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摄影:望月

今年,已经是苏枕书客居京都的第十个年头了,虽说是“客居”,但大家总感觉这个细致优雅的女孩子,本来就是土生土长的京都人。

在日常影视作品或是游记里,京都多少总是一副大气严肃的形象,但是不论在《有鹿来》、《松子落》,还是其他的苏枕书的文字里,京都的风物人情和细碎的烟火气都足够打动人,可以说只要你喜欢苏枕书的文字,那就很难不会爱上京都,反之亦然。

已经在京都居住了第十个年头了,京都是个很守旧的城市,这是你选择京都最大的原因吗?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摄影:望月

我选择京都的原因如下,一来憧憬日本古典文学中的“平安京”,二来对传说中的京都的学问非常感兴趣,三是我不喜欢长居东京那样大城市。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其实所谓守旧只是京都的一个面向,京都还有很潮流的一面,常常被人忽略。京都人消费的咖啡量据说是全日本最高,京都有无数有意思的小咖啡馆,京都的艺术创作者也很活跃。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枕书京都家中一隅,她经常担心地震,也担心被书的妖怪吞噬。不过目前的问题是旧书导致的过敏,她说:“没事,我猫毛也过敏,但我还是非常爱猫。”(摄影:望月)

你在你的很多书里都配过自绘的水彩画,你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会画画的?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有鹿来》

少年时期学过一段时间国画。我摄影技术很一般,因此把画小画儿当成一种弥补方法,类似于“示意图”。

听说你喜欢为来京都玩的朋友手绘地图?能不能和我们分享其中一幅,顺便告诉我们你最爱的京都游玩路线?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我热爱地图,也喜欢画地图。我曾经为《有鹿来》画过两幅地图,其中有一幅《日常最熟悉的空间》。

我在京都其实没有怎么游玩过,但我会根据朋友们不同的需求推荐我心目中的线路。如果喜欢旧书店,那么我会推荐三条河原町、寺町通一带;如果想四处散步逛逛,那么我会推荐这条由南至北的线路:青莲院、平安神宫、南禅寺、永观堂、哲学之道、洛北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地方不一定一天可以走完。

马上就是红叶季,会去“红叶狩”吗?今年打算去哪里呢?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真如堂的红叶

不论红叶还是樱花,我都没有特意去看过,因为平时比较忙。经常去家附近的真如堂散步,虽然不是著名的景点,但那里也有很好的枫叶,周围的居民很喜欢。

京都有哪些地方,适合呆上一整天?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安宁的寺庙、京都府立植物园、僻静的咖啡馆(呆上小半天可以,整天的话最好还是带点活儿去干)、大学图书馆。

我喜欢植物,小阳台上种了不少。平常一有空就会去附近的真如堂散步,熟悉那里的许多植物。哪怕在夜里,也能循着月光找到。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苏枕书式的“京都一日”

《尘世的梦浮桥》里,你记载了很多日本近世和近代的“旅人”,你为什么会想到以“旅行”为线索,现实中的你喜欢旅行吗?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日本人自古就非常喜欢旅行,江户时代庶民也有旅行的传统。现在一些挤满游客的景点,比如京都的东福寺、伏见稻荷大社,在江户时代也是人山人海的热门景点。

我心里比较喜欢旅行,但生活忙碌,很少有旅行的机会。大部分旅行都是趁调查资料或者开会之便顺道完成的。

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新书《岁华一枝》?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岁华一枝》被称为她从文学写作向学术写作转向的“转型之作”,事实上,学院生活才是她的主业,她也发表论文、从事学术翻译,今年还做了《尘世的梦浮桥》精装典藏版

《岁华一枝》是过去五年间关于日本文化、中日文化交流、书籍史一类题材的随笔合集。可以理解成我认识日本、观察日本、探讨中日文化异同及交流的读书笔记,但可能很多题目都比较偏僻。

现在大家阅读习惯都变得碎片化,或者甚至就不读书,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是么?我看大家都很爱看书的样子,孔网、多抓鱼都很繁荣,这些年市场上也有很多不错的书。要说碎片化或不读书,也许是大家太忙了?

你在《京都如晤》里分享过很多书信来往,你觉得书信和即时通讯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摄影:望月

我确实有写信(手写)的习惯,其与即时通讯的本质区别有:1. 载体不同,2. 更便于作为资料保存,3.书信的形式一般比即时通讯更严肃郑重些。

如果我是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普通人,大河剧是不是比较好的入门途径?如果是的话能否推荐一下你喜欢的大河剧?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近年的大河剧都比较一般,我不忍心推荐。如果对江户后期至明治初年的历史感兴趣的话,我推荐《笃姬》。此外,更早年的《葵 德川三代》是很优秀的表现江户初期历史、文化的剧。

除了日本,你会去欧洲或者北美旅行吗?(日本以外的地方)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日本之外,我仅去过美国、韩国这两处外国,还大多是因为开会。旅行对我来说非常奢侈,如果有闲暇,我也想“万水千山走遍”。我对中亚也非常感兴趣。

曾在冰天雪地的假期携眷自费去韩国考察古迹,同行的眷属在寒风中小心翼翼提议:“我们下次冬天出去旅行,能不能泡温泉?”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无论去哪个国家,逛旧书店都是少不了的,带来的快乐最浓烈,对随身财产(腰包)的冲击也最巨大。

经常会在你的社交网络上看到猫,你觉得猫在你生活中是什么样的存在?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苏枕书常用“一家猫”来形容家中成员

在我没有出生之前,家里就有猫,我是在有猫的环境里长大的,因此也找了喜欢猫的丈夫。现在我北京家里有两只猫,白小姐(11岁)和金泽(2岁)。猫是我的家庭成员,我的快乐之源,我努力搬砖的理由之一。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玄米与白小姐

日本文艺里经常有猫登场,浮世绘、志怪小说、近代以来的各色新小说,爱猫的人很多,所以那种题为《作家与猫》的杂志书能编好多。不过日本也很有追捧品种猫的风气,以人类视角的“可爱”去定义猫,开一些榨取猫之“可爱”的咖啡馆,满足人们浅薄的欲望。

你爱酒吗?京都有什么适合买醉的地方?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在京都度过十年?

这是夏初,苏枕书与库索一起去“神马”,为了养生,她喝了很多柠檬气泡水。


我年轻时喜欢喝酒,可能是青春期残存的叛逆。现在不太喝,因为容易过敏,也因为生活很忙碌。

我不赞成买醉,于健康不利(人近中年,频繁考虑养生)。

不过小酌怡情很不错,京都的居酒屋和咖啡馆一样多如繁星,闪烁神秘。入夜后,随便潜入一家都可以。我家附近有一家叫做“電球”的小酒馆,店主人是话剧创作者,九零后,精通各种酒,做的下酒菜也好吃。店面虽小,总是客满。

毕竟,如果可以,谁不想在京都住上个十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