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懒的妈, 越能带出聪明娃

小 A 四岁的儿子被幼儿园的老师吐槽了,她回来伤心欲绝。老师的用词很婉转,不过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你儿子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学东西也慢,远远落后于同龄小朋友。

你这个家长是怎么当的?!

为什么越懒的妈, 越能带出聪明娃

我能理解 A 的委屈,她为儿子的付出有目共睹。

作为一个全职妈妈,她每天生活的唯一重心就是儿子,对儿子的照顾绝对称得上无微不至,每天钻研怎么给孩子做饭吃更有营养,家里的边边角角都装上防撞条,出门眼睛分秒不离孩子,儿子长这么大,衣服袜子都没自己穿过,饭恨不得要一口一口喂到嘴里才吃。连带出去跟同龄小朋友玩都不放心,生怕磕了、碰了、挨欺负了。

其实在被老师批评前,A 一直挺骄傲的,既沉浸于好妈妈这个角色,又享受着儿子对自己的依赖,儿子一有问题就喊妈妈,对全职在家把照顾孩子当作事业的她而言,这是一种被需要的幸福和满足。

而和外面那些晒得黑不溜秋整天带伤而归的皮孩子相比,被照顾得白白胖胖的儿子又让她油然而生一种自豪。

所以她任劳任怨,从未觉察出任何不妥。

我不禁想起之前看过的一则报道,某男生带了一百双袜子入学,一天换一双,攒够一大包就快递回家给老妈洗。我身边没有这么夸张的例子,但我真认识个女孩,二十五岁自己独立租房子住之前连洗衣机都没摸过,她说爸妈把所有家务都包办了,而且因为怕危险,一直禁止她碰各种家用电器。

我跟 A 说,你就是太勤快了,你这么大包大揽,你儿子怎么独立?

形状分割线

我经常听到家长们抱怨,为什么有的性格不但不遗传,还是相反的?你会发现,越勤快的父母养出的孩子越懒,倒是看上去越懒的父母,孩子越容易独立。

《爸爸去哪儿 4》里,沙溢和安吉父子就引发了大家的深思,一度掀起了育儿大讨论。沙溢是个“笨手笨脚”的爸爸,安吉却成熟懂事。

我的朋友 C 有个比谁都懒的妈,春节都懒得做东西吃,去趟超市就当过年了。C 却有非一般的动手能力,出去旅行简直就是人肉 GPS,所有攻略都做得妥妥帖帖。

懒,不应源于天性,而应该是一种技巧。偷懒绝不等于当甩手掌柜什么都不管,当家长的若是一天到晚打麻将、玩游戏、无所事事,孩子一定有样学样。

做一个会“偷懒”的家长,比做一个大包大揽的勤快家长难度要大得多,这就好像一份选择题试卷要考 20 分很容易,考0 分却和 100 分一样难。

而孩子的成长,就是对家长的一场考试,与其千辛万苦拿一个及格分,不如试试考“0 分”,留 100 分给孩子自己拿下。

做一个“0分家长”,你要先能读懂孩子,充分了解孩子,然后放权给孩子。战术上懒惰,战略上要比谁都勤奋,这并不会真的比做一个勤快的家长省心多少。

勤家长相信自己,懒家长信任孩子。治大国如烹小鲜,教育孩子也一样,借力打力,无为胜有为。对家长们来说,给孩子的最好的爱,就是把手放开。

形状分割线

首先,你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A 是个尽心尽责的好妈妈,可她不是一个聪明的妈妈。像 A 这样的妈妈还有很多,她们从不放手给孩子,却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够突然独立,这难度简直比中彩票还高。

如果孩子还小,你不能真的撒手不管,该做的防护工作一定要有,但是你可以试着“装作”不管,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无论他们最后是否成功,都要记得给他们一个大大的鼓励。

我爸爸就是个“懒”爸爸,我才上小学时就自己一个人坐火车了,自己查站名、排队、买票。为此我在同龄人中很是得意,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其实后来才知道,爸爸一直在后面悄悄跟着我。(点击左侧链接阅读精彩内容)

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不要什么都试图表现得完美,孩子要么吹毛求疵无法容忍自己的不足,要么觉得爸爸妈妈是可以搞定一切的超人,自己什么都不用努力。

适当暴露自己的缺点,可以让孩子有一颗包容的心,知道原来妈妈也会犯错误,爸爸也会偷懒,我可以做到像他们一样,甚至比他们更好,这是孩子能不能走向独立的关键。

形状分割线

其次,你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美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官司,幼儿园老师因为教三岁小女孩伊迪斯认识了字母 O 而被孩子的妈妈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

因为在将“O”的定义锁定为字母之前,它可以是苹果、太阳、足球、鸟蛋等任何圆形的东西,而幼儿园剥夺了孩子这份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这是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启示。

勤快的家长恨不能把自己知道的常识一股脑灌给孩子,而懒家长,则懂得培养孩子独立的思考能力。孩子遇到困难时,先鼓励他们大开脑洞,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观点,哪怕它们听起来非常幼稚。

多说“你想想看”,少说“事情是这样的……”,不要用成人的视角禁锢住一个孩子的思维,孩子的世界里答案永远是丰富多彩的。

形状分割线

最后,你要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

学习能力是很多家长最看重的能力,但偏偏他们看重的方法就是盯着孩子的成绩。成绩好了就奖励,成绩差了就责骂,时间久了,孩子只关注试卷上的分数,得失心越来越重,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却越来越低。

一个懒家长,首先要做到对孩子的成绩懒得问、懒得看、懒得听,与其关注他这一次的考试比上一次多了或者少了多少分,不如多关注一下这份试卷又暴露了孩子知识上的哪些不足。

有些看上去很勤快的家长,每天像地主盯长工一样监督孩子背了多少个单词,背了多少篇新概念作文,恨不能半夜鸡叫。

但是说完一转身,他们自己跑去看电视打游戏了,孩子是个什么心情?

还有的家长,恨不能时时刻刻拿个教鞭,就连孩子难得放松一下看个迪士尼动画片,也要时不时考核一下:这句你能听懂吗?给我翻译翻译。搞得孩子兴趣全无。

懒家长不催孩子,他们善于利用工具、环境,激发孩子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演员刘涛和老公王珂在家哄儿子吃药都要全程英语对话,小男孩喝药苦得鼻子都歪了,都没影响他流利地来一句:“You’re teasing me.”。

每个孩子都该享有专属的爱和教养

每对父母在子女教养上

都应该有自己的思考与探索

并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