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70年,這才是真正的建築大師!

最近,影視明星跨界獲得美國建築大師獎一度被吵上熱搜,不少建築界人士憤憤不平,紛紛表示:建築界不是你想跨就跨的!"建築師"的名號也不是哪個人隨隨便便參與了幾個建築的討論設計就能擔得起的,何況是"建築大師"!

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位真正的建築大師!

他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弟子,還在大二時便參與了任弼時墓的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上裝飾浮雕的設計也有他的心血,清華大學醫學院大樓、理學院樓群、新建的圖書館(三期)、一體兩翼式的主樓樓群皆出自他的手筆。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關肇鄴。

匠心70年,這才是真正的建築大師!

圖片來自清華大學新聞網

遇到人生第一導師--梁思成、林徽因先生

1929年,關肇鄴出生於北京,父親關賡麟是清朝最末一代的進士,曾赴日留學,是我國近現代著名學者、實業家、教育家。姑父張煜全,是耶魯大學法學院碩士,後任清華學校校長,關肇鄴受家庭文化氛圍影響,對東西方文化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

1947年,關肇鄴從北京育英中學畢業,考入燕京大學理學院學習。

1948年春,建築學家、清華大學建築系創始人梁思成教授應邀於燕京大學做了一場題為"中國建築的特徵"的演講,梁先生的博學和侃侃而談的風度深深地吸引了關肇鄴。

同年4月的清華大學校慶日,他還特意跑到清華大學建築系探訪,那裡展出了梁思成與營造學社進行古建築調查時整理出來的大量文物、建築類書籍、測量圖紙和繪畫,都讓關肇鄴為之著迷,他決心放棄燕京大學一年的學歷,重新考入清華大學建築系,成為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的一名學生。

那時候清華大學建築系剛剛創立兩年,建築系學生不過幾十人,老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相當密切。特別是梁思成、林徽因先生兩人學識極為淵博,博古通今,讓當時建築系的學生欽佩不已併為之折服。

1950年,還是大二學生的關肇鄴就被梁思成選中作為設計助手,參與了任弼時墓的設計,梁思成還帶著他一起向任弼時夫人彙報方案,真正做到了言傳身教。1952年畢業後,關肇鄴協助重病在身的林徽因先生完成人民英雄紀念碑上裝飾浮雕的設計。

這些參與的經歷都是他一生不可磨滅的寶貴經歷。在2018年11月22日,90歲高齡的他在周榕先生的訪談中,還提到多次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在建築設計上對他的指點。

同渡70載,設計清華大學圖書館

自1952年畢業後,關肇鄴留校任教,與清華園共伴七十載的歲月裡,他先後主持設計了清華大學主樓、圖書館(三、四期)、理學院(理科樓、生命科學館、天文臺改擴建、化學館擴建)、西階、醫學院等十餘項重要的校園建築,為新時期清華校園奠定了至為關鍵的文脈基調。

清華園由於自己獨特的風格成為莘莘學子心目中的"最美校園"。

楊絳先生曾說:"我在許多學校上過學,最愛的是清華大學,清華大學裡,最愛圖書館。"

而關肇鄴正是清華大學圖書館的設計者之一。

匠心70年,這才是真正的建築大師!

關肇鄴於1957年主樓西區建成之際留影。

1982年在清華大學圖書館三期設計競賽中,關肇鄴的設計方案脫穎而出被選中,1983年正式開始設計。

原清華大學圖書館老館位於清華大學核心區,大禮堂之東北,分兩期建成。1919年首期由美國建築師享利·墨菲設計,第二期由楊廷寶先生於1931年設計。二期擴建與第一期風格一致,渾然一體,對校園的核心建築大禮堂形成襯托之勢,是中國近代建築史中的一項傑作,難於超越。

匠心70年,這才是真正的建築大師!

清華大學圖書館三期總平面圖,圖片選自1987年7月建築學報《重要的是得體,不是豪華與新奇》關肇鄴著

三期的建築面積有22000m2,約為前兩期建築面積之和的三倍,面積越大設計難度更大。

如何處理新老建築之間的銜接也是突出的難題,同時還需要不佔主角的風采又不失配角的特色,考慮其經濟性和實用性。

多年後,關肇鄴回憶對清華大學圖書館三期設計時說:"那個設計當時確實是花了心思。"

匠心70年,這才是真正的建築大師!

關肇鄴1997年在北大圖書館屋頂上指導工人

花心思不只是為了讓這個建築好看,還要和周邊其他建築發生著關係,能融合一體,不顯突兀,而又不失個性,使之於"和諧"。

關肇鄴曾說,他覺得圖書館門前的噴泉雕塑是整個設計中的彩頭,關於這個噴泉雕塑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這個青銅噴泉雕塑原是1922屆清華校友贈給母校的紀念品。戰爭開始後,這個噴泉被扔在西校門附近的草堆裡。

日本人佔領的時候,想拉出去鍊銅做子彈,剛拉到校門口兒時日本投降了,日軍丟棄撤軍,隨即就一直被擱在清華園宿舍周邊,後來又從宿舍那兒挪出來,放在二期的一個三角草地裡。

關肇鄴在三期設計時想到了這個雕塑,並給它安排在圖書館門前,設計完成實施落地後,雕塑與周圍建築渾然一體,相得益彰,非常的和諧。

匠心70年,這才是真正的建築大師!

清華大學圖書館前的雕塑與水池 圖片節選自《中國當代主要建築師簡介及作品》

清華大學圖書館三期建成後,周圍有些人提出質疑,認為缺乏新意不夠創新。

關肇鄴在1985年7月的《建築學報》上撰文《重要的是得體,不是豪華與新奇》,提出他對三期的設計觀點 :"尊重歷史、尊重環境,為今人服務,為先賢增輝。"

文中,他寫到:"歸根到底建築設計是為使用者和群眾服務的,建築師不應該強調個人風格或以個人的好感強加於人"。

匠心70年,這才是真正的建築大師!

清華大學西區鳥瞰圖 關肇鄴 2003年繪(圖片出自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其實這與他的老師梁思成、林徽因先生的理念有很大關係。梁思成和林徽因先生畢生致力於研究與保護古建築,尊重歷史,保護歷史。

做為建築師---匠人精神,慎言創新

有段話非常經典:古人把人的職業進階分成了七層:奴、徒、工、匠、家、師、聖。

奴: 非自願和靠人監督的人;徒: 能力不足,肯自願學習的人;工: 老老實實,按規矩做事的人;匠: 精通一門技藝或手藝的人;師: 掌握了規律,又能將其傳授給他人的人;家: 有固定的信念,讓別人生活得更好的人;聖: 精通事理,通達萬物的人。

這與關肇鄴一直奉行的觀點不謀而合。

1984年,關肇鄴晉升教授,開始培養研究生。為了對每個學生都能全面充分指導,他每年只收一名碩士研究生、一名博士研究生,同時在讀的不超過5人,貴在精而不在於多,他本人也非常尊重學生的設計思想和方案。

匠心70年,這才是真正的建築大師!

2008年關肇鄴陪同原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時任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參觀由他設計的中國工程院新辦公樓。

1981-1982年期間關肇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期一年的訪問學者,回國之後,他在清華大學建築系開設了《建築評論》課,把他在美國考察的優秀建築實例剖析歸納,結合世界的建築理論動向講授給學生們。

如今《建築評論》課已經成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研究生的經典課程。

關肇鄴站在講臺上總是神采奕奕,語言生動幽默,內容深入淺出,旁徵博引,妙趣橫生。他的課程也總是學生滿座,唯恐有所遺漏。

他還要求自己以及學生們能夠跳出建築學的小圈子,站在文化和社會的高度看待建築。

關肇鄴曾借用《畫論》的分級法來談建築,將建築分為四等:產品、作品、精品、神品。

每個人的都要把建築當做"作品",追求"精品",創造"神品"。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從全局到細節都應該反覆推敲,盡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匠心70年,這才是真正的建築大師!

關肇鄴繪清華學堂下沉庭院,2010年

貝津銘曾經說過:"建築是有生命的,它雖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蘊含著人文思想。"

關肇鄴就是用這種匠人精神實施於設計,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他大部分設計的都是圖書館、教學群、博物館等文化教育建築,使用它的人都是正值青春年華,學習知識的年輕人,不能像商業性建築那樣只是追求時尚和新奇來吸引眼球,更重要的是實用和文化內涵,

"慎言創新"不是不創新,而是讓建築融入於文化,立標於社會,能經受歲月的沉澱,在時光中變得醇厚。

關肇鄴部分建築作品圖

匠心70年,這才是真正的建築大師!

清華大學圖書館新館(室內景)

匠心70年,這才是真正的建築大師!

清華大學醫學院

匠心70年,這才是真正的建築大師!

北京大學圖書館

匠心70年,這才是真正的建築大師!

河北省博物館(擴建)

匠心70年,這才是真正的建築大師!

海南大學圖書館(圖片選自《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匠心70年,這才是真正的建築大師!

徐州博物館(圖片節選自《中國當代主要建築師簡介及作品》)

關肇鄴

(1929.10-)

建築學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1. 1987年7月建築學報《重要的是得體,不是豪華與新奇》關肇鄴著

2. 《中國建設報》9-10 《重要的是得體,不是豪華與新奇——訪中國工程院院士關肇鄴》 胡春明著

3.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2018年11月 《"意匠清華七十年——關肇鄴院士校園營建哲思"展覽》

4. 2018年11月22日 《綴玉聯珠盡菩提——關肇鄴先生訪談》 談話者:周榕、關肇鄴

5. 《中國科學報》 (2017-02-27 第8版 ) 程曉喜

6. 《關肇鄴:和諧建築的締造者》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建造師》2017-03-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