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為什麼會全軍覆沒?

sxcdxxj


我是秋草獨尋,有幸回答此問題!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有原因如果用一句話總結的話,就是被敵人從海陸合圍給掐死的。

首先要說明,北洋水師如果在威海港正常情況下,是無論如何不會全軍覆沒的。

北洋海軍的主力如下表所列是八大“遠”,加上廣東水師支援的廣甲、廣乙、廣丙三艘小型魚雷巡洋艦。

主要有兩個泊船港口,旅順港與威海衛港,其中能夠進行大型戰艦修理的是旅順港。

北洋水師的兩個港口

在第一次豐島海戰中,魚雷巡洋艦廣乙號受傷在朝鮮自毀,穹甲巡洋艦濟遠艦輕傷返回港口。


在大東溝海戰中,損失較大,致遠、經遠主力巡洋艦沉沒,而廣甲是老式無防護國產巡洋艦被誤撞沉沒,老式撞擊巡洋艦1881年購買的揚威、超勇已經過時,也被擊沉,北洋水師損失5艦,其中經遠與致遠這兩艘新式戰艦的沉沒對艦隊打擊較大。


旅順港失陷,未能及時修復艦隊

餘下的定遠、鎮遠、平遠、靖遠、來遠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戰傷,尤以平遠艦為重,由於被日軍採用的烈性下瀨炸藥多處重傷,幾乎整個甲板都被損毀。

後經堪驗,至少需要兩個多月的時間才能修復。當時只有旅順港才具備這樣的大修船塢。威海港不具備條件,後將軍艦開往旅順港維修,但由於工匠一時難以到位。加上日本陸軍已從11月3日已攻入大連。

於11月3日,北洋艦隊不得不離開旅順避於威海再作修理。月底日本聯合艦隊已經修理完畢出海作戰。

所以,此時北洋艦隊並沒有修理完善,出海作戰更不可能,定遠與鎮遠兩艘主力鉅艦獨自出航,就如同現在的航母獨自出行是一樣的道理,主力艦必須有巡洋艦的護衛才能出行,否則就將成為對方的靶子。

大東溝受傷的定遠艦

從這個角度說,李鴻章避戰保船是有道理的,何況此前的北洋艦隊的無論在航速、射速上都已經落後日軍,這時候如果再出戰無異於以卵擊石。在沒有後繼生產能力與購買條件下保船尤其是海軍人員是最為重要的。


日軍偷襲威海衛炮臺——黃海之戰開始

但是北洋艦隊在威海港時,主要是因為日軍第二軍在榮成灣(現煙臺附近)登陸,威海炮臺的軍隊因當時淮軍人數不足大多被抽調至遼東及朝鮮戰場,炮臺防守只有5000人,歸綏軍統領戴守騫指揮。由於炮臺遍佈威海港北東南三個區域,多達100門炮,一炮的守衛僅達50餘人。

兵力不足,而山東巡撫李秉衡為清流黨,口說增援但拒不增兵,還將內地調去山東防衛的部隊調走。

山東巡撫清流派李秉衡

致使日軍在優勢兵力之下,守將戴守騫盲目出擊不利,摩天嶺守將周家恩頑強抵抗,重傷不支,日軍佔領了炮臺,北幫炮臺南幫炮臺相繼失守。

丁汝昌為避免炮臺落入敵手,把各炮位的零件全部拆下。並命令北洋海軍全部的300名海軍陸戰隊員自殺式攻擊,炸燬被敵佔領的趙北嘴炮臺,但仍有部分炮臺落入敵手。300將士全部陣亡。

英式訓練法訓練的北洋海軍陸戰隊

落日餘輝——大將星沉

在1895年1月30日起,北洋艦隊陷入四面夾擊之勢。

北洋艦隊也抵住日本聯合艦隊十多次攻擊,多次打退敵海軍。但由於陸岸環繞式炮臺的失陷,最終使得彈盡糧絕。

自爆後的“定遠”艦

鎮遠艦意外觸礁,管帶林泰曾自殺。

2月6日來遠艦、練習艦威遠號也被擊沉。2月7日魚雷艦隊護衛送信輪船突圍,卻發生混亂,逃竄。

2月7日日定遠艦被敵魚雷艇偷襲擊中水線之下,不得已自爆自沉。

2月9日靖遠艦又被日軍南岸炮臺擊中,沉沒,正在艦上指揮的丁汝昌落水未死。

2月9日晚,定遠管帶劉步蟾跪拜丁汝昌說“身為管帶,如此失著。實有瀆職之罪,今唯一死謝之!”,當晚自殺。

2月12日為保島上居民與餘下水軍,丁汝昌寫遺書自殺,默許餘人投降。同時鎮遠艦代理管帶楊用霖、劉公島護軍統領李鴻章外甥張文宣也自殺殉國。炮臺統領戴宗騫已於2月2日自殺。

至此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原因分析:北洋海軍覆沒非戰之罪。

究其原因,是陸軍兵力不足,增援不力,清流黨的內訌,導致全軍覆沒。但北洋海軍作為中國第一支海軍,其戰鬥能力與戰鬥意志還是不可抹殺的。


秋草獨尋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經過洋務運動的發展,此時的北洋艦隊號稱世界第七,亞

洲第一。

這隻艦隊的數量和質量都遠遠超過日本聯合艦隊。可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北洋艦隊在經

過甲午之戰後卻全軍覆沒,而日本聯合艦隊卻一艘未沉!這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1894年8月,中日兩國正式宣戰,北洋艦隊開始了第一次全面的實戰考驗。黃海海戰打

響後,北洋艦隊重創日本“赤城”“西京丸”等艦。

但北洋艦隊的“致遠”艦亦受重創。鄧世昌為保護艦隊,準備和敵人“吉野”同歸於盡,不幸中敵魚雷。此戰,北洋艦隊沉四,逃二,傷二。但威力最強大的“定遠”和“鎮遠”艦還在。

在之後的威海衛戰役中,敵眾我寡,威海衛陸地被日軍佔領。

後來在主降派的威脅下投降。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還剩下的十艘軍艦被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為了紀念甲午戰爭的勝利,日本一直沿用這10艘軍艦的中文名字來羞辱中國海軍直到這些軍艦退役。

令人生畏的北洋水師為什麼會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難道是清政府腐敗,戰艦的炮彈填

滿了沙子?

後來有學者分析在整個戰爭期間,北洋艦隊沒有制定明確的戰略作戰計劃,錯失了戰爭

良機,導致日本艦隊獲得了戰爭主動權,讓北洋艦隊陷於被動,另外技術上的缺陷也是

戰敗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些人則認為,是慈禧太后為修建頤和園,挪用了海軍的經費,以至於沒有購買當

時最先進的戰艦。如果真是這樣,慈禧太后真是民族的罪人了。

北洋艦隊的失敗讓中國人民更加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人民群眾才是這場戰爭中的最大

犧牲品。


江水趣談


北洋水師的覆沒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十分沉痛的話題,一百多年來它像一把刀子時刻紮在每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心上。



北洋水師並不是因為一次海戰就覆沒的,它經歷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保衛戰三次戰役,最後一役才全軍覆沒。豐島海戰北洋水師損失廣乙艦,操江艦被俘,最嚴重的是搭載清兵的英國商船高升號被日艦擊沉,千餘名清兵遇難。即使這樣,這場敗仗對北洋水師的整體實力來說並未造成嚴重影響。


豐島海戰不久後的黃海海戰北洋水師損失軍艦5艘,但是令日軍畏懼的定遠、鎮遠兩大主力鐵甲戰艦並未沉沒,剩餘戰艦全部安全返回旅順口船塢內,這些戰艦雖然均不同程度受傷,但是經過修復後仍然能夠投入戰鬥。

遺憾的是艦隊在返回威海衛基地的時候,鎮遠艦發生觸礁事故,使得北洋水師雪上加霜,戰力大減。鑑於北洋水師與日艦實力上的懸殊,北洋水師採取了依輔炮臺,港口抵禦的方針。對於這種戰術的最後結果如何,丁汝昌心裡也沒有數,他只能說:“若兩岸全失,臺上之炮為敵用,則我軍師船與劉公島陸軍,惟有誓死拼戰,船沉人盡而已。”



後來戰事的發展,不幸被丁汝昌所言中。劉公島炮臺被日軍佔領,劉公島變成孤島。這時,島上海陸官兵的一切希望都寄託在陸路援軍的支援。可是,清軍部隊派系林立,關係複雜,山東巡撫李秉衡的援軍遲遲沒有出現。他給出的理由是:雲貴援軍再添募訓練二十個營,作為沿海北路援軍;其他援軍暫住萊州訓練,等訓練純熟,再等上從遼東撤回的援軍,加上天津等地調來的軍隊,共同謀劃如何援威……


丁汝昌得知他望眼欲穿的援軍已移師萊州,陸援無望。島內及軍中部分投降分子步步緊逼,鼓譟投降。此時陷入絕望之中的丁汝昌、劉步蟾、楊用霖、張文宣等愛國將領,誓死不降,自殺殉國。最終,劉公島陸軍2040人,海軍3014人向日軍投降,鎮遠、濟遠等十艘軍艦成為日軍的戰利品。至此,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鎮遠艦護理管帶楊用霖是唯一一個用手槍自殺的北洋水師軍官,他不愧為真正的軍人,是個純爺們。他在吟誦完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後開槍自戕的。

這是北洋水師的最後一槍。這一槍,宣告了曾經雄踞亞洲老大地位的北洋水師的覆沒。


而百年之後,一支嶄新強大的人民海軍崛地而起,傲然屹立於世界東方,足以告慰北洋水師的前輩了。


濱城老王


這是令中國人心碎的問題,一百二十多年過去了,每當提起甲午海戰,人們都會感到無限悲憤。1894年7末,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日本發動侵朝戰爭,清廷派葉志超等將領抗日援朝,葉志超是淮系將領,李鴻章嫡系。雙方在平壤城內外激戰,葉志超見左寶貴陣亡,貪生怕死,放棄平壤,率主力連夜狂逃到中國境內,日本軍乘勝追擊到鴨綠江邊。清軍陸戰敗績,鼓舞日本海軍的士氣,日本聯合艦隊主動攻擊北洋艦隊,雙方在大東溝展開激戰。

9月17日清北洋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大東溝進行大海戰,海戰的結果是北洋海軍: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己五艘被擊沉。日本聯合艦隊:松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受重創,北洋海軍損失嚴重,日海軍主動撤離戰場。其中主要原因是北洋軍艦上的開花彈少,實心彈多。定遠艦305毫米的炮彈擊中了日本旗艦松島號的彈藥庫是實心彈,如果是開花彈爆炸,松島號必將沉沒,當時松島號艦橋已經被炸飛,失去指揮能力。日本其它受重創戰艦也會沉沒,戰場狀況會發生逆轉。本來北洋海軍已向德國訂購兩艘新型戰艦和開花彈,因慈禧太后過生日,拿走了2百萬兩白銀,無款取新艦和沒有使用開花彈,造成北洋海軍大東溝海戰失利。歐洲1824年生產開花彈,1853年俄羅斯海軍與土耳其海軍在地中海交戰,俄戰艦使用的是開花彈,擊沉12艘土耳其戰艦,大獲全勝。這個典型戰例,在4O的時間裡,北洋海軍和李鴻章應都該知道開花彈在海戰中的重要性。但在大東溝清日海軍激戰的時候,日本的速射炮佔優勢,但口經徑小。鎮遠,致遠兩艘7000多噸鐵甲戰艦火炮口徑大,射速慢,但是如果全是用開花彈攻擊,日本旗艦松島號肯定被擊沉,被重創的其它艦隻很可能也被擊沉,中日甲午海戰的歷史重新改寫。從表面上看是沒有全部使用開花彈,是戰術問題,卻深度反映兩國在政治,軍事上的理念不同。北洋海軍自1888成軍,至1894年甲午海戰,6年未增加一艘軍艦。已製造好的兩艘新艦,因無款提貨,還停在德國港口。光緒大婚和慈禧太后六十壽誕用的銀子,足可以再建一支北洋艦隊,大清王朝的皇家面子比海軍重要。而日本一直集中全力磨刀霍霍,擴軍備戰,增加新戰艦。

日軍陸軍兵分兩路, 10月24日本陸軍在花園口登陸,25日攻佔鴨綠江防線,11月22日旅順口淪陷,北洋海軍僅有的一個船塢被日軍佔領。1月19日日軍在榮城登陸,山東巡李秉衡只有少量步兵迎敵,被擊潰,日軍迅速向威海殺來。1895年2月日軍佔領全島,北洋海軍全軍覆沒,丁汝昌,劉步蟾自殺殉國。大東溝之戰後三月內,丁汝昌致電李鴻章要求出海作戰,李鴻章都予駁回,保船避戰,只能停在威海等待日軍來攻。更讓人不解的是,明知日軍會攻擊威海,三個月內卻不派精銳陸軍加強防衛,做視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日軍只有3萬多陸軍,如果清廷和李鴻章調集10萬精銳,由李鴻章或軍機大臣率領,與日軍決戰山東,日軍遠途奔襲,豈能持久?清廷和李鴻章都放棄了,因為它們不能把看家的軍隊老本都賭上。明末就是抗日援朝,耗盡了朝廷錢糧,賑災不力,導致饑民,飢兵造反而亡。它們保存實力,是為了鎮壓國內的反清勢力,而不願與日本拼死爭戰。“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的慈禧當然要以滿清的統治為重,不就是賠上2億3千萬兩白銀,割讓臺灣,放棄朝鮮嗎;有皇室和滿朝大臣的榮華富貴就可以了。3月19李鴻章去日本馬關春帆樓籤個字,中日戰爭停止了。日本用中國的賠款加強教育和發展工業,更加強大起來。而清治下的中國日益衰敗下去,甲午戰爭的炮聲敲響了晚清的喪鐘。

值得敬仰的是:威海的北洋海軍官兵們在最後的關頭,與日軍血戰到底,絕不投降。登陸日軍攻佔威海港炮臺,令投降的清陸軍向海灣裡堅持戰鬥的北洋艦隊開炮,海上日軍魚雷艇發射魚雷攻擊。大勢已去,北洋海軍副提督,總兵,旗艦管帶劉步蟾命令炸沉定遠艦,不能留給日本,自殺殉國。海軍提督丁汝昌,鎮遠艦管帶林泰增自殺殉國。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等官兵在大東溝激戰中壯烈犧牲,他們實現了與艦共存亡的誓言。北洋海軍的鐵血軍魂,普寫一曲悲壯千秋的輓歌。[流淚][流淚][流淚][玫瑰][玫瑰][玫瑰]











東方鉞


以海軍提督丁汝昌為代表的許多高級將領的自殺,艦艇或擊沉或自沉或被日本海軍所俘,北洋水師就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是大清也是中華歷史上永遠的痛,也是北洋水師這個當年亞洲最強海軍抹不去的恥辱。

後來之人,以清廷腐敗,簡單一句話,就概括了北洋水師戰敗,全軍覆沒的原因,作為軍迷個人認為似乎有點不妥,北洋水師最終的滅亡,儘管和清廷腐敗有一定的關係,但其他的原因其實更重要。

最主要的原因是親手創造北洋水師的李鴻章的畏戰避戰,將本該在海洋上縱橫馳騁的海軍艦隊,躲進了軍港只有被動挨打沒有還手的份,加上清廷陸軍不僅戰鬥力低下,而且怕死畏戰,大都逃丟下海軍逃之夭夭,沒有其他陸軍和海軍的支援,這三大因素,才徹底斷送了北洋水師。

豐島海戰,是日本海軍在朝鮮牙山灣口豐島西南海域襲擊北洋水師的一次海戰,是由日本海軍主動挑起,成為了甲午戰爭的重要導火索。

此役,福建船政局自制的炮艦廣乙號受重傷,退出海戰時,在朝鮮十八島附近擱淺,遂縱火自焚;濟遠號巡洋艦管帶方伯謙立刻怯陣,未取得較大戰果就開始逃跑,搭載清兵的英國商船高升號被日艦擊沉,導致千餘名清兵遇難。

黃海海戰,定遠、鎮遠兩艘排水量7000噸級的鐵甲艦,雖被日本海軍5艘艦艇團團包圍,中彈起火,但畢竟船堅炮利,日艦始終無法將它們擊沉,且多艘日艦也遭受重創,只得主動退出海戰場。

此戰,北洋水師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5艘軍艦,來遠受重傷,死傷官兵約600人;日本海軍艦隊松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艦遭到重創,傷亡239人。

北洋艦隊雖然損失較大,但艦隊主力定遠、鎮遠兩大主力鐵甲艦猶在,其餘各艦經修整後仍可再戰,艦隊實力尚不亞於日本海軍,完全可以與其在海上再次較量,因此,黃海海戰,北洋水師並非一敗塗地,且不可收拾。

但戰後,北洋水師卻奉命退回旅順、威海,按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的要求“避戰保船”不再出戰,等於將黃海制海權,拱手讓給了日本海軍。

此後,北洋艦隊被圍困在威海港內,由於清廷陸軍的貪生怕死,日本陸軍非常順利地佔領了陸上炮臺,用清廷陸軍裝備的威力強大的克虜伯大口徑岸炮,轟擊大清躲在港內的戰艦,半個多月的時間內,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管帶劉步蟾、北洋護軍統領張文宣、代理管帶楊用霖等高級將領先後自殺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大清的陸海援軍無一到達戰場支援。


國平軍史


海戰時日艦各炮被毀,在彈藥尚充足時先行轍走(不走也打不了了)。水師雖尚可一戰,但無彈藥了(彈藥根本沒裝足)。也沒法給日艦致命(擊沉)一擊。陸戰清兵毫無章法,又被日軍襲擊。劉公島防衛炮臺被佔,反攻擊不許出戰的水師。因此覆滅……完全是李鴻章自己求敗,他知道一旦勝日,他首先會被大請砍頭,為什麼不求敗保命呢?事後他還真的保命成功,仍被重用。


用戶58435540336陽城


大東溝海戰只是戰鬥失利 北洋水師失利的節點在威海衛


今年有點累了,簡單些說:大東溝海戰就戰果而言,無疑北洋損失大些,但是能接受,畢竟三大遠都在。


定遠號裝甲艦

  定遠號,是1881年清廷從德國伏爾鏗船廠訂造的七千噸級裝甲艦,1885年編入北洋艦隊,長期擔任北洋艦隊旗艦,管帶劉步蟾。當時亞洲地區只有中國有定遠、鎮遠兩條裝甲艦,北洋艦隊因此稱雄。戰前定遠艦兩次訪問日本,曾因水兵與當地居民矛盾做出炮擊長崎的準備。大東溝海戰中,定遠艦在開戰不久中彈,信旗系統被毀,失去指揮功能,但該艦官兵在戰鬥中表現英勇頑強,於敵軍圍攻中與姊妹艦鎮遠遙相呼應,在日艦隊環攻之下艱苦應戰,日艦隊不得不率先撤離。日軍中因此傳唱軍歌《定遠為什麼還不沉》。此後,在威海衛保衛戰中也曾多次擊傷日艦,並與日陸軍炮兵發生激戰。

  

鎮遠號裝甲艦

  鎮遠號裝甲艦同樣是德國伏爾鏗船廠出品,是定遠號的準姊妹艦。該艦第一任管帶林泰曾被日本海軍稱為“北洋艦隊的長刀”,1894年因鎮遠艦不慎觸礁而引咎自盡,繼任管帶為楊用霖,曾在黃海海戰中指揮炮手以305毫米巨彈重創日軍多艘戰艦。

  

  在旅順船塢中維修的鎮遠艦

  威海衛陷落時,已遭重創的鎮遠艦被日軍俘獲,編入日本聯合艦隊。

濟遠號裝甲巡洋艦

  濟遠號與定遠號和鎮遠號裝甲艦同樣是德國伏爾鏗船廠出品,本來是作為定遠號的姊妹艦訂購的,後因資金不足,於中途改為裝甲巡洋艦。這也是德國設計製造的第一艘裝甲巡洋艦。1885年加入北洋艦隊。該艦第一任管帶方伯謙為格林威治海軍學院畢業生,因在豐島海戰中率艦遁走而被日本海軍史學家平田晉策稱為“善於逃跑的名家”。實際上濟遠艦在豐島海戰中表現不錯,曾擊中敵艦吉野機艙,大副沈壽昌、二副柯建章等英勇戰死。方伯謙後因在大東溝海戰中再次先走,被清廷問斬。繼任管帶為林國祥。

  

  濟遠艦在豐島海戰中遭日艦速射炮攢擊後被毀的舵輪

  威海衛陷落時,濟遠艦被日軍俘獲,編入日本聯合艦隊,在日俄戰爭中於旅順羊頭窪觸雷沉沒。


回到問答:事實上北洋艦隊的覆滅節點,其實就是威海衛的失守。



威海衛戰役

1895年1月,日軍兩萬人在山東榮成灣登陸,偷襲威海衛炮臺,並以軍艦封鎖東、西港口。由於李鴻章避戰求和,陸上防備亦未加強,威海衛最後失守。北洋海軍困守劉公島之後,廣大士兵仍然積極抵抗。一些貪生怕死的將領脅逼海軍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寧死不降,於2月11日自殺。北洋海軍全軍覆滅。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失敗。


注意之前另一個錨地,旅順也失守 了。


最終回答:國與國之間的總體戰,是國家硬實力地比拼,沒有強大的海岸守衛,沒有強大的後勤補給,沒有民眾乃至於全體官僚的廣泛參與。僅僅靠李中堂的買買買,靠北洋健兒們的學學學,翁同和呵呵了。


軒轅豆


1.個人覺得他們內鬥嚴重,紀律鬆弛,陸軍思維較重.

2.北洋海軍整體表面上看上去裝備雖有精良,但類型較多,型號凌亂,不便於維修和管理以及交戰時軍火補給,這樣導致後勤補給也很差.軍費又受到嚴重限制.沒有辦法及時採購.

3.甲午戰爭中幾次中日海戰都是日軍主動進攻,北洋艦隊被動防守.這樣看來,北洋水師整體戰略戰術制定僵硬古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