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肖申克的救赎》可以长期霸占影史上第一的宝座?

老万


如果比较的是一部电影的质量跟艺术成就的话,《教父》《公民凯恩》等很多影片才是名列前茅的。但是为什么《肖申克的救赎》能长期占据榜单之首呢,因为这部电影击中了所有人的痛点--对自由的渴望。

与《教父》《公民凯恩》不同的是,《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故事。这种类型的人物就生活在你我之间。而影片中人物失去自由的起因,现在来说也是十分常见,老婆出轨。而教父呢,人物是黑帮老大,故事讲述一个男人的的成长。但是首先人物设定已经拉远了几乎全部观众的投射同理心。《公民凯恩》同样如此,人物是商业大亨,人设与观众距离同样遥远。所以,《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倒霉男主更加的亲民。

然后就是故事。男主含冤入狱,出狱似乎遥遥无期。从黑发熬成了白发。然而就在这漫长的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的刑期内,男主在狱内受尽屈辱折磨,受尽等待的煎熬,但却是矢志不渝,每当夜幕降临,囚犯纷纷倒头睡去之时,黑暗中总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手持一把小小的铁锤,悄无声息的从墙壁上扣下一片一片的墙壁,开凿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自由之路。

这种坚持,这份执着。令人动容。观众看了之后不仅陷入沉思。如此艰难的人生,竟然没有放弃,你我面前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呢?所以说,人物与其故事,相当的励志,非常的正能量,给人很大的启示,即使面临生活的不公与命运的磨难,只要坚持,只要不放弃,总会有实现自由的那一天。尽管这一天可能等待的时间很长,但总会到来。

所以,为什么《肖申克的救赎》能够长期占据榜单之首,是因为这部电影是人们心目中的一个灯塔,在生活的海洋中为人们指明方向。


Pop电影


这部电影上映至今已有24年之久,它就像是一坛深埋在地窖的老酒,随着时光的流逝,越发醇香。国内的豆瓣和国外IMDB无一例外给出非常高的好评和排名,近年来排名一度超过《教父》稳居排行榜第一。

其实《肖申克的救赎》在上映之初并不尽人意,票房一般,虽然得到7项奥斯卡最佳提名,可依旧无法遮掩它没有得到一个奖项的尴尬,其原因就是这部电影属于慢热型,压抑的监狱题材不符合那时代人的精神追求,那个浮躁的年代大家都在摇滚和呐喊,所以当它遇到以右派价值观为主题的《阿甘正传》时,注定要失败。美国是个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国家,《阿甘正传》这部影片正好满足他们这种偏好和情感诉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你去看两部电影,我觉得《肖申克的救赎》给我带来的思考会更多。《阿甘正传》只是一个励志故事,但《肖申克的救赎》则不一样,它带给你的是对自由与希望的思考,是自我的救赎。所以我认为它败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当时的人和国情。

下面我来浅析一下为什么它可以排行影史第一?影片剧情循序渐进,不断重建和假设,有内涵有深度,有寓言性的伏笔和较强的鉴赏空间,依靠肖申克监狱这个小载体,把监狱里的人的不同遭遇以及监狱当权者的黑暗,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的淋漓尽致。

上世纪40年代,美国正处于战后的恢复与高速发展期,随之而来社会的矛盾也越来严重,法律的不健全,制度的僵化和掌权者的贪婪及政府的无作为,都在腐蚀着这个国家,使人感到绝望和无助。

《肖申克的救赎》用贯穿电影的两大主题“自由”与“希望”救赎了被“制度化”的肖申克监狱所有人,安迪则是上帝的化身,他的到来给瑞德和肖申克监狱所有的人带来希望和自由,即使身陷监狱依然不忘自救与帮助他人。当安迪从淤泥里爬出来仰天长啸的那一刻,安迪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我认为这部影片久经不衰和排名影史第一的原因是它引发我们对人性最基本的思考和认知,还有就是故事的结尾符合大众的预期。


影士禾木兄


很遗憾,《肖申克的救赎》并不是影史第一的电影,并且,在权威的电影排行榜里,《肖申克的救赎》不但不是第一,连前10都不一定能排的上。



会误以为《肖申克的救赎》是影史第一,实际上是一种说法上的错误。

《肖申克的救赎》的第一,是在美国的电影网站IMDB上评分第一,在咱们中国的豆瓣上综合评价也排第一,尽管如此,和影史第一还是不一样的。


《肖申克的救赎》成为IMDB的第一也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当初《肖申克的救赎》只是IMDB的前三,还不是第一,当时第一的是《教父》。2008年诺兰导演的《黑暗骑士》上映,许多影迷疯狂地给它刷分,把《黑暗骑士》送上了第一的位置。



这引起了《教父》影迷的不满,于是他们一边给《黑暗骑士》刷差评、一边给排在后面的电影刷好评,结果《教父》没能重回第一,反倒是排在后面的《肖申克的救赎》成为了第一,这一当上第一,就一直当了下去。


事实上,会觉得《肖申克的救赎》是心中第一电影的一般是普通的观众,因为《肖申克的救赎》比较偏主流,看的人多。

但是如果去翻看各大权威的电影杂志评选出来的影史第一,无论是影评人、导演还是演员,你会发现他们选出来的基本上也就是《公民凯恩》、《教父》、《迷魂记》、《八部半》、《东京物语》、《游戏的规则》、《日出》 、《2001太空漫游》《日落狂沙》、《持摄影机的人》这些,其中除了《教父》看的人多,其他的作品又有多少人看过呢,也许有,但是肯定不能和当年在奥斯卡上和天之骄子《阿甘正传》竞争的《肖申克的救赎》多,因此《肖申克的救赎》才会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影史第一。


当然,虽然《肖申克的救赎》并非影史第一,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绝对的佳作,这部电影由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作品,在《四季奇谭》中收录的小说改编而成。


片中展示了剥夺人自由、使人变成其中的麻木一员的监狱作为电影的场所,以主角安迪的经历宣扬了“自由”和“希望”两大主题,受到了观众们的疯狂喜爱,在IMDB上,有超过160万人为它投票,将它选为第一名。


所以,就算《肖申克的救赎》不是影史第一,也阻止不了它成为大量观众心中的第一呀。



陈亦飘


首先要问,有真正的影史第一吗?

AFI美国电影学会2007年评定的百年影史百佳里,第一是[公民凯恩];


《帝国》杂志2018年评定的百部最伟大的电影里,第一是[教父];


BFI英国电影学会2012年评选的50部影史佳片,第一是希区柯克的[迷魂记]……


各执一词。“影史第一”,谁都没有资格评选,但谁又都有资格去评选,原因是同一个——看电影是一件太私人的事情。

至于[肖申克的救赎],很难看到它在任何一个传统媒体的榜单上,被评选为影史第一。它常年占据的,是各大评分网站的第一。

或者可以说,它是“互联网影史第一”。

它在IMDB如何登顶的故事,广为流传。

IMDB原本的头名,是[教父]。[蝙蝠侠:黑暗骑士]上映前夕,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影迷,开始为这部电影打高分,同时将[教父]的评分拉低。

[教父]的影迷奋起反击,以同样的操作对待[黑暗骑士]。你来我往之后,原本的第三名,[肖申克的救赎]登顶。

虽然有这么个插曲,[肖申克的救赎]成为互联网上最受人喜爱的电影,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偶然,毕竟此后多年,它仍然稳居第一。

而且,不止是IMDB或豆瓣,英国一家民意调查网站,也在2015年做了问卷调查,发现英国网民最爱的电影,也是[肖申克的救赎]。

在上映之初,它在评论界的反响平平。

比如《洛杉矶时报》就不客气地评论道:“它讲述着希望和友谊,又充斥着难以言喻的暴力,只想说服观众,他们看到的东西不是一大坨棉花糖。”

它的票房也不好,花了2500万美元的制作费,仅收2834万美元的票房。

它和昆汀的[低俗小说]同一天(10月14日)开画,而后者从5月拿下戛纳金棕榈以来,就口碑爆棚,备受期待,自然收割了更多票房。

还有[肖申克的救赎]后来的“宿敌”,[阿甘正传],同年7月6日上映,听起来有些日子了,但[阿甘正传]受欢迎到,热映了42周才下映。此时是它上映的第14周,这才哪到哪呢,且热乎着呢。

直到得到奥斯卡提名,[肖申克的救赎]才稍稍缓过劲来。但它真正的反杀,要从三年后,1997年开始。

1997年,华纳下属的特纳电视网,开始在电视上播放它,铺天盖地播放它。主角之一摩根·弗里曼说,“有人形容,任何一天,只要你打开电视,就能看到[肖申克的救赎]。”

美国国会图书馆称,它和[绿野仙踪]、[生活多美好]一样,都是史上被观看次数最多的电影,虽票房惨淡,但电视放映,都助了它们一臂之力。

与这两部电影不同的是,[肖申克的救赎]在电视上播放的1997年,也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起点。这让它在评分网站上,有了更广泛的影迷基础。

以上都是外因。

那么从[肖申克的救赎]本身看,它为什么能在互联网上收获如此多的好评?

说回之前英国民意调查网站的问卷。

那次调查相比豆瓣、IMDB的数据,更为系统。它显示了,在不同年龄段、性别等统计学分组中,[肖申克的救赎]都不是第一。

比如[星球大战]和[低俗小说],在18-39岁年龄组里排名相当高;[乱世佳人]则是高龄组的最爱。

但只有[肖申克的救赎],在几乎每个年龄段里,都在前15中,占据一席之地。

[肖申克的救赎],做到的是一种平衡。

很多电影,都在某些趣味点上做到极致,因此受到一部分人的狂热追捧,在另一些人处,可取之处却不多。

而[肖申克的救赎]所宣扬的希望、友谊、自由、梦想,是任何年龄、任何性别、任何文化背景的人,都难以拒绝的。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最美好的,而美好的东西永不消逝。”这几乎就是[肖申克的救赎]成功的原因:它所歌颂的东西,永远也不会消逝,在任何时代任何人群中,都有回响。

更重要的是它的表达方式。

不妨将之与[绿野仙踪]、[生活多美好]比较。它们同样,都有一个光明的结尾,歌颂善良,歌颂希望,歌颂爱。但影片里,又若有似无地有一种情绪:苦闷。

[肖申克的救赎]里,人们被监狱的铁门困住,自由显得遥不可及。安迪(蒂姆·罗宾斯饰)说,“要么忙着去活,要么忙着去死。”

[绿野仙踪]中,桃乐丝(朱迪·加兰饰)被龙卷风吹走,找不到回家的路,到哪里都只是过客。她说,“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和家相提并论。”

[生活多美好]中,乔治(詹姆斯·斯图尔特饰)总是无私助人,自己却走投无路,决定自杀。

他绝望地向上帝祈祷:“亲爱的天父啊,我不是个总祈祷的人,但如果你真有灵,听见我的希望……为我指明方向吧,为我指明方向吧……”

每个人都会有苦闷的时刻,正是这种情绪,让人心有戚戚焉。而在这种情形下,不放弃希望的结尾,也更令人暖意融融,灵魂共振。

这就是为什么[肖申克的救赎],能在互联网上,成为“影史第一”。



看电影杂志


《肖申克的救赎》最多只是IMDB和豆瓣评分第一,翻遍各类电影榜单,从没见过将《肖申克的救赎》排在影史第一的,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

认为《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这些电影可以排进前十的,大多是入门级别的影迷,如果你看过1000部电影了再回头想想,一定会觉得自己很可笑。



在这里无意引发战争,但在各大权威排行榜上,《肖申克的救赎》甚至进入不了前100,这不是因为《肖申克的救赎》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伟大的电影实在太多了。

经常进入各类影史榜单的导演是斯坦利·库布里克、奥逊·威尔斯、费德里科·费里尼、马丁·斯科塞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维托里奥·德·西卡、安东尼奥尼、杨德昌等等伟大导演。

经常进入影史榜单前列的是《公民凯恩》《迷魂记》《日出》《东京物语》《八部半》《偷自行车的人》《教父》《2001太空漫游》《教父》《晚春》《精疲力尽》等等伟大的电影。



可能会有人反驳我了,说我装,但你反驳之前想想,电影自发明以来已经有100多年,这期间有过多少次电影运动,产生过多少伟大的导演和作品,而自己又知道多少。

知乎上前段时间有个收费很高的live,主讲人是一个我很尊敬的影评人,讲的标题赫然写着《肖申克的救赎》为什么是影史第一,我是非常失望。

他这是明摆着迎合观众,推销自己的课程,《肖申克的救赎》影史地位难道他不知道?说白了是在利用大家的情绪做营销。

我承认《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辛德勒的名单》都是好电影,我自己也喜欢看,但这些电影并不能排在影史前列。

同样的,我也认为《活着》《鬼子来了》这些电影是华语电影中的经典,但华语电影的前几名,永远是《神女》《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一一》。



小编不是为了吸引眼球才特立独行,只是看不惯互联网上的无脑吹和无脑黑。

如果对我的观点不赞同,咱们大可以认认真真的讨论交流。

记得一位前辈说过,作为影迷,千万不可骄傲,不能装,因为分分钟可能被别人打脸,这个世界好电影太多了,在没达到一定阅片量之前一定得谨慎。


迷影生活


说到电影。我只服教父。下面比较三部基本上都在说男人的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我看了五遍上下,毫无疑问,很经典,黑暗骑士看了八遍上下,毫无疑问,也很经典,直到后来教父看了十来遍,我才发现,排名第一的,只能是教父。

肖申克的救赎讲的是希望,信念,二者让人在绝望中生存,在绝望中反击,并在绝望中胜利。此片胜在主题。表达了一种在绝望的环境中不放弃希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并奋起斗争最终战胜绝望取得胜利的中心思想,对观看者影响不可谓不大,此片能够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经历的风浪越多,看后越能够感同身受,越能够发人深省。很多初出茅庐的小牛犊在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之后看到此片往往能够热泪盈眶。作为电影,它很成功。

黑暗骑士讲的是正义与邪恶的相对性,完美的将超级英雄电影的主题上升到哲学思考的高度,不得不佩服诺兰,说一句题外话,诺兰是我最喜欢的导演,诺兰出场,必有佳作,而其风格必独树一帜。黑暗骑士中的小丑,成为了史上最有魅力的反派,这种魅力,不在于手段,不在于智商,不在于情感,而在于信仰。这是一个毫无人性的杀手,做任何事情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终其所有,只为一件事,打倒正义,打倒蝙蝠侠,有些人杀人放火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名利,不是为了报仇,只是为了看人间变成地狱。小丑是有信仰的,他相信人类如果没有政府,没有制度,只有回到原始社会,才能真正的人人平等。这难道不是很多大思想家,哲学家一致认同的么?事实上,与其说蝙蝠侠是主演,不如说小丑才是最大的亮点。真正的悲剧,其实是蝙蝠侠。不顾自我安危,除暴安良,为惩恶扬善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布鲁斯,却被视为高谭市第一大罪犯,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性的扭曲,当所有人站在法律的一边,法律却只能靠蝙蝠侠,这是政府的悲剧。小丑和蝙蝠侠本惺惺相惜,没有蝙蝠侠,小丑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小丑终其一生就是要证明蝙蝠侠舍命维护的正义,其实就是一个笑柄。很明显,小丑最后成功了,邪恶战胜了正义。蝙蝠侠一败涂地,为了所谓的正义,又背了最大的锅,成为众矢之的,成为了所谓黑暗中正义的骑士。同样,作为电影,黑暗骑士也很成功,而遗憾的是,大多数影迷们给这部电影打高分只是因为他们喜欢小丑,喜欢这样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或是喜欢蝙蝠侠,无外乎心中都住着一个他,并没有体会此片所蕴含的深意。用一句话讲,蝙蝠骑士最大的成功在于意外。当然,再说一遍,作为电影,它很成功。

但我觉得,跟教父比,以上两部还是略逊。教父被很多人说成是男人的圣经,事实上,深思熟虑之后会发现,何尝不是女人的圣经?不同于以上两部,这部电影表面上就是男人间的打打杀杀,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为了权利尔虞我诈。但这部电影深刻的透析了责任二字的具体含义,同时围绕责任这一思想主线展开了人生百态,是可谓众生相。你会发现,电影中每个人的表情,都可谓经典,尤其教父本人,每一个神态,举止,都蕴含了无数话语,看似平淡,却是饱经风霜阅人无数吃尽苦头后的为人处世的老套,霸气侧漏又魅力无比。电影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拿出来做一个具体的分析,因为众生相里,人人都是教材,深刻剖析之后总会在现实中找到原型,这是本片在塑造人物上的成功。而本片最大的成功在于主题,责任。这也是众多男人为之倾倒不能自拔的缘由,在教父眼中,对家庭的责任永远放在所有事情的第一位,也正是这种责任,让两代教父均为之耗尽毕生心血,一代教父终其一生建立了家族势力,二代教父终其一生只为让家族事业合法化。为此,不惜一切代价。此片可讲之处太多太多,人世间忠、孝、情、仁、义、奸、诈、利等等皆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此不一一赘述,此片如此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包罗万象而又有血有肉的主题,二是两位奥斯卡影帝无与伦比的演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部电影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

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赘述。总之,论第一,教父当之无愧。


第一墓


这是一部关于救赎之道的电影,豆瓣评分高达9.5分,单从如此高的评分就知道这是一部巨大成功的电影,笔者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又看了一遍这部电影,于是激发了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力。

与我同感的是,很多影迷都会说这是一部看完让你还想再看一遍的电影,结尾的震撼,剧情的几乎完美,台词更是让你回味无穷。

我还记得高三快毕业时,一位学长对我很认真的对我讲:“这部电影你一定要看啊。”他用尽了他所有赞美的词来形容这部电影,第二天我就抽时间将这部电影看我完了,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赎》,还是碟片时代,那时候还没有手机,只有对着PC或VCD,不过那时我只是单纯的觉得这是一部好片,一部不会令人失望的电影,说有多大的震撼都是假的。

不过现在继续看了一遍,所产生的震撼远比第一次看时强烈。我不知道这部电影是不是因为压力而觉得更有味道,还有因为年龄的成长而读懂 了里面想表达的东西。

回到电影本身,这部电影无论是演员的演技还是拍摄的方式都非常的不错,画面感期待感还是很强的。

主人公安迪经历了19年,终于完成了伟大的越狱,我至今都记得,他爬出黑暗、漫长、肮脏的坑道,迎接自由之雨的那一刻。没错,那是我最爱的镜头,因为他呼吸的是自由的空气。而在这之前的忍辱负重,经受炼狱,也是在体验另外一种人生。就像瑞德说的,你会说他做这些是为了讨好看守。或者也许是为了同我们搞好关系。而我则认为他只是为了再度体验一下正常人的感觉,哪怕只是为了短短的片刻。

自从1994年弗兰克-德拉特将它搬上荧幕之后,这部电影就和《教父》一直争夺IMDB第一的位置,而近些年来,这部电影更是蝉联影史第一。有时候,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本片能够被这么多人认可?它究竟向我们传达了什么?而在我看来,传达的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两个个要素:希望与自由,也可以诠释为:梦想与救赎。

当然这样一个主题并不是生拉硬拽的放进观众的意识里,而是像电影中的那句台词:“肖申克监狱中的犯人人人无罪”一般,讽刺性地让我们记住了自由。当我们回头看这部电影中有关自由的阐述时,我开始觉得,所谓的自由即是希望的土地,而一个没有自由的土壤,就不会有希望的种子,Andy也在片尾给Red的信中说到:“希望是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永不消逝。”而这一段话正好适用于本片为何被众人认可为“影史第一”。


巴适影视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好电影,但它并不是在1994年上映后就排IMDB第一的。

事实上,直到2008年,常年排在IMDB第一名的是《教父》。那么,当时发生了什么,导致榜首易位了呢?简单地说,是《蝙蝠侠:黑暗骑士》和《教父》的粉丝互黑,鹬蚌相争,使得《肖申克的救赎》渔翁得利,排到了第一名。

2008年,《蝙蝠侠:黑暗骑士》上映。这是一部质量很高的电影,片中最出彩的是反面一号小丑,其扮演者希斯莱杰的意外死亡,更使得该片成为他的绝唱,进一步增加了影片的话题性。这些都使得该片受到了大量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捧。这些影迷开始疯狂地在IMDB上为黑暗骑士刷分,并且有部分极端者开始刻意给教父打低分。终于,黑暗骑士的排名超过了教父。这引起了教父粉丝的不满,教父的粉丝通常都是年纪比较大的老影迷,和黑暗骑士影迷正好是两个群体,他们也展开了反击。就这样,双方开始互相给对方的影片打低分,而最后的结果就是: 《肖申克的救赎》在上映后的十多年以后渔翁得利成为了IMDB排名第一的影片。


qrvm


要进来、先把希望留在门外——但丁
这个问题我想我最有资格回答、我还记得大一的一个暑假我偶然看到这部电影之后、从大一到大学毕业我翻来覆去看了20多遍!我清楚地记得之中的每一个情节、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好像就只有十分钟一样、熟悉且深刻、安迪与众人的格格不入、监狱里的贪婪和残忍、布鲁克斯被体制化而自杀、以及瑞德和安迪的深厚友谊、

我想这电影应该是围绕着“自由和希望”来写的、在此之中的众人都不知道何为希望、何为自由、安迪说:“有些东西在心中、是高墙所关不住的”、大家都不明白是什么、

安迪在高墙之下对瑞德说:“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我简单点说吧:“人活着总要做点什么反正只能二选一、忙着死或者忙着活”

之后安迪开车敞篷车向太平洋驶去、 留下的还是原来那个肖申克、心若是牢笼,处处为牢笼,自由不在外面,而在于内心、有些鸟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每一片羽毛都太自由了、

布鲁克斯被体制化了、假释后自杀了、瑞德说了一段话:

“这些墙很有趣、刚进来的时候、你痛恨它、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离不开它、这就叫体制化”

如果瑞德没有答应安迪的承诺、会不会也想布鲁克斯一样无法适应外面的生活而自杀呢?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我想这就是这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的原因、

最后说一句: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老橡树下的那封信上说、心怀希望是好事、也许是最好的事、心怀希望就永远有希望!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喷子走开…


一个迷人的少年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我格调低,很多美国大片别人都说好好看好有内涵好有高度什么的,但我都看一会就觉得没有兴趣,索然无味,犯困瞌睡,但这部电影我还觉得挺好看的,看了三遍左右,每次都看完,而且觉得有意思。另外,怦然心动 冰河世纪 还有 教父 我也觉得挺好看的。对了,还有楚门的世界,我也觉得很有意思。盗梦空间也不错。但阿凡达,金刚狼,还有好多,比如海上钢琴师,灰姑娘,饥饿游戏等等,这些别人觉得超级好看的,我都索然无味。当然,可能跟我英语不好品味有限有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