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裡關羽私放曹操,自以為自己義薄雲天,卻不知是被人下了套

關羽,以重情重義著稱,他恩怨分明,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關羽在戰場上留下了不少佳話,但是,他曾做過一件事,備受爭議。這件事就是在華容道義釋曹操。關羽本人認為情義大過天,因此才會釋放了曹操。然而關羽不知道的是,在這件事情上,是有人給他下了套。

三國裡關羽私放曹操,自以為自己義薄雲天,卻不知是被人下了套

赤壁一戰之後,曹操大敗。曹操率領殘兵敗將狼狽逃命,一路上連遭伏兵劫殺,最後只剩三百餘往華容道走去。突聞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過,大將關羽提著一把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了曹軍的去路。

關羽見曹操現今如此狼狽,想起了當年曹操對他的恩情以及後來的過五關斬六將之事,一時間,心中的大義超過了理性。於是,他勒回馬頭,命眾軍四散擺開。關羽放了曹操一馬,留住了他的性命。

關羽這般重情重義的人,面對昔日有恩於他的曹操,一定會放走他。那麼,當時的劉備的軍師諸葛亮,會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嗎?非然,諸葛亮早就知道關羽會在華容道放走曹操。因此,諸葛亮早在關羽出軍之前,就讓他立下了軍令狀,從而撇清了自己的關係。那麼為什麼諸葛亮一定要關羽前去華容道捉拿曹操呢?

三國裡關羽私放曹操,自以為自己義薄雲天,卻不知是被人下了套

這一點,完全是站在劉備的立場上,為劉備鋪後路。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各國都想戰勝敵國,統一天下,其中,就數吳國和魏國最為強盛。吳國由孫權全權掌控,魏國的最高奠基人便是曹操。

曹操作為最為強勁的領導人之一,是吳國孫權的眼中釘。赤壁一戰,大大挫傷了曹軍的銳氣,使得曹操統一天下的機會盡失。這一下,就是吳國的好時機。吳國一定會將矛頭對準曹操,趁此機會打擊曹操,雙方一定會展開一番較量。

那若是曹操死了呢?魏國一定會上下渙散,無心打仗,從此一蹶不振。這樣,就便宜了吳國,使得吳國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之後,吳國就會將目光放到劉備身上,一心一意地對付劉備。當時的劉備,也僅僅只是佔領了荊襄九郡。

與吳國相比,當時的劉備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貿然殺掉曹操,就是引火上身。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之下,留下曹操才是萬全之策。

三國裡關羽私放曹操,自以為自己義薄雲天,卻不知是被人下了套

曹操的存在,有助於平衡各方勢力,使得吳國二者不得兼顧。吳魏的鬥爭,會給劉備帶來一定的準備時間。坐看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這是有利於劉備政權的發展的。曹操敗走華容道,諸葛亮猜準關羽會放曹操一馬,但還是讓他去了。這是利大於弊的。

而關羽也是始終沒有明白,這是諸葛亮給他下的一個套。諸葛亮特地讓他去華容道擒拿曹操,還將自己的責任撇得一乾二淨。諸葛亮看中的,就是關羽的重情重義,也只有關羽,會念在昔日舊情上將曹操放走。若是換做別人,早將曹操殺了領功了。這一切,都是諸葛亮的安排,都是他的智慧。

三國裡關羽私放曹操,自以為自己義薄雲天,卻不知是被人下了套

聰明如諸葛亮,從開始之初,就以劉備的利益考慮各項事務,在為劉備鋪路。他每一步都不曾走錯。他一步一步地擴大劉備的勢力。諸葛亮為了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以說,諸葛亮是一個完美的軍師。劉備也正是依靠著諸葛亮,取得了不少戰事的勝利。劉備能夠得到最後的成功,諸葛亮有很大一部分責任。難怪劉備曾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參考文獻:

《三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