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父輩的旗幟」從“經驗”模式到自動化模式,柳鋼三代“鋼鐵人”的變與不變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柳州市網信辦、微評柳州與柳州市各企業聯合推出“柳州,父輩的旗幟”系列報道,展現柳州市產業工人、一線員工創業精神代代相傳的風貌,同時評選出十個榮譽家庭。

今天推出:從“經驗”模式到自動化模式,柳鋼三代“鋼鐵人”的變與不變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经验”模式到自动化模式,柳钢三代“钢铁人”的变与不变

從年產鋼能力僅10餘萬噸的小廠,到現在年產鋼能力達1480萬噸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曾是廣西虧損最大的企業,到如今首個年利潤破百億元國企;從當年的18家地方鋼鐵企業之一,到全球50大鋼企……廣西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柳鋼”)61年的發展歷程,也是柳州工業製造不斷向前發展的縮影。

不少柳鋼的工人,他們繼承了父輩衣缽,代際的傳承之間也見證了柳鋼的發展與壯大。柳鋼熱軋廠的軋鋼工呂增明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经验”模式到自动化模式,柳钢三代“钢铁人”的变与不变

呂增明(左一)與父親、女兒呂欣沂(右一)合影。受訪者供圖

“一輩子沒離開過柳鋼”

深秋時節,柳州冷雨不時撲面讓人瑟縮。走進柳鋼熱軋廠,如進入暖爐一般,火紅的鋼帶在出鋼機上穿梭。身著卡其色工裝、腳踏黑色工裝鞋、頭戴黃色安全帽的呂增明,拿著手電筒,帶著徒弟在熱軋廠裡進行設備點檢。

“主要是看設備是否有問題,如果出現問題就要報修,不能影響生產。”52歲的呂增明一邊點檢一邊介紹,熱軋廠的設備2005年上馬,自動化程度高,讓他們告別了以前“大老粗”的生產時代。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经验”模式到自动化模式,柳钢三代“钢铁人”的变与不变

呂增明帶著徒弟在熱軋廠裡進行設備點檢。朱柳融 攝

“父親1972年進柳鋼,是柳鋼原運輸部的火車司機,母親作為大集體工,負責物資搬運工作。”呂增明回憶道,那時柳鋼的效益並不好,但學校、醫院、菜市等設施齊全,呂增明從小在柳鋼生活區長大,“小學、初中、高中和技校都是在柳鋼讀的,一輩子沒有離開過柳鋼”。

1958年建廠的柳鋼,因國民經濟調整,還未大幹一番,1962年7月正式下馬,停產停建。直到1966年1月才迎來轉機,全面復產續建。復廠後14年裡,柳鋼因人多、產量少、效率低、效益差,連年虧損,成為當時廣西虧損最大的企業。

直到改革開放後,柳鋼獲得了扭虧為盈的契機。1980年,廣西對柳鋼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責任制。柳鋼把利潤指標層層分解,下達到各個分廠、車間。當年,柳鋼實現減虧增盈1180.55萬元,結束復廠14年虧損的歷史。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经验”模式到自动化模式,柳钢三代“钢铁人”的变与不变

呂增明帶著徒弟在熱軋廠裡進行設備點檢。朱柳融 攝

在柳鋼快速發展時期,1986年,19歲的呂增明接過父親的“接力棒”,從柳鋼技校畢業後分到柳鋼薄板廠軋鋼工段,正式成為一名柳鋼工人。

呂增明跟著師傅們從最簡單的上料、拉板、壓下開始學,慢慢積累經驗,時常查閱學習軋鋼的書籍,鑽研軋鋼技術,成為一名出色的軋鋼能手,曾獲得多項榮譽。

“那時要培養一個軋鋼工很不容易。”呂增明表示,當時軋鋼機器,全憑個人經驗控制,壓下要壓多少靠經驗判斷,倘若“準頭”不好,那麼鋼就廢了,“每噸鋼都凝聚著我們心血,因此,軋鋼工的收入相對較高”。

而那時,呂增明工作服是厚厚的白色帆布,很厚很硬,頭上戴的是藤編的安全帽。生產線上,火紅的鋼帶,上千度的高溫,作業環境又悶又熱。“介紹朋友,有些人看到我們髒兮兮的,轉身就跑”。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经验”模式到自动化模式,柳钢三代“钢铁人”的变与不变

柳鋼熱軋廠。朱柳融 攝

“柳鋼船大經得起風浪”

2004年柳鋼熱軋廠成立,薄板廠被合併。這時,要成為熱軋廠的一員,並非易事。

“熱軋廠成立,原本‘大老粗’的生產方式被淘汰,朝著自動化發展。”呂增明表示,這意味著對工人的要求更高了,當時2000多名工友同時競爭,最終通過筆試、面試、答辯,37歲的呂增明成為200多名錄取人員之一,可謂“十里挑一”。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经验”模式到自动化模式,柳钢三代“钢铁人”的变与不变

呂增明在操控室內觀察軋鋼的情況。朱柳融 攝

但靠著以往的經驗,自動化的機器幾乎不管用,“一切都要重頭再來”。在生產線上馬前,呂增明被派到南京學習,但當時的師父是比較保守的。“他們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不肯教。”呂增明回憶起以前的“拜師經歷”,“像擠牙膏一樣,問一句答一句”。

一心想把技術學到手的呂增明和工友們覺得這樣下去,會白白浪費掉公司給學習機會。“有空就去磨,不懂就問,慢慢地人家也被感化了”。

培訓回來,呂增明進入熱軋一線4號臺成為一名操作工。隨著熱軋生產現場的環境、機械設備、自動化程度的改善,呂增明和工友們只要坐在操控室內就能實時觀察軋鋼的情況。“現在的工作服都很輕便,很透氣,工作環境也好很多”。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经验”模式到自动化模式,柳钢三代“钢铁人”的变与不变

呂增明在操控室內觀察軋鋼的情況。朱柳融 攝

在熱軋廠幹了15年的呂增明,已從青蔥少年轉入風霜中年。他在見證了柳鋼榮光的同時,也歷經柳鋼的低谷。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使得鋼鐵行業進入了寒冬,鋼價不斷下跌。柳鋼也“難以脫身”,當年利潤從2007年的14億多元,“跳水式”跌到3900多萬元。這一次寒冬期持續了很久,2015年更是進入“冰河期”。鋼鐵賣出白菜價,柳鋼出現1980年來的首次虧損。

降本、降耗、增效,面對挑戰,柳鋼拿出了應對舉措。有的人在這時,離開了柳鋼,但呂增明一直看好柳鋼的發展前景。“柳鋼船大經得起風浪,作為一名員工應該做的是在自己崗位上盡職盡責。”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经验”模式到自动化模式,柳钢三代“钢铁人”的变与不变

《鋼之琴---奏出柳鋼最強音》 黃繼文 攝。圖片來自“柳鋼報”

“開拓另一片天地”

無數和呂增明一樣看好柳鋼的未來,立志與共度難關的柳鋼人,近年來又迎來了柳鋼全新的發展格局。

經過61年的發展,柳鋼版圖越來越大,擁有柳州本部和沿海兩大生產基地,年營業務收入800億元以上;成為中國華南、西南地區乃至泛北部灣經濟圈最大、最先進的生態型鋼鐵強企。

2018年,柳鋼實現利潤103億元,超過公司前58年淨利潤總和,成為廣西首個年利潤超百億元的國企。

今年,是呂增明成為柳鋼人的第33個年頭,女兒呂欣沂大學畢業後也走進了柳鋼的大門。經過4個月嚴格的質檢化驗理論課程,7月份到質量部新合金樓鋼料檢驗站,在總庫作業點、合金作業點、綜合作業點都留下了呂欣沂跟師父取樣的身影。

「柳州,父辈的旗帜」从“经验”模式到自动化模式,柳钢三代“钢铁人”的变与不变

呂欣沂在取樣。朱柳融 攝

代際的傳承並不意味著工作模式的複製,隨著柳鋼的一步步朝前發展,新一代人在享受到此前所沒有的新成果時,也有了新的使命。

不久的將來,呂欣沂將被派往柳鋼防城港基地項目工作。呂欣沂表示,防城港基地目前正在火熱地建設中,雖然會很辛苦,但向海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她願意為建設防鋼基地獻出自己的青春。

微評柳州報道 記者:朱柳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