率領數百親騎突圍逃走,漢軍則追至窴顏山趙信城……

大漢軍隊打垮了匈奴的主力,匈奴內傷外傷已不是普通三甲醫院能治得好了,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從此以後,匈奴慢慢樹立了人生中一個理想,假如沒有衛青,我會嚮往東方,今天,我只能一路向西……從這以後,匈奴在離大漢五百里之內,不敢存在有組織的大機構,史稱:漠南胡人無王庭。匈奴人對漢朝的軍事威脅基本上解除。

順便說一下,大漢與匈奴幹仗大多數時候都是騎兵對騎兵,客觀地說,高祖當年白登山羨慕匈奴馬多的事情,回去後一定是整出過百年養馬計劃的,沒好馬跟匈奴打個毛線啊!

衛青從不居功自傲,他心裡明鏡似的告訴自己:我就一凡人,我只不過運氣比較好,如果哪天我打得匈奴左賢王吐血,那樣大概也許可能算是我有點本事吧!看,真有本事的人都很有自知之明很謙虛是不是?這一天終於來了!不過,打得匈奴左賢王不認識回家路的人是衛青牛逼的外甥,名叫霍去病。

實在說,霍去病的確有病。

有種叫做“不打仗會全身不爽”的病。關鍵是,這小子打仗就是個鬼才,比他舅舅還厲害。哎,同情三秒那個時代的匈奴人,你特麼不是命不好,完全是爹媽上床纏綿沒看日子啊!

小霍呢,帥是必須的,絕對小鮮肉,唯一不同的是,人家是英氣逼人冷戰如霜的熱血青年,人生的目標不是升官發財,而是安邦定國。是不是很高大上?畢竟好時代不是每個帥哥都遇得到的是吧。

霍去病初上戰場,不用懷疑,肯定是跟衛青一起去的。那時小帥哥剛好18歲。一次戰鬥中,霍帥哥憑自己長得帥,想跑匈奴家裡浪浪,獨自率800騎兵,遠離大漢主力幾百裡襲擊敵人,居然斬俘匈奴幾千。

漢武帝發現霍去病打仗有自己的套路,破格封他為冠軍侯,使他一躍成為當時僅次於衛青的青年統帥,大漢姑娘眼中的偶像呵!順便說句題外話:大漢美女穿上漢服真是儀態萬千婀娜多姿,尤其是咱武漢的美女最俊俏哈。

說到這,有必要普及一下匈奴生活狀態的知識,算了,我想說的是大漢早期的匈奴,並不是那麼難打,因為,匈奴人真特麼太分散了。匈奴是遊牧民族,不象大漢一樣城堅人聚,他們無非是一個個大小部落,自已有相對固定的範圍,在從東到西幾千裡地散居著,幾千人上萬人的部落都少,所以呢,稱王的倒真特麼多,所以呢,真正能威脅大漢的也就那幾個養著正規軍隊的匈奴王,其他的小匈奴王也就是平時上班放牧,閒時結夥搶劫的小馬匪而已。但是,大漢國力到了,決定收拾匈奴,是鐵心要將這些隱患連根拔除的。哈哈,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老煩了。

帝國 “自衛還擊”遊牧外族的歷史中,最坑爹的事是想打仗的軍隊經常迷路,有的是沙漠一月遊,有的是草原數月遊,特麼找不到敵人不說,一個不小心就掉人家伏擊圈全軍覆沒的事不是沒有過。所以,跟遊牧族打仗,象玩捉貓貓,很沒意思。霍帥哥不一樣,他總能找到他想要打的敵人,沙漠草原上從來沒有人寫上霍小帥哥到此一遊。因為,他的軍隊中有很多歸義匈奴人啊!臥槽,漢語就是有內涵,漢人投敵是漢奸,匈奴人做同樣的事是歸義,不服不行。

霍去病知道匈奴的騎兵可以忽來忽去,你特麼跑得快,但你家也有老人小孩婦女吧,也有糧草輜重,匈奴幾千幾萬人的部落,加上牛馬畜生,肯定要居住在水草豐美的草場,這樣的草場數得出來好不。所以,霍去病大小通吃,攻擊所有可以攻擊的目標。匈奴人沒有城牆,不能堅城據守,漢軍也不需要付出攻城的犧牲和時間,一個部落被發現基本被團滅。遇到小部隊、部落,吃掉,然後就地補充給養,這樣轉啊轉,終歸會遇到大部隊,那就集結部隊,準備決戰!於是,那些小匈奴王們見到霍帥哥,求偶遇求籤名……幾個回合下來,霍去病立的功老嚇人了:20歲的霍去病率軍穿過烏鞘嶺,跨過狐奴河,一路猛衝猛殺,超越焉耆山千餘里,殺死匈奴盧胡王、折蘭王,俘虜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等,共滅敵近萬;渾邪王、休屠王等隨敗軍遠逃。

秋天,霍去病收渾邪王四萬多人歸順漢朝,使河西地區得以長期安定,大漢帝國從此打通了到西域的道路,並分設五屬國,後又設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為“自古以來”落下實錘。

霍去病將匈奴從靈魂深處打死之戰是漠北之戰。

霍帥哥經歷戰場風霜更帥了,就率軍出代郡,北進2千餘里,越過大沙漠,與匈奴左、右賢王部遭遇。霍去病指揮漢軍和俘虜的匈奴部眾向匈奴軍發動猛烈進攻,大敗匈奴軍,俘獲屯頭王、韓王等3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以1萬的己方損失,殲敵70443人,左賢王和右賢王部匈奴正規軍精銳差不多全滅光。左賢王率親信棄軍跑啊跑,霍去病揮軍追啊追……至狼居胥山祭天,又在姑衍山祭地,得勝而回……

只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要不然,依帥哥性子,估計有生之年能將匈奴直接打到歐洲去。不過要是這樣的話,估計就沒那哈“雖遠必誅”的事了。


柯客的江湖


衛青與霍去病不是一個層次上的人材。衛青有大帥之材,其性格特點適合做十萬人之將,霍去病則是將材,最多可做一萬人之將。當然,霍去病年紀很輕就死去,他日常是否能成為帥材,也未可知。

但就從兩者的性格特點和作戰手段來說,是完全不同的。

衛青作為總統帥,將十萬人,必須要戰戰剋剋,如履薄冰,而霍去病則不同。衛青的作戰方略,是步兵為主力的漢軍戰勝以騎兵為主力的敵人的必要手段。他的主要辦法是步步為營,不輕易為敵所動,用強大的步兵方陣吸引住敵人主力,然後派精銳騎兵分隊迅速穿插,打大迂迴。而小霍就是那個騎兵分隊的隊長。當衛青帶十多萬主力部隊向前穩步推進時,是隻有輕騎兵的匈奴人所無法抵擋的。要知道,當時沒有馬鐙,騎兵很難在馬上騎射,也不能使用雙手持握的重兵器,要麼是伏在馬背上手持短刀衝鋒,要麼就在開打前下馬結陣。並且匈奴人居住多較分散,通訊又不發達,所以他們總是各部落來襲擾為主。面對數萬甚至數十萬的漢軍步兵方陣,他們無能為力。


歷史有今天


這個問題有的聊,外甥和舅舅的故事。舅舅穩重沉著,外甥個性張揚,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在一起,打起仗來優勢互補、相得益彰。

無論是衛青還是霍去病,兩個人深得漢武帝的歡心,原因很簡單,有本事,不但能打仗而且會打仗。曾經雄赳赳,氣昂昂的匈奴人,愣是被這爺倆兒給打的爬不起來,這讓飽受匈奴之患、受盡折辱的漢武帝深深地出了一口惡氣。

衛青出生比較低賤,苦難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更懂得成功的不易,所以能夠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同樣,身為漢軍頭領的衛青威望也很高,從不居功自傲,也不虐待軍士。跟這樣的將軍上戰場,士兵的熱情高漲,戰鬥力也翻倍。
(衛青劇照)


霍去病的性格和舅舅衛青截然不同,霍去病給人的感覺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勁兒。而且,霍去病喜歡冒險,打起仗來靈活多變,不拘泥、不刻板,每天都出奇不意,每天都有新鮮感。如果那個士兵喜歡驚險刺激,跟了霍去病總保不會讓他失望。

但霍去病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心胸狹隘、嫉惡如仇。漢武帝本來想把他培養成新一代的中堅力量,但霍去病不會顧全大局,自然也不會有運籌全局的本領,所以漢武帝由希望變為失望。

那麼,衛青和霍去病到底誰更厲害,誰的作為更大呢?

答案自然是衛青,有句老話說得好“薑還是老的辣”。衛青奠定了漢匈戰爭勝利的基礎,霍去病只是起到了補充和掃尾的作用。

概括起來,衛青對匈奴七戰七勝。公元前129年,漢武帝第一次派李廣、公孫賀、公孫敖、衛青,四路大軍主動出擊匈奴,其餘三路兵馬,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返,只有以衛青突襲匈奴人祭天聖地龍城,取得輝煌戰績。這次勝利極大的鼓舞了漢武帝打擊匈奴人的信心和決心。

在此後六年間,漢朝連續發動了五次反擊匈奴人的大規模戰爭,衛青逢戰必出,每戰必勝,並且收復大片失地,為取得對匈戰爭全面勝利起到了主導作用。就在第五次對匈作戰,霍去病在衛青的率領下開始嶄露頭角,拜將封侯。

漠北之戰,霍去病登臨瀚海、封狼居胥。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大軍跨漠長征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此戰霍去病斬亂七萬多人,封狼居胥,是霍去病人生最輝煌的一章;此戰也是霍去病最後的一章,兩年後英年早逝,時年24歲。一代天才將星,就此隕落。
(霍去病劇照)


所以,從漢朝和匈奴人整個戰爭過程中來看,衛青自然要比霍去病厲害,而且作為更大。而霍去病更像是一顆劃過夜空的流星,雖然也有過耀眼的光芒,但是轉瞬即逝。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都差,兩個人,一都是靠關係上位,二都靠運氣打勝,三都是靠自己人抗擊匈奴主力部隊,才襲擊成功。,再看看李廣,兩戰皆以少打多,打的是匈奴主力。漢匈戰爭,以少打多,打匈奴主力的,還沒有贏過。舉個例子,趙信和蘇建帶領3000人全軍覆沒,趙信降,蘇建逃。趙破奴帶領2萬人,對左賢王8萬,全軍覆沒,自己被俘虜。像這樣的仗很難打,我覺得換了衛霍用少量人打主力,也不一定能更出色,但是往往體系裡就是這樣,漢武帝不會安排衛霍他們去當炮灰,漢武帝有更偉大的戰略,就是突襲匈奴後方,所以李廣就成了炮灰,但是這並不是說漢武帝是故意的,畢竟漢武帝跟衛霍親近一點。還有你說為什麼衛青這些人出名了,如果你真讀完了史記,你會發現像外戚這些人,都有特別的權利,他們能凌駕於漢律和戰功條件之上,比如李廣利戰損8萬人,漢武帝說沒有功勞有苦勞,所以不罰。衛青定襄之戰斬首1.9萬,戰損十餘萬(平準書)。霍去病戰損7000,封侯。漢律規定戰損超過十分之三,不予封侯,但他們傷亡都超過70%了。這些都是有特權的,再看非外戚,蘇建3千人打匈奴數萬人,李廣4千人打左賢王4萬人,輸了還要死罪,這種仗怎麼打?同樣是出征,有人負責襲擊軟肋,有人負責抗主力,結果同樣不公,有人立功,有人死罪。換了是你,你願意帶精銳襲擊軟肋,還是帶幾千人打數萬人主力?然後這就是時運,時運是人為的,是漢武帝安排的。


可口偶遇


衛青沉穩老練,隱忍負重,是不可多得的統帥之才,而霍去病英氣逼人,統領精騎,戰法靈活,馳騁疆場,來去如風,也是位難得的悍將。我認為兩者沒有高低之分,完全取決於個人喜愛。漢武帝個人偏愛於霍去病,他對霍去病的評價和讚賞似乎略高於衛青,也是完全出自於個人情懷。

至於兩個人的功績,並不好去評判,衛青初伐匈奴時,雖然國力強於匈奴,但漢軍主力並不熟悉新的戰法,屬於防禦轉進攻的過渡期,衛青的戰功似乎沒有霍去病那麼大快人心,但是他的勝利卻重挫了匈奴人的銳氣,也使漢人樹立起了戰勝匈奴的信心。霍去病時期,匈奴已是漢軍習以為常的敵人,漢軍戰馬也得到了改良,不妨說當時漢朝擁有得天獨厚的戰爭資源,而霍去病似乎正是漢人粉碎匈奴集團的決心。

我們可以把衛青比作旗幟,旗旛飛舞,人心振奮!把霍去病當作利劍,劍鋒銳利,直刺敵人心臟!


AAA有何不可


打敗匈奴,衛青和霍去病的貢獻不相上下。但是,從精神上摧毀匈奴人的,是霍去病。

匈奴的優勢,是快。匈奴的戰術,是打運動戰。唐朝詩人王維曾有詩句: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他認為衛青的成功主要是運氣好。許多人認為霍去病的運氣其實更好,每一次出兵,他都能恰好抓住匈奴。與此同時,李廣的運氣就壞的多,他要麼是空手而歸,要麼是被匈奴給抓住了。

但是,霍去病的成功不是靠運氣,也不全是靠膽氣;他主要是靠戰術。

匈奴快,霍去病比匈奴更快。

匈奴打運動戰,霍去病對以運動戰。

霍去病的軍隊只要一出塞,就不會停下自己的腳步。對於主動出擊的漢朝軍隊,匈奴主要以避戰為主,有合適的機會再進行反擊;攻擊的漢軍如果不能做到速度比匈奴更快,很難捕獲戰機,對於這一點,霍去病認識精準。他以快制快,不給匈奴人留下反映的時間;匈奴主力如果跑了,他就去攻擊匈奴的老營--匈奴人的女人和孩子一定跑不過軍隊。

漢武帝曾經試著教霍去病兵法,霍去病不以為然。他對漢武帝直言:他更相信自己的直覺。幸運的是,漢武帝也願意相信霍去病的直覺。

中國的軍事戰術,發展到漢朝已經很完備了。怎樣列陣,怎樣派出斥候,怎樣攻擊,怎樣防守,但是很遺憾,這些戰術對匈奴人無效。公孫熬、公孫賀、李廣等人,屬於職業軍人,接受過完整的軍事訓練,這本來是他們長處,在對付匈奴人的時候,反而成了他們的短處。他們的反應太慢。運動戰不能按部就班,經常來不及派出斥候。你必須當機立斷,必要的時候走的比斥候更快,否則就陷入被動挨打。

職業將領一個個失敗,一次次失敗,這不是偶然的。衛青和霍去病這一對半路出家的舅甥,從勝利走向勝利,也不是偶然的。衛青天性穩重,每對匈奴,先穩住自己的陣腳。霍去病則自己不列陣,也不給匈奴人列陣的時間。霍去病打的是徹底的運動戰,他不但打贏了,而且沒有給匈奴人留下任何機會。

輸給衛青的匈奴人或許會想:我們本來也有機會贏。輸給霍去病的匈奴人大概就不會這麼想,他們已經被打懵了。接連被這樣打懵了六次,他們已經在精神上被徹底打敗了。

霍去病向後人證明,對付遊牧民族,以快制快是可能的。遊牧民族無論怎樣機動靈活,他們畢竟是拖家帶口的,職業軍隊則不受這些拖累。可是,可是,後來的漢族軍隊,怎麼就完全忘了霍去病的功業呢?面對遊牧民族的攻擊和劫掠,他們只會被動防守。他們有騎兵,卻不敢出塞。職業騎兵害怕拖家帶口的強盜,怕的要死,我敢說,這肯定不是戰術問題。這是心理問題,或者說,是精神問題。他們在精神上被某些因素給閹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