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華:黨的女兒照心田,還藝於民映夕陽

眼前的田華已經91歲了,她滿頭銀髮,步履穩健,神采奕奕。初次相見是在她家中,裝潢樸實,牆上隨處可見老照片,從藝術到生活,每個階段的回憶都盡收於此,櫃子裡也珍藏著各類獎章。

即使到了現在,田華依舊手寫工作日記,近期的工作安排也是密密麻麻。龐學勤的兒子龐洋經常和田華有接觸,“每逢重要節日、重大紀念活動,以及有益於行業的活動、賑災義演,她總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對這些有意義的活動她從來都是責無旁貸的。”田華說:“我沒離開時代、沒離開生活、沒離開人民,所以自己這顆螺絲釘還沒有完全老化,我要盡最大努力發出光和熱。”

田华:党的女儿照心田,还艺于民映夕阳

田華

原名:劉天花

出生地:河北省唐縣

生日:1928 年8 月3 日

工作單位:八一電影製片廠

田华:党的女儿照心田,还艺于民映夕阳

童年貧苦積累表演素材,做場記背熟臺詞

田華原名劉天花,1928年,她出生在河北省唐縣一個窮苦的農村家庭,家中6個兄弟姐妹,田華排行第五。她從小就學會了各種農活,洗衣、做飯、推碾子樣樣在行。天性樂觀開朗的田華從來不喊苦喊累,後來她回憶,小時候的困難日子給她的表演帶來了無限的素材和創作靈感。

12歲,田華報名參加抗敵劇社,成為兒童舞蹈隊的一員,開始接受黨和軍隊的培養,她的名字田華就是當時的汪洋副社長替她改的:“當時劇社活動特別多,慰問戰士、群眾宣傳、駐地教歌、開辦識字班等等,給我提供了很多學習進步的機會。記得第一次正式演出是慰問參加百團大戰的革命隊伍,在一個舞蹈的最後,我爬上梯子向凱旋的抗日官兵敬禮,直到最後一個士兵通過,胳膊都舉酸了,但是我心裡特別高興、驕傲,因為這是我參軍後的第一個正式角色。”

16歲那年,田華入了黨。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部隊打到哪裡,田華就跟隨著抗敵劇社演到哪裡,為部隊官兵、駐地群眾演。1945年,大型歌劇《白毛女》在延安首演,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據地各個劇社都計劃排演這部劇,劇中靈魂人物喜兒的選角更是各個劇團的重中之重,已經在劇團嶄露頭角的田華積極報名,一試就被選上了,但沒想到,就在她滿心歡喜為出演喜兒做準備時,卻得知團裡把她換了下來,起用比她看起來更成熟、更年長的王昆來演。

雖然沒有演成喜兒,但田華並未灰心喪氣,她主動提出來要為這部劇當場記。看著王昆在臺上排練,田華就在下面跟著學,劇一排完,她基本上都把臺詞背熟了。

天生質樸演喜兒成經典,“黨的女兒”成心語

四年之後,東北電影製片廠準備將《白毛女》搬上銀幕,正在全國範圍內海選女主角,田華依舊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對於她的出演,起初也有很多爭議,說田華不太上鏡,即使不少人反對,但《白毛女》導演王濱和水華卻堅持要用田華,因為她身上有種農村女孩特有的質樸氣質,他們認為容貌的問題可以通過化妝修補,但氣質的問題沒有辦法改變。果然,當田華梳著碎劉海,扎著頭繩的形象出現,大家不禁感嘆“這不就是喜兒嗎?”飾演喜兒時田華特別用功,她按照自己的理解給喜兒寫了幾十頁的人物小傳。

1950年《白毛女》上映,隨即引起全國觀眾的共鳴,田華也因此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大眾電影》雜誌曾做過一次統計,在1951年至1958年間,《白毛女》的觀影人數在新中國成立後上映的所有電影中排名第一。

1958年,田華在影片《黨的女兒》中飾演共產黨員李玉梅,這個角色讓她成為“ 黨的女兒”的代名詞。

田华:党的女儿照心田,还艺于民映夕阳

田華在《黨的女兒》中飾演李玉梅。

生於北方、工作也都在北方的田華其實根本不瞭解南方人民的生活習俗,但幸運的是,作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的她,在會上結識了來自江西的婦女代表劉友秀和範秀英,她們頭戴黑布梳簪子、穿寬袖上衣肥褲腿、腳踩草鞋的南方婦女形象,讓田華很快建構出了李玉梅的外形氣質。《黨的女兒》上映後引起了極大轟動,連當時很少寫影評的茅盾都破例發表了《關於〈黨的女兒〉》的評論文章,寫道:“田華塑造的李玉梅形象是卓越的,沒有她的表演,這部電影就不能給人以那樣深刻而強烈的感染。”

談及這部已時隔61年的《黨的女兒》,那時創作的每個日夜、每個場景、每句臺詞及所有的大小細節,田華至今仍歷歷在目,“演《黨的女兒》,做黨的女兒”這句話也成為她叮囑自己幾十年的心語。

離休後“還藝於民”,信奉黨的女兒不向錢看

1959年,田華正式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先後參與拍攝了《碧海丹心》、《奪印》、《白求恩大夫》等影片。1990年,62歲的田華告別了從事五十多年的演藝事業,正式離休。雖然不怎麼拍戲了,但國家的重要紀念和慶祝活動、重要節日、重大演出、賑災義演等活動田華都義不容辭地參加,她常說一個詞“還藝於民”。

離休後的她是“ 山花工程”執委會授予的“愛心大使”,和年輕人一道翻山越嶺,把書本、文具和學費交到貧困學生手裡。每當在活動上看到田華的身影,龐洋總是很感動:“ 她沒有一點架子,你說想和她合影,她飯都顧不上吃卻熱情洋溢地來滿足影迷的要求,每次來活動沒有保姆沒有助理,就一個家人攙扶著,她真的是德藝雙馨。”晚年,田華家裡接連出現重病患者,生活壓力讓她並不輕鬆。但這顆“ 老螺絲釘”,有她的驕傲和堅持,她曾說:“ 家裡條件再苦,我從來沒接過廣告,因為我不能讓觀眾覺得黨的兒女向金錢看。”

田華說,作為一名老軍隊文藝工作者,她有自己的精神財富,即使高齡站在舞臺上,她依舊心中藏著對演戲的期待:“別看我到了這個年齡段,一直到現在,我看到銀幕上那些年輕的演員演的角色,我的內心是饞的。”2008年後,滿頭銀髮的田華一有機會就復出銀幕,在《尋找成龍》、《飛越老人院》中她出演的都是配角,但即使再小的角色她都認真琢磨,一直踐行“戲無大小”:“現在你叫我演主角,我歲數確實大了,我很有自知之明。現在友情出演很多,一兩天戲就沒有了,我是演員想演戲,但多了還是不行,畢竟身體條件不允許,如果覺得我能動,就儘量多活動一點。”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