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避免宗室內爭?且看梁武帝晚年政策的失誤,導致樑國滅亡

今天所說的梁國是南北朝時南朝的一個國家

,歷史上有好幾個國家國號為梁,為區別,史稱南梁。南梁開國皇帝梁武帝雄韜偉略,王夫之對梁武帝在位時對梁國的民生評價道“梁氏享國五十年,天下且小康焉”。可見當時的梁國有著其獨特的政治經濟優勢,那麼為什麼梁國只有五十年的歷史?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同室操戈宗室相爭。

為何要避免宗室內爭?且看梁武帝晚年政策的失誤,導致梁國滅亡

一、梁武帝縱容宗室,立儲問題失誤

在今天尚且有為了金錢不顧親人父母死活的人渣,更何況是古代那個民主法治並不健全的社會呢。特別是對於帝王家來說,都講帝王家無情冢,帝王最無情,自己的妻子兒子只是自己女兒用來實現政治權謀工具。最為出名的弟弒兄應該就是玄武門之變,不過若說是玄武門之變開啟了帝王家無情無義的同室操戈,那未免有些冤枉。至少在南北朝時就有著很多皇室殺夫殺兄篡位,就為了那至高無上的權力。

梁武帝的晚年也很悽慘,儘管他一生都在竭力避免自己的同族自相殘殺,但最終還是沒有達成他的願望,甚至因為南梁諸王室相互爭奪最後造成了南梁的滅亡。

沒有成功制止自己的子孫後代同室操戈

和梁武帝對宗室的縱容和立儲問題的錯誤把控擺脫不了關係。梁武帝有感於宋齊兩國皇室骨肉相殘,希望這樣的事情不要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對自己的兄弟、子侄都有著相當大程度的容忍以及一廂情願的信任。當時對宗室的容忍到了什麼地步?梁武帝的兄長蕭宏領兵北伐失敗,而且是棄軍而逃,放在其它將領上難逃一個死罪,可放在蕭宏身上,並沒有受到任何處罰,可見梁武帝對宗室的容忍非同一般。

但是世界並不都是想像中那樣純潔的,並不是我對你好你就會報恩於我。梁武帝的容忍被看作了軟弱,梁武帝的仁慈成了皇室宗親行兇作惡的保護符,並且也後來皇室在全國各地擁兵自重埋下了隱患。

武帝在立儲問題上的失誤是一件催化劑梁武帝有八個兒子,大兒子蕭統被立為太子,被他寄予厚望,無奈陽壽不長,最後病死

。按慣例來講這個時候武帝應該立蕭統的兒子為太子,因為自古都是嫡長子繼承製,但是武帝卻立了三兒子蕭綱當太子,廢嫡立庶,古來帝王家大忌。

當然歷史上廢嫡立庶的例子並不少見,但大概無外乎三種第一種皇帝鐵血手段為新太子掃清一切障礙,堅決立下新太子第二種皇帝稍顯軟弱,頂不住群臣的壓力,即使想要廢嫡立庶最後也不得不收回皇命第三種大概就是梁武帝這般,有魄力廢嫡立庶但卻狠不下心來為新太子掃清皇室內部障礙,所以最後不得不各皇子之間爭權奪利

用武力去解決誰當皇帝的問題

為何要避免宗室內爭?且看梁武帝晚年政策的失誤,導致梁國滅亡

二、侯景之亂的導火索

在戰爭沒有爆發之前一些問題都掩藏的很好,及時南梁皇室之間雖然各自為政,有過鬥爭但還不至於起兵迎戰。不過自侯景之亂爆發後就一切不同了,侯景之亂中最能表現出來這個問題的一點就是,宗室諸王都擁有著重兵但卻在侯景包圍京都之後沒有一個王室領著自己的軍隊去幫助梁武帝抵禦候景。

最後導致候景攻破京都,時年八十六歲的梁武帝被生生餓死。南梁的中央集權再也不復往昔的影響力,制約著諸王的最大的利箭被候景拔出,最後成為壓垮諸王和平假象上的最後一根稻草。中央政權的顛覆使南梁中央朝廷名存實亡,很快便分崩離析,而對皇位爭奪的戰爭也隨即打響。

為何要避免宗室內爭?且看梁武帝晚年政策的失誤,導致梁國滅亡

三、宗室之爭後南梁的滅亡

候景是叛將歸降,自身對南梁可謂是沒有半點忠心可言,而且善於利用局勢和人心,他明白梁國宗室之間絕對矛盾重重,各王之間大多都名義上要討伐候景,但實際確實雷聲大雨點小。特別是選擇性的和王室其中之人合作更是加劇了這種矛盾,同族之間為爭奪地盤往往親兄弟也要明幹仗,這大大延緩了候景之亂平叛的速度。

候景本人又佔據江南,暴力弒殺,長期的戰亂和暴政將江南水鄉破壞巨大,經濟文化等損失嚴重。倘若諸王室首先齊心協力平定侯景之亂,那候景之患倒也不算太大,但壞就壞在同室操戈是侯景之亂很久之後才得以平定。使梁武帝時期好不容易回覆的民生經濟再度遭到重大打擊,這也導致了南梁的國力急劇下降,被鄰國西魏坐收漁利,趁機佔領了南梁的大面積領土。及時在後來蕭繹平定侯景之亂後繼位稱帝,同族之間的鬥爭扔將大面積領土拱手讓人。

為何要避免宗室內爭?且看梁武帝晚年政策的失誤,導致梁國滅亡

四、再看梁武帝

晚年政策的失誤並不代表梁武帝是一個昏庸無道的君王,反而相反,梁武帝原名蕭衍他除了是名帝王之外在文學、史學、繪畫、音律、書法上均有所成就

。早年間被稱為“竟陵八友”之一,現存的古詩及樂府詩等有八十多首,而且大力推行佛教,興建過許多寺廟,同時也親自編纂過佛法,更是曾在做皇帝時三度出家

如果說梁武帝晚年的不勤政事導致宗室做大影響皇權,這其中沒有佛教思想對梁武帝的影響,那也是不可能的。梁武帝痴迷佛法,晚年並不是特別專注政事,而且佛講慈悲為懷,也正因為這種思想的影響使梁武帝對宗室一忍再忍,最後忍了所謂的假慈悲。他曾因為思念在封地做王的兒子們,讓畫師專門去各個封地畫來肖像以掛在房中,緩解自己的思念之情,可最後當他的生命受到威脅,最後被活活餓死的時候也沒有見到他的兒子去救他,不知道那個時候的他有沒有後悔,有沒有認為當初自己不應該對他們這麼縱容忍讓。

為何要避免宗室內爭?且看梁武帝晚年政策的失誤,導致梁國滅亡

五、結語

自古帝王最無情,可梁武帝卻要做一位有情的帝王,可最後的結果是自己被餓死,辛辛苦苦建立的南梁也在自己死後五年就被吞併。但不可否認,梁武帝是個有人情味的皇帝,雄才大略,文采斐然的同時也有著普通人的舔犢之情。

參考文獻:

〔1〕李延壽,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姚思廉,梁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3〕蕭子顯,南齊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