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出現,令全球的商業環境、經濟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以新技術為驅動力的新業態持續湧現,國民的生活習慣與消費場景正加速變遷。

如今,金融科技已成為全球金融與科技領域的發展熱點,金融機構藉助信息技術推動金融服務創新,技術的迭代升級也不斷改變了金融行業的市場格局。可以說,經過短短几年的發展,金融科技已在普惠金融等多個領域實現了突破,帶動了傳統產業步入新的智能化發展階段,迸發產融結合的新模式與新價值。

強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站在社會發展重要的轉折點,金融科技的出現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使命。金融科技不僅在政策層面符合大的發展方向,符合金融本身的發展規律,還符合了金融服務實體這一重大要求。

科技化帶來金融業態多樣性

金融創新仍然是中國金融發展的基本動力。“中國金融創新的道路還很漫長,不能把金融風險全部歸結為金融創新,金融創新本質是實體經濟需要新的金融工具滿足需求。”特別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規模很大,同時市場化程度也很高,在這種條件下,就要求金融要進行持續不斷的創新。

金融創新主要表現在幾方面,一是金融工具的多元性,融資者需要多元化的融資工具;二是金融的科技化帶來了金融業態的多樣性,金融業態多樣化是以數字化為基本特徵的,從一元到二元再到多元,現在數字化支付已經成了基本的發展方式。“目前數字化還沒有充分建立起來,所以要把握住金融創新的要點。

強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結構性變化是金融未來重要的特徵,在中國尤為突出。”金融結構性的變革主要表現在資產結構上,未來要滿足社會多元的資產管理需求,也要滿足金融財富管理的轉型。

實際上金融資產會逐步提升,這將大大改善中國的金融功能,也會日益滿足我們對財務管理的需求,這是核心的制度發展,更有利我國金融市場與國際接軌!

警惕將金融風險歸為金融創新

不要把所謂的金融風險歸結為金融創新。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表示,他指出:金融創新仍然是中國金融發展的基本動力。

金融創新的本質是實體經濟需要新的金融工具滿足需求。金融的科技化帶來了金融業態的多樣性,金融工具的多樣性因為科技的滲透將會表現得非常強烈。

金融科技是一系列新業務模式、新技術應用、新產品服務的組合,由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前沿技術帶動,對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服務業供給產生重大影響。

金融科技進一步推動了金融服務的廣泛性、民主性、普惠性、便利性和高效性,必將改變很多金融行為、金融習慣。

金融科技需要良好的商業模式才能持續

強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金融科技在全球範圍內持續升溫,從行業投融資的規模便可窺見一斑。據零壹智庫的不完全統計,2018年三季度,全球至少發生329筆金融科技投融資事件,融資總額約為763億元。其中,中國的金融科技融資事件達186筆,佔全球總數的56.5%;融資總額約為486億元,佔全球的63.7%。

蘇寧金融研究院《2018年三季度互聯網金融行業報告》分析認為,在金融科技加速開放的趨勢下,誰能把各方的差異化優勢彙集在一起,誰才能給用戶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從而代表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開放協作時代的勝負不再是單一機構的勝負,而是整個開放平臺的勝負。

目前,有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企業意識到開放與創新的重要性,開始向外輸出自身科技能力,積極助力構建更加開放共贏的行業生態,共同打造金融科技領域的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