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身為奴——梁武帝

公元499年,南齊皇帝蕭寶卷,因聽信小人讒言,大肆誅殺其父親時期任命的大臣,其中就有

蕭衍(即梁武帝)的哥哥,因為這次屠殺,使得南齊內部矛盾激化,皇帝與大臣之間紛爭不斷。當時的蕭衍為雍州刺史,因距離國都建康十分遙遠,並沒有捲入中央的政治鬥爭之中,但敏銳的政治嗅覺告訴他,危險正在靠近(因為他所治理的地區雍州的治所襄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果然不出蕭衍所料,蕭寶卷對他所治理的雍州十分在意,並暗地裡在蕭衍身邊安插親信,意圖除掉他。但蕭衍並不想束手就擒,也不想先挑起事端,因此他以靜制動,在暗地裡為取代蕭寶卷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捨身為奴——梁武帝

梁武帝蕭衍

在雙方進行了多回合的較量,最終耐不住性子的蕭寶卷派兵襲擊雍州,蕭衍得知自己的雍州被襲擊後,迅速調集各地的軍馬,戰船,直搗南齊國都建康。當時的皇帝蕭寶卷被大臣所殺,頭顱送給正在外面攻城的蕭衍,以表忠心。蕭衍在攻佔首都建康後,派兵四處征討,各地的官員紛紛投降歸順。這次蕭衍擁戴蕭寶融,消滅了東昏侯,立下了赫赫戰功,他也因此升任大司馬。公元502年,在蕭衍的內外壓力下,齊帝蕭寶融把皇位禪讓給了蕭衍,蕭衍登基後,改國號為梁,南朝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捨身為奴——梁武帝

在南北朝時期,因為政權的頻繁更迭,儒家的忠孝觀念在這段時期遭到了破壞,很多的大臣沒有忠孝觀念。正是在這種是時期下,百姓逐漸向佛教靠攏,外加當時人口北多南少的局面,梁武帝分析北方北魏王朝的滅佛運動後,頒佈政令,大力興建佛寺,來吸引北方佛教信徒。同時在大力發展佛教的同時,梁武帝也開始籌劃振興儒家的計劃,他設立專門招收寒門子弟的五經館,並對優待前來學習的學生,積極吸取歷代王朝的禮儀制度,創立了新的五禮體系。在梁武帝的苦心經營下,國家昌盛,百姓富裕,各地的藩國紛紛來朝貢。

捨身為奴——梁武帝

在梁武帝晚年時期,因為家族內部時常發生有悖倫理道德的事情,為了江山穩固,他倡導忠義,能讓臣子誓死效忠,卻無法讓家人團結。他重視孝行,反對宮廷殺戮,卻屢次捲入其中,這使得晚年梁武帝束手無措。他只好把精神寄託於佛教,捨身為奴。(在這裡提一下,捨身是指自願為寺院做一些雜役,不求回報)。由於梁武帝的行為,使得國家開始混亂,每次大臣去寺廟苦苦相勸無果後,便只好花錢把皇帝贖回來。綜合多次贖身的錢,就高達四億萬兩錢。在梁武帝捨身寺廟的時期,國家沒有大臣篡權,沒有部下謀反,有時候還要迫不得已的處理一些奏章,正式這種行為,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捨身為奴——梁武帝

當時東魏的侯景叛逃投靠梁武帝,並說服梁武帝進攻東魏,然而在經歷了多年的佛教文化的薰染,梁朝軍隊的戰鬥力急速下降,在與東魏交戰中,梁軍慘敗,侄子蕭淵明落入東魏手中。之後東魏以歸還蕭淵明為由,要求驅逐侯景,大臣們和侯景多次阻止,但親情氾濫的梁武帝答應了東魏的要求,這使得侯景不得不起兵叛亂,最終取代梁武帝。從此,一代菩薩皇帝落幕了。

捨身為奴——梁武帝

南梁漢帝侯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