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因滯銷血本無歸,超市買菜卻貴翻天,為何?

xwaicdd


作為一名從事農產品電商的創業者,我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我們分開從農產品滯銷,超市菜價貴兩個方面來看看。

農產品滯銷的現狀

農產品滯銷,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我們先一起回顧下剛剛過去的2018年,部分農產品滯銷的信息:

2018年1月,廣西、四川等柑橘主產區柑橘出現滯銷。在春節期間,砂糖橘從往年10元/斤以上的收購價,直線下跌至2到3元/斤,市場上賣不動。此前價格居高不下的“新貴”品種“沃柑”,收購價也暴跌至3塊多/斤。而“不知火”和“初見”等“醜柑”,價格也火速下跌。

2018年3月,福建竹筍滯銷。在福建省建甌市小松鎮“貧困村”漁村,林地面積近6萬畝,生態環境好,年均竹筍產量在600萬斤以上。限於信息閉塞,銷路受阻,常年大量春筍滯銷甚至爛掉。年輕人都選擇外出務工,散居於高山之中的老一輩村民們除了嘆息只能深深的無奈。

2018年3月,陝西省咸陽市禮泉縣的蘋果嚴重滯銷。禮泉縣南坊鎮山區地勢高,路較偏遠,種植秦冠、富士等蘋果品種已有20多個年頭了,每畝地的前期投入都是四五千塊,每年只能等待外地客商上門收購。由於年前遭遇了暴風雪,年後又是陰雨連綿不斷,果商極少,使得每家每戶都積壓了不少蘋果。隨著氣溫逐漸升高,用土辦法來保鮮的50 萬斤滯銷蘋果容易腐爛。果農說:“最多再放十多天,清明前必須賣了,不然爛了倒都沒地方倒去。”“年前裝箱子賣一塊零五/斤,年後一直沒有客商,不說多少錢,現在只要能賣出去就是好事情。”否則,將是血本無歸。


2018年4月,雲南、河南大蒜滯銷。全國大蒜平均批發價2.72元/斤,同比跌59.9%,較近5年同期跌30%。雲南省農業廳數據顯示,大理州、麗江市永勝縣、怒江州等地大蒜滯銷量超過10萬噸。

2018年5月,廣東、海南菠蘿滯銷、海南芒果滯銷。5月,廣東和海南的菠蘿上市,批發價格也從過去的1元多/斤,“跳水”至0.2-0.3元/斤,根本賣不出去。種植戶普遍虧損2000-3000元/畝,連成本都收不回來,欲哭無淚。

2018年6月,湖北桃子滯銷。油桃、水蜜桃的價格跌至3元/斤左右。在湖北省棗陽市新市鎮,直徑60毫米的桃子才三四毛錢/斤,60毫米以下的不要!去年像這樣的桃就是1.2-1.5元/斤。加上桃子本身不耐儲存,不少果農無奈地將其丟到河裡,九成種植戶虧損已成定局。2018年7月,廣西荔枝滯銷。7月,妃子笑荔枝成熟,且出現幾十年不遇的大豐收,然而,荔枝收購價卻比較低,去年4.8-5.5元/斤,今年3塊多/斤。今年海南全省荔枝產量高達6億斤。僅瓊山區達到1.2億斤,畝產達到2000多斤,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0%以上。荔枝季節性強,集中上市,幾乎是同一時間全部湧上來,保存和運輸難度較大。其中最嚴重的,“廣西荔枝之鄉”欽州市靈山縣,往年採購價格在1.5元/斤,今年果農以5毛/斤的價格批發給收購商,連工錢都收不回來,但商家仍然覺得價格過高。果農無奈和生氣之下,只能“踩爛也不賣”,隨後倒掉靚麗完好的荔枝,令人心酸。

這種讓人觸目驚心的消息,還有很多很多。只要我們多跑一跑農產品大產區,多看一看官方新聞經常會了解到這些消息。

造成農產品滯銷的原因有哪些

根據自己4年的農產品生鮮供應鏈經歷,我覺得目前造成農產品滯銷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幾點:

1、突發的自然災害

突發性自然氣象災害對農產品滯銷產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影響農產品質量, 進而影響其銷路。霜凍、寒潮、持續雨雪等天氣會降低果蔬商品率, 同時阻礙生產和採摘進度。二是提前或推遲農產品成熟期, 造成多地產品上市期重疊, 進而出現滯銷或賣難情況。三是突發災害影響交通, 阻斷產品銷路。強降水、颱風、塌方等對道路的損毀會使得產地產品無法運出, 客商無從進入。

2、傳統銷售渠道單一

目前我國農產品上行過程中銷售渠道較為單一, 現階段大多還是依賴於農產品批發市場和批發商地頭收購的方式。由於蔬菜、水果等農產品儲存難度較大、保鮮成本較高、銷售週期相對較短, 因此在銷售環節農戶處於相對被動的地位, 收購商若覺得無利可圖則選擇不上門收購或者臨場壓價, 農戶在該過程中缺乏議價權。特別是面臨突發自然災害或者面積擴張引發的價格大幅波動時, 收購商往往通過自身對產品價格的決定權改變收購計劃, 最終風險則轉嫁到農戶身上。


3、盲目跟風擴種造成產量過剩

受我國農業生產中分散種植、小農經營特點的制約, 農戶生產決策主要信息來自往年市場行情及種植經驗, 生產過程中跟風種植現象較為普遍。這種產銷信息不對稱引發的同向性行為導致農產品特別是蔬菜大小年現象顯著, 市場供需偏離, 產品價格因供應明顯變化而大幅波動, 滯銷和賣難事件時有發生。

4、生鮮農產品不便長期存儲

因為生鮮農產品的產品特點決定了,很多產品不利於儲存,上市週期短則半個月,長不過兩三個月,在很多農產品主產區,同期上市的產品產量非常巨大,如果遇上豐收大年,更是會出現短期的供過於求,勢必出現銷售難、價格低的問題。

5、虛假助農悲情營銷

近幾年農業互聯網發展迅速,也出現了個別不良商家,打著愛心助農的幌子,為了博取消費者的同情實現悲情營銷,會散播一些農產品滯銷的不實信息,這種做法雖然只是個別現象,但是作為一個農產品電商創業者,我是堅決抵制,甚至唾棄的。誠信,才是經營企業與人生的首要原則。


超市買菜為什麼貴

我們先了解下蔬菜、水果這些初級農產品從田間到超市,需要經過哪些過程。

目前,農產品進入商超,呈現在各位消費者面前,大致主要就是:商超產地直採、客商上門收購、產地直供商超這三種模式。

但是不論哪一種,農產品從田間到商超,都需要經過採摘、分揀、分級、打包、裝車、運輸、卸貨等這些中間過程,同時農產品到了超市以後,超市開資包括:產品損耗、場地費用、人工費用、儲存費用等。銷售作為一項商業行為,商超還要加上一定的利潤。

而大家都很清楚,現在人工費、運費、場地費用日益增長,所以即便是農產品發生滯銷,商超的農產品價格也很難比較大幅度的降價,因為這些中間成本並沒有因為農產品滯銷而降低,有些甚至還增加了。


總結

針對農產品滯銷問題,我們應該怎麼樣應對呢?

我們常見有效的就是在發生滯銷的情況,通過現在發達的媒體,做出最快最及時的反饋,讓更多有需求的銷售渠道合力助農,及時的減少和挽回損失。從長期來看,不論是地方產業發展還是產地的擴產行為,都應該充分調研和考慮大市場的供需平衡關係,不能盲目的跟風擴產。同時,應該不斷學習生產管理先進經驗,提高產品質量,並藉助新時代新技術拓寬新的銷售渠道,增加自身的議價權。

對於超市買菜貴的問題,我們怎麼應對呢?

其實針對這個問題,可能不是三言兩語能解釋透徹,但是瞭解了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過程,我們要想能降低農產品商超的銷售價格,必須從這些中間環節去思考、去減低成本。比如說最近今年發展特別迅速的農產品電商,主要就是因為縮減了中間部分中間環節,從而降低了產品的終端價格。未來隨著技術和商業模式的不斷髮展,一定會有更多的解決辦法。


原味餘生


農民因滯銷血本無歸,超市買菜卻貴翻天於政策管理方法不正確有很大關係。

每年蔬菜大上市時總能見到大量滯銷情況,如2017年的辣椒當時滯銷很嚴重,批發價5元錢一袋(一袋20斤左右),2018年花菜出現滯銷,零售價2元錢一顆(一顆3—4斤),有的農民直接砍在田裡。象這種例子出現其他種植領域也不少,水果類較多。由於信息不靈,盲目跟風種植造成農民因滯銷血本無歸。運輸銷售環節也有許多不利因素。

不讓農民進城買菜,農用車不能進城,(很多農民並沒有對農用車進行上牌,本身也沒有考取駕照,這樣的車輛自然是不能安全上路)。大型貨車不讓進城,蔬菜不能順利到達市民手中,轉運程序過多,增加費用,造成菜價過高。

無免費農貿市場,農民的蔬菜進城後無交易場地,只能低價轉讓給菜 販子,超市,因農民的菜不能直接進入市,市民無處買菜,只能進超,超市因有各種費用,不得不轉加到蔬菜上,超市蔬菜自然貴了。

要想蔬菜不貴必須解決供需,流通問題

開通農產品貨運車輛綠色通道,允許運輸農產品車輛自由進入城鎮,加大供應需求,解決供需問題。燃油費貴增加運輸成本,可對農村農用車進行燃油費補貼。開放免費農產品自由市場,減少中間環節,只有通過一些良性改善,能讓農民順利出售自己的產品,市民也能吃到平價新鮮蔬菜。

我是鄉村小草兒,願說農村那點事的人。


鄉村小草兒


這個問題是農村發生的頻率最高也最讓人揪心的問題了,幾乎全中國的農村的農民都逃避不掉這一無奈的現實,就是不知道種什麼,種什麼都可能滯銷,種什麼都過剩!我也種過菜,深知種菜的辛苦,全家老少齊上陣,深感賣菜難,大量滯銷時的悲觀絕望,難道好好的疏菜就是沒有人願吃嗎?為什麼我賣不出去人們買的疏菜卻那麼貴?那些商家們都是賺的爆利嗎?其實都不是,我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其實都各有各的苦衷!

首先農民的滯銷大都是由於不瞭解市場盲目跟風種植引起的

農民沒有幾個瞭解市場的,農村的信息相對閉塞,想要了解市場只能親自去大量的走訪調查,對小農戶來說成本太高了,跟本不可能實現,他們只能憑感覺,也知道種什麼都是碰運氣,都可能過剩!

其次商家們也不能賺取爆利,不賠錢而已

商家們賣菜也都要計算利潤和損耗,虛高的價格只是因為銷量小而損耗大,是不是有些菜貴時你也只買一點點,便宜了也不會多買,因為沒什麼用對不對?現在的商家是沒有辦法賺取爆利的,現在市場競爭很歷害的。至於中間環節一般只有批發商和零售商兩道,批發商只是運輸的費用,風險相對較小,對疏菜的價格影響不大,零售商就要涉及到店面櫃檯的稅費,損耗,人工費等等,價格就要提高很多了。


其實大家共同的敵人是瞬間變化莫測的市場

影響市場需求量的因素太多,一個小小的謠言就能使大片農產品的滯銷,某位專家的幾句話就能使某個農產品價格爆漲,這種現象太多太多了。而且在同一個地區經營的許多經銷商對市場的認識都是盲人摸象,互相之間不通信息,因為這屬於商業機密,而對更大範圍的種植戶來說就更是兩眼一抹黑了,沒有人任何人和組織去統計市場變化和區域種植面積,就算有人統計也不肯將自己的勞動成果免費分享給農民,這些高價的商業機密都是給商界大佬服務的。就像我們河北的皇冠梨種植面積,連省政府都沒有準確的統計數據。只能是冷庫中間商控價,冷庫收價格漲冷庫不收價格就跌!


一方面是變化莫測超級個性化的市場,一方面是需要半年一年甚至更長的週期才能種出來的農產品,中間的風險很大很多,且農民又沒有任何市場信息,銷渠道極其有限,農產品滯銷你還會感到奇怪嗎?


彬彬說三農


把土地私有化給農民,他們想怎麼住就怎麼住,他們想怎養就怎麼養,他們想怎麼種就怎麼種,這樣的話土地就活了,農民就活了。把城鎮市場還給人民,讓他們想怎麼賣就怎麼賣,想那賣就那賣,這樣城市居民就有福了,保證物美價廉,真正的市場經濟強國家,富人民。


用戶力爭上游


許多人將這種現象歸咎於中間商,認為其在產地壓價、在終端抬價,大賺暴利,其實是天大的冤枉!

農產品,主要是蔬果,在產地滯銷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對稱導致的跟風種植,致使一些品類產能過剩。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各地開始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提倡“一村一品”,甚至硬性規定糧經比例,扶持果樹、蔬菜種植,蔬果種植面積大增。相對於商人,農民信息閉塞,往往跟風種植,去年哪個品類行情好,今年一窩蜂上,導致過剩滯銷,價格一塌糊塗。

至於超市“貴翻天”,其實不僅僅是超市,農貿市場、生鮮店也一樣,原因在於高物流、高檔租與高生活成本。

首先是運輸成本。過去交通不發達,蔬果種植多在郊區;現在城郊的土地蓋了房植了樹,把農副產品的產地逼到了犄角旮旯,運輸車輛要燒油,要走高速路,還可能有各種違章處罰,運送人員的工資也不低,無形中加大了運輸成本。

其次是高房租、高檔租。取締了馬路市場,門店及農貿、超市的檔口身價倍增,在一二線城市,租金以月·平方米計,動輒每月每平米數百,還有不菲的轉讓費、進場費及水電費、衛生費、管理費。

再次是人力成本。從事農產品銷售的基本為農民工,他們很多人要租房居住,要吃飯、看病,孩子要上學,老人要贍養等等,收入過低就難以為繼。

還有,風吹日曬,鮮活農產品損耗巨大,活魚變成死魚、風乾的菜葉子、爛掉的蔬果不可避免,但卻都是成本。

故在目前環境下,農產品“滯銷”與“貴翻天”的矛盾不可調和,即使產地是白菜價,到了消費地,價格也會拔高一大截。


北大屠夫陸步軒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二、三年前,我和姐妹們在小院裡玩,東院房東大哥回來招呼我們去附近撿白菜。於是,我開電動車帶著她們就過去了。到那一看,路邊的溝渠裡填滿奶白菜,有幾個過路人正在往自己車上裝。

一問方知,幾分鐘前,一位中間商來收白菜,他的車上已快裝滿,這時一個小夥子拉著自家白菜過來,問收價多少錢?收菜人答,2角一斤,成交。但收菜人讓小夥子,把白菜一顆一顆的碼到車上去,小夥子上到車上,越碼越生氣。一氣收菜價格低,二氣要自己裝車後才會拿到賣菜錢。

於是,下車一邊大喊:我不賣了,一邊將菜全部倒進溝裡。然後,蹲在一旁生氣。整整一溝的菜,用一個大型農用三輪車拉過來的,看著眼前的一切真的很心疼。

經過播種、間苗,反覆澆地收成的白菜,一睹氣,都白瞎了。而城市超市裡的菜價高的嚇人,誰之過?近年來,諸多矛盾顯現,百姓一無權二無勢三無銷路。錢被中間商賺走了,一買一賣百姓治百姓。誰之罪?


葉舞芭蕾時


去年我在陝西搞了一大卡車酉瓜,運到長沙市去賣,一切費用除了虧報18756元,到後來爛了一部分,那才麻煩死了,市場管理叫人給你清理出場,人工費,運費,垃圾費全部費用3680元,全部下來虧一萬多,自己累得要死沒有工錢,還不如給別人打工,幹做12天。


熱情244093306


2012年,老家的農戶種的菜花滯銷,來客商給兩毛五一斤,還得農戶收割裝車,當時市場大車拉的是賣八毛一斤,超市裡一塊錢至一塊二。。農戶不願賠本再受累,我正好歇假在家,農戶都是親戚鄰居,十三戶,平均每戶三畝地,每畝平均四千斤總約15萬斤,大傢伙讓我找人收割裝車運輸賣,如果掙錢就分點兒,不掙錢就不分了,總比爛地裡好點。

我應承下來,結果半個月,僱人收割,僱人裝車,租車運輸,僱人賣。菜花品相不錯,賣價一元,賣了十三萬元,總花費十萬。菜花值兩毛錢💰,還沒有我的工資和利潤,把明細給大家看了,把錢分了,我墊資剛好收回。白忙半月。雖說首次僱人租車價格高,但風險很大。以後不會再參與運作滯銷農產品銷售項目。


衡水王健


其實造成農民因滯銷血本無歸,但是呢,一些高檔的超市的蔬菜卻價格貴得離譜,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種現象是如何造成的。

造成這個原因的主要最大禍首是中間環節流通過多,菜商收購惡意的壓低收購價格。說說我身邊的案例:在我老家我們以娃娃菜為主!就是各位所熟知的大白菜。大白菜的話在秋季播種到收割大概需要的是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吧。有菜商在田間地頭收購,價格大概是幾毛錢左右。一般的話收購價格大概就是3、4毛錢左右。但是這種大白菜如果進入超市的話就賣到兩三塊錢左右了。這從中的話每一斤利潤的話大概在1塊6。各位想一下,從田間地頭到進入超市的話就貴了好幾倍。這是不是中間環節流通過多造成的呢?



農民辛辛苦苦種的大白菜,每一斤價格的話幾毛錢左右換做哪個農民他願意去種植這個大白菜呢?而且的話收購商是挑三揀四的,導致了農民因為價格低不願意去收購。在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種地種地越種越窮。就是因為中間有很多流通環節,導致了農民辛辛苦苦種植的蔬菜滯銷。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不知道各位網友對於此事件怎麼看待呢,歡迎各位網友留下您的寶貴意見。


村淘農人


我說個我最近的案例吧,我是西安的,前一陣陝西那個黑哥布林滯銷了,看到好多人都在說幫助果農,我買了100斤送同事,價格多錢來了忘了,反正不便宜。結果同事領導收到後,我反而還落了一身騷,果子大小不一,最大的沒有半個拳頭大,傷果很多,還少了兩箱。我給領導的回覆是這是試用裝。我趕緊在家門口超市從新買,價格比所謂果農直銷的還要便宜,果子規格全部都是一個拳頭大小。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不敢一竿子打死一船人,也許我運氣不好遇到了這種做一次買賣的人吧。我以後是絕對不會再相信這種事,我寧可高價在超市買起碼品種有保證,大超市集體收購都是有標準的,什麼規格收,什麼不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