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求你别吼我了",被父母吼大的孩子,常会出现两种性格缺陷

作为父母都有这样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希望教育孩子改掉不好的行为和习惯";但在育儿过程中,父母总是不避免不了把坏情绪传递给孩子。实际上在孩子眼里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却是在深深地伤害自己。

邻居家一名妈妈最近就为教育孩子的事头疼,孩子现在已经3岁多了,所以一鸣妈妈特别想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但是看到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极,一鸣妈妈每次都压抑不住自己的怒火。而这一次孩子却说出了这样的话。

妈妈一鸣说:"把玩具收拾一下,该睡觉了。"一鸣却敷衍的说道。:"知道了,但是妈妈我要看动画片。一鸣妈妈又说:"已经10点了,玩具收拾好之后就要去睡觉了。"

一鸣却不以为然的说:"我想再看一会儿电视,妈妈帮帮我,收拾一下。"

妈妈:"自己的事自己做!快点收拾,我关电视了。"结果一鸣大哭:"妈妈求求你别吼我啦,我知道啦!。"

最后,虽然一鸣照着妈妈说的去睡觉了,但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一鸣对妈妈都是非常冷淡,对此一鸣妈妈觉得十分对不起孩子。

其实父母吼完之后,如果孩子还不照做,大概就要挨打了。所以育儿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很多妈妈会因为孩子不听话而苦恼,但当大吼大叫打骂完孩子后又感觉愧疚,也许自己说得话过重,恶劣的态度会吓着孩子,要知道一句尖酸刻薄的话,不知道要用多少好话来弥补。有些事对于家长来说,可能只是一时的脾气发作,但对于幼小的孩子可能会留下深深的烙印,记得父母曾用暴力言语吼骂自己,认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和关注。

这种长期的言语暴力,会导致孩子有以下两种问题:

一、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做事会胆怯、犹豫不前、易焦虑,常会怀疑父母是不是不爱自己,疏离父母。当遇见陌生人时,不会主动说话,而且特别敏感、自卑,只要有人指指点点,马上会跑开躲到父母身后。

二、大脑发育

吼骂是一种极消极的情绪,当被吼骂时,孩子的大脑理解能力区域会自动关闭,进入暴力言语情绪死循环当中,那些父母吼骂的话会一遍遍的出现在孩子的大脑里,这些暴力语言会让孩子情绪崩溃,大脑语言理解能力受损。长此以往,孩子的智力就会跟不上同龄的孩子。这也应了那句话"孩子越骂就越笨"。

其实,家长的初衷并不是真的要打骂孩子,而是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将来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那么,有没有不吼不打就能让孩子听话的办法呢?如果下定决心不再用打骂方式育儿,那就试试这5招吧。

一、自问

面对孩子屡教不改时,大多数父母都会发怒,而脾气一旦上来,可能就口不择言的吼骂开了。所以,当你发现被孩子惹得生气时,首先要做的是,自问。

为什么发怒?

只有大吼来发泄情绪吗?

孩子的所做真的有那么糟糕吗?

你吼骂孩子就会改变什么吗?

能不能换一种方式?

二、平息心中怒火

当你想发火时,最好离开孩子一会儿,去另一个房间,或稍微离开孩子一段距离,深呼吸几次,让大脑清醒一下,如果想哭也可以哭出来,只要能让自己不那么生气,没调整好情绪之前不要去管孩子。

三、理清教育思路

当自己平静下来后,先想想孩子错在哪里,你想让孩子怎么做,该如何教他做,他才能理解,注意话要说得言简意赅,孩子能听懂就可以。

四、心平气和与孩子对话

当情绪、思路都清晰后,询问孩子的想法,他想怎么做,原因是什么。然后按照孩子的意愿去做一些时,父母作为帮助者出现,如果孩子的做法真的是错了,那就帮助孩子改正。

五、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责骂

恰当的表扬和鼓励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他的,他的努力能得到父母的认可。所以当孩子有一点进行时,就应该表扬,这种积极的情绪能让孩子朝好的方向发展,也能坚持一些好的习惯。

批评、责骂带来的只有消极情绪,其后果除了让孩子怕父母,别的什么也不会改变。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在同一件事上不犯第二次错,那就别再吼骂孩子,用你的平和的心对待孩子,让孩子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即使做错了,也有父母帮忙,让孩子明白:父母是他最强的后盾。

好了,看完文章之后,您会像一鸣妈妈一样吼孩子吗?你觉得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如果您想和我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的下方留言交流,我们一起来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