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刻得上市“臨門一腳”遭業績下滑“同股不同權第一股”花落何處

距離掛牌上市就差最後的“臨門一腳”時,卻預測2019年1-9月扣非淨利潤將同比下滑近100%,而且共有云營業收入規模的不斷增長,帶來的是公司市場地位的節節敗退, “同股不同權第一股”這個光環是否能夠落在優刻得身上,尚且難說。

鶴鳴九皋/文

10月8日,擬在科創板上市的優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優刻得”)已提交註冊,公司距離掛牌上市就差最後的“臨門一腳”。

招股說明書(註冊稿)顯示,優刻得是國內領先的中立第三方雲計算服務商,主要通過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三種模式為用戶提供服務。擬在科創板上市的公司眾多,可優刻得憑著“目前A股市場中,首家設置“特別表決權”(即“同股不同權”,能讓管理層以較低的持股比例仍保持公司的控制權)和“超額配售權”(上市後承銷商可以根據股價高低再次進行配售)的公司”這一標誌性特徵,成為市場廣泛關注的焦點。

然而,優刻得上市的“臨門一腳”,卻面臨一個最大的攔路虎——淨利潤的大幅度下滑。如此一來,倘若優刻得沒有持續的盈利能力,公司的上市夢是否會破碎?

空有傳奇外表

優刻得的創始人季昕華曾被稱為“中國首代黑客”,他的光鮮履歷引起資本市場注意,2009年6月開始擔任盛大在線副總裁、首席安全官、盛大雲CEO,全面負責過盛大雲計算平臺的研發和管理。此前,季昕華曾在華為做過兩年安全部經理,後加盟騰訊,擔任了5年的安全中心副總經理。

直到2012年,季昕華放棄盛大雲CEO職位,創辦優刻得。而正是這份光鮮的履歷,不僅讓優刻得得到了令人豔羨的客戶群,比如:愛奇藝、中國移動、百聯、郵儲銀行等,也讓優刻得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獲得了資本大佬們真金白銀的支持。

優刻得在招股說明書(註冊稿)中稱,其依託位於亞太、北美、歐洲等地的全球32個可用區以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國內多地線下服務站,已為上萬家企業級客戶在全球的業務提供雲服務支持,間接服務終端用戶數量達到數億人。

這麼傳奇的發展史,也使得優刻得的公有云收入隨之激增。招股說明書(註冊稿)顯示, 2016-2018年,公有云的業務收入分別為4.72億元、7.64億元、10.11億元,分別為公司貢獻了91.43%、90.97%和85.15%的營業收入。

但與此同時,招股說明書(註冊稿)披露的2015-2018年優刻得和國內行業主要競爭對手的公有云IaaS市場份額卻顯示,優刻得的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4.9%一路下滑到2018年的3.4%,市場排名也從2015年的第六位掉到了2018年的第八位。

也就是說,優刻得快速增長的公有云收入規模,並未使其在國內公有云IaaS市場的地位得到提升,反而是在節節敗退。

如此看來,優刻得也只是“空有外表”而已。

上市路遇“攔路虎”

正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看完優刻得的外表後,再看看其是如何“敗絮其中”的。

招股說明書(註冊稿)顯示,優刻得2016-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分別為5.16億元、8.4億元、11.87億元、6.99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02億元、7098.3萬元、7721.12萬元、783.93萬元。看起來,優刻得是營業收入“可圈可點”,但其淨利潤卻猶如“坐過山車”。

除歸母淨利潤外,優刻得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也如過山車般讓人驚心不已。從2016年的8778.11萬元飆升到2017年度的1.9億元,再飆升到2018年的4.5億元,這是以200%以上的增速在瘋狂增長。可到了2019年上半年,優刻得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卻又減少到1.3億元。

可最令人跌破眼鏡的是,優刻得前三季度的業績預告顯示,2019年1-9月的扣非淨利潤為130萬-150萬元,與2018年1-9月的6542.22萬元扣非淨利潤相比,2019年1-9月的扣非淨利潤幾乎下降100%。

無疑,這一業績預告將成為優刻得上市的最大攔路虎。業內人士就此認為,持續盈利能力是影響企業IPO最大且最為致命的問題。那麼,如此一來,優刻得上市之路又會如何呢?

為此,優刻得自身也發出風險信號,稱其2019年全年及以後年度存在業績持續下滑甚至虧損的風險。在《審核中心會議補充意見落實函之回覆》說:“如在此情況下,公司無法獲取足夠的資金支持進行有效應對從而扭轉業績下滑的情形,公司則會面臨無法持續經營的風險。”這就意味著,如果這次融資不順,優刻得將有可能不再持續經營或轉手他人。

夾縫裡靠何破局

儘管優刻得對外宣稱自己是中國最大的中立雲計算服務商,但無論是基於市場地位還是基於營收規模的增速,都並不支持這一“最大的中立雲計算服務商”的結論。

從招股說明書(註冊稿)披露的2015-2018年優刻得和國內行業主要競爭對手的公有云IaaS市場份額來看(如下圖),從下圖不難看出,優刻得市場地位的節節敗退,不僅敗給了遙遙領先的龍頭企業,同時也在不斷的敗給那些後來居上者。

優刻得上市“臨門一腳”遭業績下滑“同股不同權第一股”花落何處

再看營收規模的增速,招股說明書(註冊稿)顯示,優刻得2017年和2018年的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62.6%和41.39%。

與此同時,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披露了阿里雲的2016-2018年的營收規模分別為30.19億元、66.63億元和133.9億元,所以,阿里雲2017年和2018年的營業收入增速為120.7%和100.96%,

此外,根據IDC披露數據顯示,2017-2018年,國內公有云IaaS市場規模的增速分別為72%和86%。

由此可見,優刻得的營收增速遠落後於市場增速,和龍頭企業阿里雲相比,更是相去甚遠。

優刻得不僅和巨頭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還面臨著後來者的不斷反超,可見,即便是在雲計算這個高速增長的市場,優刻得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如此狀況下,優刻得如何能夠在夾縫中活得很好?又如何能夠突破重圍將地位立穩?這一系列問題都還有待優刻得解決。那麼,“同股不同權第一股”這個光環是否能夠落在優刻得身上,尚且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