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三妻四妾是哪“三妻”哪“四妾”?

Jummy123



现代人有时候会很羡慕古代的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坐享齐人之福。可是“三妻四妾”就是可以有三个妻子和四个妾室的意思吗?如果真的如此那古人的生活恐怕都要乱套了,那么“三妻四妾”到底是指什么呢?

第一种:对于“三妻四妾”的常规解释,只是妻妾众多

在古代的婚姻制度不同于现代的一夫一妻制,而是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就是男子可以在娶了正妻之后还可以有别的女子,只是“妻”的名分只有一个,别的女子再得宠也只能为妾室,这是对正室妻子的保护。

古代讲究门当户对,妻子嫁到夫家,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也是两个家庭的融合,那么正室的地位就绝对不可动摇的,因此妻子的位份只有一个。除此之外,对于何时纳妾,妻妾如何相处都是有规定的,电视剧里“宠妾灭妻”的情况是很难出现的。

人们常说的“三妻四妾”只是一个概述,形容一个人妻妾众多,并不是他可以有三个妻子,四个小妾。妻妾多了麻烦也多,红楼梦里薛蟠不就被妻子夏金桂和小妾宝蟾闹得不敢回家么?所以一生一世一双人也是很好的。

第二种:一发妻二平妻四偏妾,不过妻子终究只有一个

古代对男子虽然比较宽容可以有很多个女子,可是法律也明文规定妻子只能有一人。即便尊贵如皇帝,在同一时间内也只能拥有一位皇后,第一位皇后死亡或者废黜之后才可以立第二位皇后,因此皇后始终都只有一人。天子尚且如此,民间又如何可以打破这个规矩呢?

“三妻四妾”的另一种解释即为一发妻二平妻四偏妾,一发妻即结发妻子只有一位,也就是嫡福晋;二平妻即平位的妻子两位,可严格来说平妻也只是妾室,只是地位要比一般妾室要高,可称为侧福晋;四偏妾即有四个小妾,不过这也只是概数,妻的数量有限制但妾却没有,更多甚者会以妾室的数量来彰显自家的富贵。


四妾也有两种说法,不尽相同却都很有意思。

其一,三位妻子每人一位陪嫁丫头,再加上丈夫的通房丫头,四人即为名义上的四妾。其二,四妾指的是四种妾室,良妾、贵妾、贱妾、平妾。

良妾:良妾就是出身是良民的写了纳妾文书的女子,是有名分得不能随便卖掉。红楼梦中周姨娘可以算作此列。

此类妾室一般都是正妻为分去丈夫对宠妾的喜爱而买来的女子,她们一般都不会太受宠,不过因为夹缝中求生存她们或许会很聪明。

贵妾:妻的随嫁侄娣、有子的妾、年长的妾。贵妾所享受尊崇和待遇都是不一样的,《知否》中小邹室就是贵妾,她有诰命有宠爱简直比正室妻子过的都体面。

对于侄娣的解释,胡培翚:“侄是妻之兄女,娣是妻之妹,从妻来为妾也…… 张尔岐:妾之有子者,即贵者也。凌廷堪:贵妾即《曲礼》所谓长妾,长妾者贵妾也。”

红楼梦里,尤三姐如果不追求自由与爱,顺从的嫁给姐夫贾珍的话她也就归属于此列。

贱妾:娼女、乐人、奴婢等地位低下的女子成为的妾室。虽说叫法不好听可是一点都不会妨碍她们获得丈夫的喜爱成为“宠妾”,由此她们的地位也不会太低。

比如贾琏的两位妾室,尤二姐是为良妾,秋桐丫头出身只为贱妾,可是凭借着贾琏的宠爱,秋桐便经常欺负尤二姐,破口大骂都是家常便饭,尤二姐也只能够默默忍受。

袭人也是宝玉内定的妾室,可是众人对袭人都特别上心,王夫人时常有赏赐、王熙凤给以特别优待,回家都把她打扮得如同贵妇、李纨和鸳鸯等有好吃的都会吩咐人特意给袭人送一份、黛玉和宝钗也都高看袭人一眼,所以即便是贱妾,只要处理得当她的地位也不会低。

平妾就是普通的妾室,地位不高不低,可以是自己娶的也可以是别人送的,处在一个平平常常的位置里。


第三种:法理之外情理之中的三妻

虽然法律明文规定了一夫一妻,可是一夫多妻在法理之外情理之中仍然可以有例外,兼祧婚姻就是如此。

兼祧的意思是:兄弟数人,其中一个没有儿子的,便让另一个兄弟的儿子继嗣两房。兼祧人不脱离原来家庭的裔系,兼做所继承家庭的嗣子。俗称一子顶2门。即兄弟2门或3门只生有1个男性后代时,可分别为其娶2房或3房妻子,以传几门的后代。

清律附例开独子兼祧之先例,清律附例规定:“如可继之人,亦系独子,而情属同父母亲,两相情愿者,取具阖族甘结,亦准其承继两房宗祧。”

京剧大师梅兰芳也在这样的制度下娶了两房妻子,大房妻子即将离世之际他又娶了同为京剧大师的孟小冬为妻子。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孟小冬是梅兰芳明媒正娶的妻子,可是因为二房妻子福兰芝的阻拦,梅兰芳始终都没有向外界公开孟小冬的身份,后来不堪受辱孟小冬提出了离婚。

兼祧的目的是为了承继香火后代,实际上默许了一夫多妻制的合法存在。可是这种制度对女子来说极为不公平,对家庭的稳定也极为不利。因此即便香港刚开始也认可兼祧的合法性,可是在1970年7月10日颁布的《修订婚姻制度》中予以废除。


少读红楼


三妻四妾,应该是很多男人梦寐以求的吧?给各位科普一下。

三妻指的是“一个发妻二个平妻”,发妻持家,平妻在旁边辅佐,故称为三妻。

一般来说无论是天子还是平民都只能娶一个正妻,所生的孩子一般是继承家业或者是职位的,其他所生的都不能超越正妻所生的,无论年龄是否合适。


(左拥右抱,三妻四妾)

四妾指的是“四个偏妾” 偏妾就是要尽心尽力伺候自己的夫君和三房夫人,别称有很多比如姨太、陪房、二奶、小老婆等等。

至于四妾只是为了凑个押韵罢了。

妾在家庭的地位比较低,男人一般贪图的是妾的容颜和样貌,所生的孩子都不能世袭家庭官职,在家庭财产分配方面比例比较低。

(真实老照片清宫妃子)

至于在古代为什么有三妻四妾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传宗接代。

况且古代的皇帝都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子的。 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一夫多妻的制度,比如“大禹二妃”就是个很好的证明。

(娥皇与女英)

这是舜帝的两个妃子,一个名叫娥皇,另一个叫女英。这也是三妻四妾的表现。

此外《礼记》中记载: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要说三妻四妾的由来属汉武帝为明显:汉武帝立过三个皇后,第一个是陈皇后陈阿娇,第二个是卫皇后卫子夫,第三个皇后赵皇后赵婕妤,还有一个李夫人,虽没正式封为皇后但是从称呼看也可作皇后。

(汉武帝和他的皇后)

汉武帝有个正式的三任妻子也可谓是三妻四妾了。要算上他的一堆后宫。

电视剧《鹿鼎记》中韦小宝也是坐拥几个女人,从一个到几个不等。

(韦小宝一家)

不过现在三妻四妾已经不存在了只有一夫一妻制的制度,如果违反规定是要接受法律惩罚的哦。

各位,三妻四妾,想想就行了哈。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之时,男性便凭借体力上的优势凌驾于女性之上。数千年间,中国古代都处于父系社会。男性的主导地位也使得男人的“三妻四妾”逐渐成为常态,男人地位愈高,所纳娶的女子便越多。舜为帝王时,便娶了娥皇女英两位妻子,后代的帝王后宫女子更多。那么,三妻四妾具体是指什么呢?<strong>

“三妻四妾”最早来源于明朝小说《金瓶梅》,“至如三妻四妾,买笑追欢的,又当别论”。

在清朝李渔创作的戏剧《风筝误》中也提及此词。自此,三妻四妾一词开始为人熟知并使用。由此可见,三妻四妾一说是明清时期后起的,并非古来就有的说法。至于三妻与四妾的具体所指却并不明晰。

三妻包括嫡妻、偏妻、下妻,但是偏妻与下妻却徒有“妻”之虚名。按照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一般是一夫一妻多妾。所谓的嫡妻,乃是男子明媒正娶的首任妻子,也可称为正妻。嫡妻地位最高,一般只有一位。只有在同宗兄弟绝嗣,兄弟中有人将自己独子过继给他时,独子可以娶两位嫡妻,以求延续双方香火。至于偏妻与下妻,虽然有“妻”之称,实则为妾。在民间的俗语中,偏妻也被称为下堂妾。 而清代俞正燮的《癸巳类稿》中直言下妻曰妾。

至于四妾的说法更是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乃是陪嫁丫鬟一说。在春秋战国时期,主人出嫁时,一般会有贴身侍女或是宗族姐妹随嫁。这些随嫁的女人便被称为媵妾。直到封建社会后期,这种陪嫁的习俗仍然存在。男人娶三妻时,会将三妻的陪嫁丫鬟纳为妾,还有一妾则是父母所赐。这种说法看似合情合理,其实也有可疑之处。贴身丫鬟未必会被纳妾,而且男人的妾室也未必止于四人。

三妻四妾一说更像是一种虚指,中国古人以数字表虚指的用法由来已久。在成语中,以少数虚指多数的用法不计其数。除此之外,由于古人喜阳,指阳的奇数被用的次数更多。比如在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就有九牛一毛的用法,其中的九也只是表示数量多而已。在诗词中,用数字虚指的用法也不少,比如后宫佳丽三千人。由此来看,三妻四妾是虚指用法的说法更为准确。

当然,并非所有的古人都能“三妻四妾”,大部分庶人终生只能得一妻。在汉朝时,有特殊成就者才能得备八妾,普通官员只能有妻妾三个,庶人只能不得纳妾。等到元朝时,庶人才得以纳妾,而且还只能是在年满四十还无后的情况下。如果随意纳妾,便会被笞打四十皮鞭。在这种情况下,权贵人家所纳娶的妻妾多半不止三妻四妾,而平民百姓多半只有一位妻子。三妻四妾一说只不过是指权贵之家妻妾成群的状况。

三妻四妾作为传统社会的一种现象,它也体现了古代对于秩序的推崇。前朝的君君臣臣与后室的妻妾次序其实是一脉相承的,他们都是古人对等级推崇的体现。


邓海春


三妻四妾:在古代“三妻四妾”并不是专指三位妻子、四位妾室,而是泛指妻妾成群,专指一夫多妻制的婚配陋习。

如果追溯“三妻四妾”的来源,应为:

三妻:在古代,男子原配嫡妻,享有法律认可和法律保护的正室妻子,称为“正妻”,而男子在外经商、科举考试等过程中另外续娶的,同样得到法律承认,但地位比“正妻”要低的另娶女子,称为“平妻”,在严格意义上将,“平妻”虽然比一般妾室的地位要高,但她仍属于“妾室”范围,仍可以被称为“妾”。数量一般为两人,于是就有了“三妻”的说法。

“平妻”的身份在道光年间,逐渐成为和“正妻”地位等同、权力同等的所在,“三妻”更加名副其实。

四妾:完成对“三妻”的配备以后,还有对男子和一位正妻、两位平妻分别配备伺候其生活起居的丫鬟,共四位。如果男子和这些丫鬟发生了实质性关系,她们也就成为了男子的“妾”,这也就是“四妾”的来源。

“妾”的来源较为广泛,一般为:名门所出的庶女;平民白丁的女儿;通房丫鬟抬的妾;赤贫之家卖的女儿;戏子妾;妓女妾等六种来源。而且“妾”并不受法律保护,更不属于男子的“三族”之内,甚至不能算做男子的家人。

如果正妻或者平妻去世,妾也不会按序递进,成为男子的妻。男子会选择续娶,另外纳入女子,以填补“妻”位。

“三妻四妾”乃系古代社会“男尊女卑”思想控制下的婚姻陋习,乃系对女性权力的严重践踏和侮辱,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民国政府颁布《民法》规定:禁止重婚。但该民法对“妾”的解释为:纳妾并非婚姻行为,所以并不违反“禁止重婚”的规定。也就是说,民国颁布的《民法》对于废黜一夫多妻制,毫无意义。

1950年,新中国颁布《婚姻法》,明确规定了“一夫一妻”制度。自此,一夫多妻制才正式消失。


正说清代十二朝


古代的“三妻四妾”已经成为现代男人的一种梦想,“三妻四妾”一词出自耳熟能详的《金瓶梅》一书,书中第一回便写道:至如三妻四妾,买笑追欢的,又当别论。那么古代的三妻四妾到底指的是哪“三妻”和“四妾”呢?

通常来说,三妻指的是正妻、偏妻和下妻。正妻就是原配正房,偏妻相当于二房太太,地位仅次于正妻,而下妻相当于妾室但又不是小妾。但这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实际上在古代中国,即便是贵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也只有一位正宫皇后(嫡妻),其余妃嫔都是小妾。

那“四妾”又是如何来的呢?我们都知道古代大户人家都有家奴婢女来服侍主人的生活起居,这些人家的女儿出嫁之时都有贴身丫环随侍到夫家,这些贴身丫环便被夫家收做小妾,三位妻子各有一位贴身丫环,另外还有一位妾是由公公婆婆赐给儿子的,这四人便统称为“四妾”。

实际上,“三妻四妾”是一个笼统的形容词,形容古代达官贵人妻妾众多。自周礼颁布之后,一夫一妻成为历代王朝认可的礼制,即使是君王也不例外。所以古代中国并没有“三妻四妾”制度的存在,所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这种制度对妻和妾的身份、地位和权利都做出了非常细致的要求,比如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的正房太太,而无论丈夫多么宠爱妾,也不能将其扶正成为妻。唐朝时期的《唐律疏议》明确规定:妾乃贱流、以妾及客女为妻,徒一年半,意思是说妾的身份低微,将妾升为妻则触犯律法,要服刑一年半。

在这样的制度下,一个男人不管他有多少小妾,只要没有嫡妻便被视为未婚,可以择良家女子聘娶为妻。而一旦嫡妻亡故,满屋妾室的男子也将被称为鳏夫。妻只能有一位,而妾却没有数量限制,丈夫对妾可以随意责打、遣逐、处置,但对妻则不可如此。再比如,妾所生的子女要认嫡妻为“嫡母”,生身母亲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叫庶子庶女,但仍是府中的少爷和小姐,地位比妾要高。妾称呼他们要叫少爷、小姐,而庶子、庶女只能称呼生身母亲为“姨娘”。这就是古代所讲究的嫡庶有别,尊卑有序。

所以,“三妻四妾”并不是古代真正存在的制度,而仅仅是一个形容词而已,梦想穿越到古代体验一下过把瘾的朋友们还是早点洗洗睡吧!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嘛:梦里啥都有!

历史茶坊,一个爱写历史的屌丝,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历史茶坊


中国古代的“三妻四妾”指的是“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并不是一个人可以娶“三个妻子”和“四个小妾”之说。

古代“周礼”制定了婚姻关系,确定一个人只能娶一个妻子、纳一个小妾。即最早的“妻妾”制度。

周礼规定,妻子必须明媒正娶,纳妾就随便多了,因为小妾是男人传宗接代的工具,男人不可对妾室动感情,否则被人耻笑。

妾是用金钱买来的,男人视之为物品,可随意打骂和休弃,妻子则不行,从古到今,打妻子属于家暴,是被律法所不容的。

周礼虽然对“娶妻纳妾”制定了许多条文,但实际操作起来空间很大。比如妻子不能生育才能纳妾,实际上不是这样,男人纳妾更多的是为了寻欢作乐,和传宗接代没半毛关系。



发展到后来,娶妻的规定没变,纳妾却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妻多妾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男人有钱有势可以变通多纳妾,到了宋代官宦之家娶妻时,女方会陪嫁一个丫鬟,妻子带来的丫鬟随后成了丈夫的“滕妾”,这就是纳妾。

妾之下是“通房丫头”,即伺候夫妻房事的丫头,通房丫头之下是丫头和婢女。

看到了吧,古代的男人有许多变通的方法,名称变了,实际和纳妾没多大区别。比如包青天的妻子去世后,他就纳妻子的陪嫁丫头为小妾,最后为他传宗接代。

不过古代男人还是有底线的,那就是妻子不死不娶妻,换言之,妻子必须只能有一个,男人们为何都自觉遵守这项规定呢?



原来古代的皇帝做了榜样,遍查历史资料,除了“五胡乱华”那些胡人皇帝个别有多位皇后外,汉民族的皇帝都是一个皇后无数妃子,这好比一个茶壶配几只小茶碗一样。

皇上如此,民间老百姓更要遵守,所以说古代一个男人有“三妻”是不存在的事情,我觉得“三妻四妾”这个词更像一个形容词,指的就是“一妻多妾”。

也许有人说,皇上有“三宫”(正宫、东宫、西宫)之说,难道不是三位妻子吗?

我们来看看慈禧,慈禧人称西太后,她之所以位居西宫,是因为他生了个皇子——同治。但她不是正宫娘娘,东太后慈安才是咸丰的妻子,慈禧也不过是一个贵妃。

当初慈禧要废黜她的儿媳妇——同治的皇后时。儿媳妇直接怼她道:“想废我的人,也得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人”。言外之意是你没这个资格,慈禧进宫时只是一个贵人,人称“兰贵人”,相当于民间的纳妾。也就因为这句冲撞的话,慈禧最终对儿媳妇下了毒手。



有的人解释“三妻”指的是正妻、平妻和下妻,其实这和皇帝的“三宫”之说如出一辙。总而言之,古代只能有一位妻子,其他都不具备妻子的责任和义务。

还有人解释“三妻”指的是:古代娶妻时,妻子会带来一个陪嫁丫鬟,父母在结婚时送给儿子一个丫鬟,随着时间的发展,丈夫把两个贴身丫鬟扶正成了妻子,加上原来的妻子刚好是三位妻子。

“四妾”则是指:三个妻子每人带来一个丫鬟,父母赠送一个丫鬟,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考虑,丈夫纳四个丫鬟为妾,这就是四妾的来历。

这样解释“三妻四妾”是错误的。否定一个妻子的说法都是错误的答案。


秉烛读春秋


其实 “三妻四妾”这样的说法并不合理,中国古代社会在婚姻层面奉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那么笔者不禁发问了,如此说来,说明古代中国的三妻四妾是哪“三妻”哪“四妾”就是毫无意义甚至可以说是无稽之谈呢?

其实不然,“三妻四妾”是有其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的。众所周知,在古代汉语体系中,三、六、九一般情况上是虚指,也就是说,“三妻四妾”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只是借以说明在古代中国男人是整个社会的主宰,是女人的天,因此,存在普遍的男人可以拥有许多女人的情况。这是社会舆论所默许甚至可以说是大家都认可和推崇的行为。

一夫多妻的现象要追溯到奴隶社会,虞舜与娥皇、女英二女就是典型事例。但是“一山难容二虎”,同时存在两位正妻带来了许多麻烦,权力倾轧、明争暗斗时有发生,在积累的矛盾实在积重难返之后,终于痛定思痛,提出了看似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唐朝用明文法规确立了“一夫一妻”制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对一配偶的形式的确定,只是每个男子只能拥有一个正妻,之后娶的女人都只能称为妾。就是说,摆在明面上的女主人只有一个,但是这户人家可以拥有许多的女性家族成员。这从宋代的法律《宋刑统》明确禁止有妻再娶妻,实行一夫一妻制:“诸有妻更娶妻者,徒一年,女家减一等。

若欺妄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离之。”中可窥见一斑。从这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的妻子在随着历史潮流不断地推进发生了变化,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显示了社会对其地位和发展的影响之深。

当然妾的地位也不是可以一概而论的,也分为了三六九等。妾的地位分为媵、妾、婢,这几者在实际生活中拥有的权利和在法律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一般情况而言,妾的地位低于媵,一般家庭通常只有妾没有媵。而比妾的地位还低的就是婢,婢可以任由处置、甚至可以随意给人。

历史上曾记载这样一件事情,大文豪苏轼因在赶往赴任的途中十分疲惫,就将自己的婢和他人进行交换,换的了一匹马。“春娘此去太匆匆,不敢啼叹懊恨中。只为山行多险阴,故将红粉换追风。”事后苏轼还做了此诗作为纪念。

那么妾和妻又有什么区别呢?妻子一般是通过正常的婚嫁形式成为这家男主人的配偶的,而妾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完成进入这家的任务。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妻子有极大的自主权,其人身自由权不像妾一般依附在男性身上,而是以正规的法律保障制度和体系形成了与男性对等的动态平衡,当然这只是从妾与男主人和妻子与男主人的关系的对比层面而言。

综合上述的说法,可以看出“三妻四妾”的说法在古代中国社会是不存在的,但是这种戏谑甚至夸张的形容从一个侧面发映出古代中国男女地位极端的不平衡。女性很长时间都是男性的附庸品,似乎女性存在于这世间的意义仅仅只是为了男性的家族繁衍后代。

而反观今日,男女一律平等,在如此尊重女性也尊重男性的社会氛围中,才可以更好地推动人类世界长足稳定地向前发展。因此,感谢现今的社会,也希望不会出现恶意对待女性和男性的情况。

男女互助和谐,才能美美与共,才能使社会大发展。


无笔


“三妻四妾”是封建婚姻制度下对“一夫一妻多妾制”的范称,而非是实指。

“一夫一妻多妾制”是一种不对偶的婚姻制度;是一种无自主性的婚姻;一种强调婚姻的目的是为了繁衍后代的制度;是一种束缚、歧视女性的婚姻制度;一种被父母和婚后丈夫买卖的婚姻;一种被许多繁文缛节束缚的婚姻。

一、帝王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体系构架。

在封建社会,如果一个男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他就可以娶多房老婆,但这些老婆的地位和数量也是有讲究的。

如《礼记》中就规定,王,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皇帝。王可以有六宫、三夫人、九个嫔、27个世妇和81个御妻。

《周礼》中则规定:王可以去120个老婆。其中,王后一人、夫人三人、嫔妃九个、世妇27个和81个女御。

从《礼记》和《周礼》中的规定,到以后历朝历代的演变,便是我们现在常讲的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而领导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只有一人,就皇后。

二、达官显贵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体系构架。

与封建帝王相比,达官显贵虽然也可以妻妾成群,但数量显然是少多了。虽然数量少了,但妻妾的地位和低级却一点都没有少。如《红楼梦》中的赵姨娘,赵姨娘虽然是妾,但他与王夫人的地位则悬殊非常大。王夫人可以掌管贾府的财政大权;可以与贾政“平起平坐”地相处一室;贾母用餐时,王夫人可以站在贾母后面布菜。而这些特权,赵姨娘则没有。

赵姨娘的地位仅仅比通房丫头高一个等级,但赵姨娘还是妾。通过赵姨娘这个例子,我们对像贾政这样的达官权贵的老婆体系架构有了这样的认识:正房一名,且只能有一位正房;妾的数量不限;通房丫头数名。

通过回顾皇帝和达官显贵的婚姻制度,我们对封建婚姻制度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即无论是皇帝,还是达官显贵,正室只有一个。在皇宫里,就是皇后,皇后之后的皇帝老婆也是等级森严的,如在清朝的排序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品妃、嫔妃、贵人、常在、答应。除了皇后是一位外,余下的则可以是多人。而在达官显贵那里,除了一位正房外,就是多名妾和通房丫头。由此可见,三妻四妾的叫法是虚指,并不是实指。

<strong>


老梅寻梦


很多答案说三妻四妾是虚指,形容妻妾成群很多的意思。实则完全错误!强行作答!

我来告诉大家准确的答案!

三妻是指“正妻”“平妻”“填妻”,正妻为结发、发妻,平妻是两头大,填妻就是填房、续弦。

四妾指“同房丫头”转来的妾、出身贫寒但家室清白被买来的妾、妓女赎身而来的妾、戏子被买来充的妾!

其他答案都是强答、废话!


拼盘拼半


很多男同胞一提到“三妻四妾”就眼冒金光,实际上中国从来没有“三妻四妾”制度,有的只是“一妻多妾”制度,所谓三妻四妾只是古人造出来的成语而已。

三妻四妾并非实指三个妻,四个妾,这里的三、四都是虚指,意思是“妻妾众多”,如《庄子》载“灵公有妻三人,同滥而浴”,这里说的妻包括妻、妾在内。

有的人把“三妻”解释为“嫡妻、偏妻、下妻”,实际上没有科学道理。

妻,对一个男人而言只有一个,即明媒正娶的夫人,也称正妻、嫡妻;其他女人只能是妾、媵,不过当时人们为了好听,把妾、媵称为“小妻”、“偏妻”、“下妻”、“御婢”,就好比称为“二夫人”、“三夫人”、“四夫人”……说到根本其实不是妻,而是妾。

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曾出土大批竹简,载有汉代律令,其中的《二年律令》记载“偏妻”、“下妻”、“御婢”等概念,可见“一妻多妾制”渊源已久。

另外,根据清代大学者赵翼《陔余丛考》考证“小妻、傍妻、下妻、少妻、庶妻,皆妾之称也。” 一语道破,各种冠有“妻”的名号本质上是妾,也就是小老婆。

在人类学概念上,中国古代的“一妻多妾制”实际上属于“一夫多妻制”,因为一个男性拥有多个女性配偶,尽管多个女性配偶地位不同,但对男性而言,她们并无本质区别。

最终归结到一点,所谓“三妻四妾”跟“七上八下”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一种文学上的修辞手法——回文,“三妻四妾”跟“四妻三妾”没有区别,只是形容男性配偶多而已。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