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三妻四妾是哪“三妻”哪“四妾”?

Jummy123


奴隶和封建社会的建立,使得后来长达千年的“非现代”社会中,男性的权力一直凌驾于女性的权力之上,这也就是所谓“父系社会”的建立。其实就权力这个问题,一直都会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发生变化,但是在后来的博弈中,男性因为身体,因为力量和武力,将这样的权力紧紧的攥在了自己的手里,这才使得在后来男性一直是历史和国家的引导者,而女性统治者虽然也存在,但始终是星星点点未成燎原之势。

背景

男性地位高于女性这样的趋势,在之前一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而在后来却因为儒学思想的加固,使得人们将这样本应该潜移默化的东西,进行了规定性的要求。例如夫为长、妻为卑,或是夫唱妇随、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一系列的观念,都能将那个时代的糟粕,那个时代对于女性地位的贬低展现的淋漓尽致。所以,使得男尊女卑现象出现的原因,便是从最初的潜移默化,到后来的礼制规定,以及最后的深远持久。

而古人为了能够维持这样的现象,也实在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皇帝为了能够统治民众,他们都会进行一定的“愚民政策”,让大部分的人都处在对于温饱的满足中,只有小部分的精英才能够去读书,才能够去强思想,也正是这种局面的经营和形成,才使得奴隶和封建社会的长久。

无独有偶,他们为了能够使得女性的地位一直处于“下位”,便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例如只是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便将女性读书的权力抹去了,使得她们在后来只能成为男性的附庸;除此之外,古代的思想家们,还给女性的出行、行为,做了一系列的规范,这就使得她们在做什么的时候被套上了枷锁,被束缚住了一样,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古代的大部分女性一直处于男性的附庸和阴影之下。

而关于“三妻四妾”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去分析。

“三妻”指的是什么?

在古代中有“一夫多妻”的现象其实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甚至是很平常且正常的现象,在当时的时候,这与道德无关。所以在民间渐渐衍生出了一个有关“三妻”的说法,而这三妻便是“嫡妻、侧妻和下妻”。虽然这三种女性,都有妻的名头,但是从真正意义上来说,这所谓的侧妻和下妻不过是一种变相“妾”的称呼而已,地位还是没有嫡妻的高。而就嫡妻而言,因为她是原配,所以在家庭中的地位长与侧妻和下妻。

“四妾”是什么?

关于这样的角度有两种说法,一是说这所谓的四妾是一个家庭中男人纳的各个小老婆,而第二种说法便是,这些人都是一个家庭中的婢女、丫鬟之类的下人。

不过是一种夸张的称呼

就我认为,“三妻四妾”是一种对于古代男人一夫多妻制度的夸张,这就和皇帝的“后宫三千佳丽”一样,形容的便是一种男权凌驾于女权,男人可以拥有众多妻子的思想。是一种对多妻制度夸张的表现。

所以综上所述,所谓的三妻四妾,其实有三种角度的说法,一个是将男人所娶的老婆,都挂上“妻”的名头,而第二种说法便是除了正妻外的,男主人娶得其他女人,或是家中的一些婢女和丫鬟。而最后一种说法,便是一种对男尊女卑、一夫多妻制度的夸大和夸张,为的就是显示出当时男人的权力高于女人。


木剑温不胜


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之时,男性便凭借体力上的优势凌驾于女性之上。数千年间,中国古代都处于父系社会。男性的主导地位也使得男人的“三妻四妾”逐渐成为常态,男人地位愈高,所纳娶的女子便越多。舜为帝王时,便娶了娥皇女英两位妻子,后代的帝王后宫女子更多。那么,三妻四妾具体是指什么呢?<strong>

“三妻四妾”最早来源于明朝小说《金瓶梅》,“至如三妻四妾,买笑追欢的,又当别论”。在清朝李渔创作的戏剧《风筝误》中也提及此词。自此,三妻四妾一词开始为人熟知并使用。由此可见,三妻四妾一说是明清时期后起的,并非古来就有的说法。至于三妻与四妾的具体所指却并不明晰。

三妻包括嫡妻、偏妻、下妻,但是偏妻与下妻却徒有“妻”之虚名。按照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一般是一夫一妻多妾。所谓的嫡妻,乃是男子明媒正娶的首任妻子,也可称为正妻。嫡妻地位最高,一般只有一位。只有在同宗兄弟绝嗣,兄弟中有人将自己独子过继给他时,独子可以娶两位嫡妻,以求延续双方香火。至于偏妻与下妻,虽然有“妻”之称,实则为妾。在民间的俗语中,偏妻也被称为下堂妾。 而清代俞正燮的《癸巳类稿》中直言下妻曰妾。

至于四妾的说法更是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乃是陪嫁丫鬟一说。在春秋战国时期,主人出嫁时,一般会有贴身侍女或是宗族姐妹随嫁。这些随嫁的女人便被称为媵妾。直到封建社会后期,这种陪嫁的习俗仍然存在。男人娶三妻时,会将三妻的陪嫁丫鬟纳为妾,还有一妾则是父母所赐。这种说法看似合情合理,其实也有可疑之处。贴身丫鬟未必会被纳妾,而且男人的妾室也未必止于四人。

三妻四妾一说更像是一种虚指,中国古人以数字表虚指的用法由来已久。在成语中,以少数虚指多数的用法不计其数。除此之外,由于古人喜阳,指阳的奇数被用的次数更多。比如在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就有九牛一毛的用法,其中的九也只是表示数量多而已。在诗词中,用数字虚指的用法也不少,比如后宫佳丽三千人。由此来看,三妻四妾是虚指用法的说法更为准确。

当然,并非所有的古人都能“三妻四妾”,大部分庶人终生只能得一妻。在汉朝时,有特殊成就者才能得备八妾,普通官员只能有妻妾三个,庶人只能不得纳妾。等到元朝时,庶人才得以纳妾,而且还只能是在年满四十还无后的情况下。如果随意纳妾,便会被笞打四十皮鞭。在这种情况下,权贵人家所纳娶的妻妾多半不止三妻四妾,而平民百姓多半只有一位妻子。三妻四妾一说只不过是指权贵之家妻妾成群的状况。

三妻四妾作为传统社会的一种现象,它也体现了古代对于秩序的推崇。前朝的君君臣臣与后室的妻妾次序其实是一脉相承的,他们都是古人对等级推崇的体现。


邓海春


“三妻四妾”制是现代很多男人的梦想,而在古代却基本是大户人家少爷的标配。三妻、四妾到底是咋回事,我接着往下说。


古代男人一般15岁左右就到了结婚年龄,这个时候父母就准备给儿子操办婚事。结婚后的头等大事就是传宗接代,对于大户人家来说,有钱扶养孩子,所以多子多孙是最好。

而古代寿命普遍不长,又没有啥“岛国大片”提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所以大户人家在少爷结婚前先配一个通房丫头。通房丫头,顾名思义就是先给少爷学习相关知识的,不能到了结婚时仓促上阵,不得要领,耽搁了传宗接代。

这通房丫头古代一般称为下妻。比如《红楼梦》中,袭人就是贾母配给宝玉的通房丫头,贾宝玉在梦遗后,袭人就在半推半就下,和宝玉成了好事。不过这个下妻的地位,还得后来嫁过来的正妻承认,不然白搭。


少爷预热好了之后,就该成亲了。古代都讲究门当户对,所以正妻一般家里也是豪门,她嫁给来时一般娘家都会配几个下人。其中肯定有一名家族的女性,辈分不限。

名义上叫陪嫁丫头,实际上到了夫家后,也是承担通房丫头的角色,正妻不便或为了满足少爷的新鲜感,这个时候都是陪嫁丫头顶上。

古代一般称这个女人为偏妻,不过想上位还得正妻同意。比如《红楼梦》中的平儿就是这个角色,不过王熙凤是个醋坛子,平儿有了偏妻的实,但没有偏妻的名分。

综上所述,古代的三妻就是:正妻、偏妻、下妻。这三个人之中,下妻的地位最低,次之偏妻。正妻的地位在古代是非常高的,而且受法律保护的,身份也是唯一的。


古代大户人家如果正妻死亡了,想再娶妻还必须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男满四十,且无子嗣。否则只能将偏妻扶为继室,又称续弦,其地位是不如正妻的。

三妻一般都会配再配通房小丫头,正妻两名,偏妻和下妻各一名,一共是四名。如果这些丫头,再被男主子纳入房中,就成为妾。正好四个,所以古代统称四妾。

以上就是三妻、四妾的由来,这是古代大户人家享有女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最高配制。如果违规是要吃官司的。


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的不行就来暗的,于是就有了立外室的做法,类似于现代社会的“包二奶”。

总之,古代有钱的大户人家公子算是过着神仙般的快活生活。但现代男人不必羡慕,因为如果穿越回古代,万一投错了胎,成了丫头、妾啥的,可就可怜一辈子。

更可怕的是,古代上至帝王,下至富贵人家,占用的女性资源太多,造成很多穷苦人根本娶不到老婆,所以若不小心投胎到了一个贫寒之家,弄不好还得打一辈子光棍,岂不很悲哀?



花木童说史


三妻四妾,是形容妾很多的意思,不是实指。毕竟妻只有一个,多不了。汉语包含数字的词汇,很多都是虚指。如三番五次,三心二意、 四分五裂、五颜六色、朝三暮四、百紫千红、百转千回、千言万语等等,非常非常多,无一实指。

古代不是三妻四妾,而是一妻多妾。从皇帝到臣民,无一例外。

皇帝的正妻只有一个就皇后,当然他可以有很多妃子。这些妃子也有不同的品级。妃子也可以晋升为皇后。皇后是后宫总管,地位比所有妃子高,而且所有妃子都得听皇后的管理。当然有些特别得宠的妃子,也会仗着皇帝的宠幸,和皇后叫板。

皇后生的长子,称为嫡长子。一般会被立为太子,如果长子夭折,太子的人选就是优先从皇后的儿子中去找。实在没有,才会立妃子所生的儿子为太子。

所以皇后生的儿子,拥有优先继承帝位的权力。除非皇后被废,或者皇后没生出儿子,再或者皇后的儿子都夭折了,才回轮到妃子所生的儿子继承皇位。

文臣武将也是如此,一定会有一个正妻,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实际情况,会纳数量不等的妾,称为侧室。有的官员会有很多妾,也有官员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妾。这要看官员的实力和他对正妻的忠诚度。

妾的地位,完全没法和正妻相必。娶妻要明媒正娶,风风光光、热热闹闹。而纳妾就简单寒酸多了,只有给钱就行,也不会办什么仪式。妻是娶的,而妾是纳的。妾没有资格和妻叫板。妾可以随意买卖或赠送,古代官员买妾卖妾赠妾的例子很多很多。

苏轼有个朋友,看中他的一个小妾,提出用一匹马跟苏轼交互。苏轼欣然同意,但是小妾不同意,撞树而亡。苏轼为此伤感良久。

辛弃疾的正妻得了重病,叫了个大夫来医治。辛弃疾看大夫挺年轻帅气的,就跟大夫说,“如果你治好了我的妻子,我可以把我刚纳的小妾送给你”。大夫果然治好了辛弃疾的正妻,辛弃疾也信守诺言,把小妾送给大夫。

妾要听从正妻的管理。妻的儿子可以继承所有财产,而妾的儿子则没这个权力。正妻的儿子叫嫡子,妾的儿子叫庶子。嫡子地位远高于庶子。看《知否》就知道了。

平民百姓大同小异,一定只有一个妻子,不一定有妾。但是除了商人之外和稍微有点家产的人之外,大部分普通百姓只娶妻,不纳妾,或者只纳一个妾,毕竟是纳妾要花钱的,养妾和妾生的孩子也是要花钱的。

商人一般越有钱,纳妾越多。如果妾年纪大了,色衰而爱驰。商人会再纳年轻的小姑娘当妾,从此冷落年老的妾。白居易在《琵琶行》里,就记录了一个茶商的妾的遭遇。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其实不止是商人,官员也一样,纳妾一定找小姑娘。往往,小妾的年纪会比官员或商人的年纪小很多。这样老年吃嫩草的例子,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

当然,正妻的地位不可撼动。不管纳多少妾,都无法动摇正妻的地位。


袁卫宇


古代的“三妻四妾”已经成为现代男人的一种梦想,“三妻四妾”一词出自耳熟能详的《金瓶梅》一书,书中第一回便写道:至如三妻四妾,买笑追欢的,又当别论。那么古代的三妻四妾到底指的是哪“三妻”和“四妾”呢?

通常来说,三妻指的是正妻、偏妻和下妻。正妻就是原配正房,偏妻相当于二房太太,地位仅次于正妻,而下妻相当于妾室但又不是小妾。但这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实际上在古代中国,即便是贵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也只有一位正宫皇后(嫡妻),其余妃嫔都是小妾。

那“四妾”又是如何来的呢?我们都知道古代大户人家都有家奴婢女来服侍主人的生活起居,这些人家的女儿出嫁之时都有贴身丫环随侍到夫家,这些贴身丫环便被夫家收做小妾,三位妻子各有一位贴身丫环,另外还有一位妾是由公公婆婆赐给儿子的,这四人便统称为“四妾”。

实际上,“三妻四妾”是一个笼统的形容词,形容古代达官贵人妻妾众多。自周礼颁布之后,一夫一妻成为历代王朝认可的礼制,即使是君王也不例外。所以古代中国并没有“三妻四妾”制度的存在,所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这种制度对妻和妾的身份、地位和权利都做出了非常细致的要求,比如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的正房太太,而无论丈夫多么宠爱妾,也不能将其扶正成为妻。唐朝时期的《唐律疏议》明确规定:妾乃贱流、以妾及客女为妻,徒一年半,意思是说妾的身份低微,将妾升为妻则触犯律法,要服刑一年半。

在这样的制度下,一个男人不管他有多少小妾,只要没有嫡妻便被视为未婚,可以择良家女子聘娶为妻。而一旦嫡妻亡故,满屋妾室的男子也将被称为鳏夫。妻只能有一位,而妾却没有数量限制,丈夫对妾可以随意责打、遣逐、处置,但对妻则不可如此。再比如,妾所生的子女要认嫡妻为“嫡母”,生身母亲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叫庶子庶女,但仍是府中的少爷和小姐,地位比妾要高。妾称呼他们要叫少爷、小姐,而庶子、庶女只能称呼生身母亲为“姨娘”。这就是古代所讲究的嫡庶有别,尊卑有序。

所以,“三妻四妾”并不是古代真正存在的制度,而仅仅是一个形容词而已,梦想穿越到古代体验一下过把瘾的朋友们还是早点洗洗睡吧!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嘛:梦里啥都有!

历史茶坊,一个爱写历史的屌丝,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历史茶坊


很多男同胞一提到“三妻四妾”就眼冒金光,实际上中国从来没有“三妻四妾”制度,有的只是“一妻多妾”制度,所谓三妻四妾只是古人造出来的成语而已。

三妻四妾并非实指三个妻,四个妾,这里的三、四都是虚指,意思是“妻妾众多”,如《庄子》载“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这里说的妻包括妻、妾在内。

有的人把“三妻”解释为“嫡妻、偏妻、下妻”,实际上没有科学道理。

妻,对一个男人而言只有一个,即明媒正娶的夫人,也称正妻、嫡妻;其他女人只能是妾、媵,不过当时人们为了好听,把妾、媵称为“小妻”、“偏妻”、“下妻”、“御婢”,就好比称为“二夫人”、“三夫人”、“四夫人”……说到根本其实不是妻,而是妾。

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曾出土大批竹简,载有汉代律令,其中的《二年律令》记载“偏妻”、“下妻”、“御婢”等概念,可见“一妻多妾制”渊源已久。

另外,根据清代大学者赵翼《陔余丛考》考证“小妻、傍妻、下妻、少妻、庶妻,皆妾之称也。” 一语道破,各种冠有“妻”的名号本质上是妾,也就是小老婆。

在人类学概念上,中国古代的“一妻多妾制”实际上属于“一夫多妻制”,因为一个男性拥有多个女性配偶,尽管多个女性配偶地位不同,但对男性而言,她们并无本质区别。

最终归结到一点,所谓“三妻四妾”跟“七上八下”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一种文学上的修辞手法——回文,“三妻四妾”跟“四妻三妾”没有区别,只是形容男性配偶多而已。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现代人有时候会很羡慕古代的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坐享齐人之福。可是“三妻四妾”就是可以有三个妻子和四个妾室的意思吗?如果真的如此那古人的生活恐怕都要乱套了,那么“三妻四妾”到底是指什么呢?

第一种:对于“三妻四妾”的常规解释,只是妻妾众多

在古代的婚姻制度不同于现代的一夫一妻制,而是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就是男子可以在娶了正妻之后还可以有别的女子,只是“妻”的名分只有一个,别的女子再得宠也只能为妾室,这是对正室妻子的保护。

古代讲究门当户对,妻子嫁到夫家,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也是两个家庭的融合,那么正室的地位就绝对不可动摇的,因此妻子的位份只有一个。除此之外,对于何时纳妾,妻妾如何相处都是有规定的,电视剧里“宠妾灭妻”的情况是很难出现的。

人们常说的“三妻四妾”只是一个概述,形容一个人妻妾众多,并不是他可以有三个妻子,四个小妾。妻妾多了麻烦也多,红楼梦里薛蟠不就被妻子夏金桂和小妾宝蟾闹得不敢回家么?所以一生一世一双人也是很好的。

第二种:一发妻二平妻四偏妾,不过妻子终究只有一个

古代对男子虽然比较宽容可以有很多个女子,可是法律也明文规定妻子只能有一人。即便尊贵如皇帝,在同一时间内也只能拥有一位皇后,第一位皇后死亡或者废黜之后才可以立第二位皇后,因此皇后始终都只有一人。天子尚且如此,民间又如何可以打破这个规矩呢?

“三妻四妾”的另一种解释即为一发妻二平妻四偏妾,一发妻即结发妻子只有一位,也就是嫡福晋;二平妻即平位的妻子两位,可严格来说平妻也只是妾室,只是地位要比一般妾室要高,可称为侧福晋;四偏妾即有四个小妾,不过这也只是概数,妻的数量有限制但妾却没有,更多甚者会以妾室的数量来彰显自家的富贵。


四妾也有两种说法,不尽相同却都很有意思。

其一,三位妻子每人一位陪嫁丫头,再加上丈夫的通房丫头,四人即为名义上的四妾。其二,四妾指的是四种妾室,良妾、贵妾、贱妾、平妾。

良妾:良妾就是出身是良民的写了纳妾文书的女子,是有名分得不能随便卖掉。红楼梦中周姨娘可以算作此列。

此类妾室一般都是正妻为分去丈夫对宠妾的喜爱而买来的女子,她们一般都不会太受宠,不过因为夹缝中求生存她们或许会很聪明。

贵妾:妻的随嫁侄娣、有子的妾、年长的妾。贵妾所享受尊崇和待遇都是不一样的,《知否》中小邹室就是贵妾,她有诰命有宠爱简直比正室妻子过的都体面。

对于侄娣的解释,胡培翚:“侄是妻之兄女,娣是妻之妹,从妻来为妾也…… 张尔岐:妾之有子者,即贵者也。凌廷堪:贵妾即《曲礼》所谓长妾,长妾者贵妾也。”

红楼梦里,尤三姐如果不追求自由与爱,顺从的嫁给姐夫贾珍的话她也就归属于此列。

贱妾:娼女、乐人、奴婢等地位低下的女子成为的妾室。虽说叫法不好听可是一点都不会妨碍她们获得丈夫的喜爱成为“宠妾”,由此她们的地位也不会太低。

比如贾琏的两位妾室,尤二姐是为良妾,秋桐丫头出身只为贱妾,可是凭借着贾琏的宠爱,秋桐便经常欺负尤二姐,破口大骂都是家常便饭,尤二姐也只能够默默忍受。

袭人也是宝玉内定的妾室,可是众人对袭人都特别上心,王夫人时常有赏赐、王熙凤给以特别优待,回家都把她打扮得如同贵妇、李纨和鸳鸯等有好吃的都会吩咐人特意给袭人送一份、黛玉和宝钗也都高看袭人一眼,所以即便是贱妾,只要处理得当她的地位也不会低。

平妾就是普通的妾室,地位不高不低,可以是自己娶的也可以是别人送的,处在一个平平常常的位置里。


第三种:法理之外情理之中的三妻

虽然法律明文规定了一夫一妻,可是一夫多妻在法理之外情理之中仍然可以有例外,兼祧婚姻就是如此。

兼祧的意思是:兄弟数人,其中一个没有儿子的,便让另一个兄弟的儿子继嗣两房。兼祧人不脱离原来家庭的裔系,兼做所继承家庭的嗣子。俗称一子顶2门。即兄弟2门或3门只生有1个男性后代时,可分别为其娶2房或3房妻子,以传几门的后代。

清律附例开独子兼祧之先例,清律附例规定:“如可继之人,亦系独子,而情属同父母亲,两相情愿者,取具阖族甘结,亦准其承继两房宗祧。”

京剧大师梅兰芳也在这样的制度下娶了两房妻子,大房妻子即将离世之际他又娶了同为京剧大师的孟小冬为妻子。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孟小冬是梅兰芳明媒正娶的妻子,可是因为二房妻子福兰芝的阻拦,梅兰芳始终都没有向外界公开孟小冬的身份,后来不堪受辱孟小冬提出了离婚。

兼祧的目的是为了承继香火后代,实际上默许了一夫多妻制的合法存在。可是这种制度对女子来说极为不公平,对家庭的稳定也极为不利。因此即便香港刚开始也认可兼祧的合法性,可是在1970年7月10日颁布的《修订婚姻制度》中予以废除。


少读红楼


所谓的三妻四妾只是古人对众多配偶的一种称呼,通常因其生活腐烂才会这么形容,当然现在要是某些人“羡慕”之称。历朝历代正统的婚制都只有一正妻,多妾到是在古代是常有现象。

古代婚制

无论上至天子还是下至平民,都只能娶一正妻,天子之正妻可以称为后。天子和普通人相比,先秦时期天子就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之制度,然后随着等级的递减,配偶的配置也递减,直到平民几乎缩减为一正妻。

一般来说,有些朝代除了天子不受法律约束其婚姻行为,对于其他人来说,一般不提倡一夫一妻多妾,只有正妻没有诞生儿子的时候才可以纳妾。但是就实际执行情况而言,并没有规定的那么美好。


数字在古代不一般

既然没有三妻四妾的实指,那么为何又会有这个成语诞生呢?这可以和三、四这些数字有关系。古代很喜欢用数字组词,光是典籍中能归纳为三X就有很多,比如三正、三才、三礼等等。四X也有很多词语,不然四象,四大、四德等等,其他的数字亦然。

两个含数字的词语组合到一起构成一个成语也有很多,比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等。而三妻四妾这个词,既符合妻比妾多的原则,又说明了配偶众多之意,还顾及了音律问题。若是三妻五妾、二妻四妾等等组合就没有那么和谐上口,这可能就是之所以会有“三妻四妾”这个成语的原因。



其实还有一个成语:三婆两嫂,其意思就是三妻四妾。不过通过三妻四妾这个词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虽然有些成语里面含数字,但这些数字不一定就是实指这个数字之义,反而可能是虚指。


淡看天上月


在古代“三妻四妾”在大户人家是高配,而现在改成一夫一妻制,打破了很多男人的美梦。

“三妻四妾”经常被男人们放在心中,挂在嘴边,可是究竟什么是“三妻四妾”呢?今天就让有书君给大家说说。

首先,当然要说“三妻”之一:正妻。

在古代,正妻的地位可是相当尊贵。无论大户与小户人家,娶正妻都不能马虎。最近一部热播剧《宸汐缘》,其中有一段战神准备娶正妻时就有如下准备:

三媒:男方聘请的媒人、女方聘请的媒人,还有就是给双方牵线搭桥的中间媒人。

六聘: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六证:在天地桌上摆放一个斗、一把尺、一杆秤、一把剪子、一面镜子、一个算盘。

而这些仅仅是娶正妻的标配,而后还要有更多的讲究,仅从这些繁缛的步骤可以了解到,正妻在一个家族的重要地位。

而且一般来说,在古代正妻都会选择门当户对的人家。这样一来可以一荣俱荣,二来也可以相互照应。

其次,“三妻”之一:偏妻。

如果要形象的说偏妻,有书君想到了《红楼梦》中的很招人喜欢的人物,这个人便是王熙凤的陪嫁大丫鬟平儿。

只可惜,平儿在醋坛子凤姐之下,一直是有偏妻之实,而无偏妻之名。从这个侧面也反映出,这个偏妻如果想要上位,那必须得正妻同意才可以。

但是有偶发情况,偏妻可以扶为继室,虽然还不是正妻,但是也相差无几了,这便是正妻死亡时。

在大户人家,如果正妻亡故,男方想再娶妻还必须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男满四十,且无子嗣。

否则只能将偏妻扶为继室,又称续弦。在《红楼梦》中,臻老爷家丫鬟娇杏,被贾雨村看中,后很幸运的被续了弦。

再次,“三妻”之一:下妻。

因为古人寿命普遍不长,一般男子15岁左右就到了结婚年龄。为了让大户人家的少爷,不在结婚时仓促上阵,不得要领,耽搁了传宗接代。

结婚前,男方家里事先配一个通房丫头。所谓的通房丫头,顾名思义就是先给少爷学习相关知识的,让少爷在正妻面家不至于手足无措。

在《红楼梦》中宝玉的大丫鬟袭人,就是这个角色。所以在宝玉梦中被警示仙姑点化后,便与袭人初试云雨,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通房大丫鬟了。

“三妻”中下妻的地位是最低的,下妻的地位如果被承认,也需要正妻同意,如果正妻不同意,那也只是丫鬟而矣,也许有的境遇还不及普通丫鬟呢!

综上所述简单的说:所谓“三妻”便是以正妻为尊,以偏妻为辅,以下妻为补充。

下面有书君来说一下“四妾”。

所谓“四妾”说起来也是简单。正妻要有人伺候,而偏妻、下妻一旦被认可,也会配贴身丫鬟。

一般来说正妻两名、偏妻与下妻各一名,这四名丫鬟如果又被男主人收了房,那便是四妾。

古人寿命比较短,又对于传宗接代的事情比较看重,所以都会给男子选择或门当户对、或身体健康、或温柔貌美的人,以便可以更多的得到健康而且数量多的下一代。

但这些,却也成为古代女子地位低下的证明。正妻、偏妻、下妻,看似都是妻,等级却差别很大。

而且对于她们所生的子女,也会因为母亲不同,而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与地位。而这种“嫡”与“庶”的区分,却也成为古代帝王、官宦家相互残杀的根源。

呜呼!“三妻四妾”貌似男人尽享齐人之福,也是古代大户人家,乃至于帝王家矛盾产生的原因。

更是女人不惜放出翻云覆雨手,拼命争宠的根源所在。

可悲~可叹!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我觉得很多人可能想多了,即便有所谓的“三妻四妾”,也不是大多数人能享受的,其实就相当于让有能力包养“二奶”的人合法化而已。如果你在这个社会还混成了光棍,估计把你放到古代混的还不如这样呢。


三妻四妾只是指代妻妾成群,也只是民间的一种说法,从来没有所谓的“一正妻,二平妻”,这种说法就像一个连大饼都吃不起的乞丐,揣测皇帝吃饭是不是每顿俩大饼还要蘸酱那种。

古代妻妾制度

在《春秋》中记载:“诸侯无二嫡”,齐桓公在称霸的时候曾与诸侯在葵丘订立盟约:“诸侯不能以妾代妻,不能更换太子”。按照蔡邕在《独断》中的记载,汉朝的时候:“诸侯一取九女,象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大部分人连娶妾的资格都没有,还想三妻四妾?

虽然各个朝代对妾的数量上有所变动,但总体上还是大差不差,在《晋令》中提到:“诸王置妾八人,郡君,侯,妾六人。官品令,一、二品,四妾;三、四品,三妾;五,六,二妾;七、八,一妾”。


按照晋朝的规矩,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都以品评,最低的为九品,这才勉强算的上士,连娶妾的资格都没有。到了元朝的时候,娶妾的制度才有所宽松,允许民间纳妾,但是这也只是为传宗接代考虑的。

嘉靖三十二年:“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听娶妾,违者笞四十。”庶民如果四十岁以上没有儿子,才能纳一妾,否则要鞭策四十。庶民想纳妾,门都没有。

古代能有几个妻

在古代没有嫡妻,就算是未婚,妾也不是可以轻易变成正妻的,即便正妻过世了,男人也只能算是鳏夫,可以再娶妻。《大明律》规定:“以妻为妾,杖一百。以妾代妻,杖九十。令改之。”你以为打完就完事了,打完你还要给改回来。


唐德宗时期的一个宰相杜祐,无论是为人还是治国方面都非常好,但是人们仍然对他非议不断,就因为他做了一件事,晚年的时候,他把一个妾扶正了。《旧唐书》的作者刘昫评价他:“嬖妾受封,事重因循,难乎语于正矣!”就因为这件事就持身不正了。虽然晚年的时候,他正妻死了,但是仍然不能随便扶正小妾,否则会被当时的士人所瞧不起。

三妻四妾,四妾你努力一下或许能实现,三妻就不要想了,哪怕你就是在正妻过世后,扶正一个小妾都被人非议,更不要说三妻了。因为按照礼制有明确规定:“毋以妾为妻”。三妻四妾只是民间对贵族美好生活的想象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