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董事長一年走一萬公里給16個烈士媽媽盡孝 還蓋了「媽媽樓」

7月17日,離天津千里之遙的湖南攸縣正進入三伏天,天氣熱得不行。丫江橋鎮大橋村易世光夫婦,一大早便坐立不安的等待一個人的到來。

這個董事長一年走一萬公里給16個烈士媽媽盡孝 還蓋了“媽媽樓”

上午明媚的陽光中,一輛商務車在家門口停下,車上走下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易世光夫婦跑出去,老人深情的將他們擁在懷中。20年了,擁抱他們的這個老人已經由一個身姿挺拔的中年人變成了一位兩鬢斑白的老者,可他的擁抱依舊這麼有力,這麼溫暖。也正是每年這樣的一個擁抱,讓易世光夫婦逐漸平復了20年前的喪子之痛。

這個董事長一年走一萬公里給16個烈士媽媽盡孝 還蓋了“媽媽樓”

1998年,一場洪水席捲了長江中下游,易家長子易志勇此時正在部隊服役,受命參加抗洪搶險,卻在與洪水抗爭中英勇犧牲。兒子的生命定格在了24歲,什麼都沒來得及,那個孝順懂事的兒子成了牆上的一張照片。中年喪子,這份悲痛讓夫婦倆痛不欲生。

這個董事長一年走一萬公里給16個烈士媽媽盡孝 還蓋了“媽媽樓”

兒子犧牲後的一個月,一個陌生的天津人王貴武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當著兒子的遺像對他們說下了一段話:“易志勇犧牲了,以後我就是您們的兒子,我會關心、照顧你們。”

素昧平生,當時的夫婦倆對他的到來充滿了疑問,哪有人千里迢迢的從天津趕來給人做兒子的?

“有懷疑他作秀,但二十年了,覺得他已經融入了我們的血液。”

這個董事長一年走一萬公里給16個烈士媽媽盡孝 還蓋了“媽媽樓”

20年,這個天津人當初說的話,竟然一一做到了。給家中裝電話、給他們買養老保險、過生日過節問候、陪他們過春節,哪一樣都和親兒子一樣。從當初的懷疑,到現在的血肉相融,易世光夫婦早已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兒子。

這個董事長一年走一萬公里給16個烈士媽媽盡孝 還蓋了“媽媽樓”

後來易世光才知道,這個“天津兒子”是天津銀座集團的董事長,曾在空軍某部隊服役,是一位退伍軍人。除了他們,1998年他還認了其他9位在抗洪搶險中犧牲的烈士母親做媽媽。2008年汶川地震中,他又認了6位媽媽。和兒子同在98年抗洪中犧牲的另一位攸縣籍烈士田華,王貴武也如兒子一樣孝敬他的父母。田華是家中獨子,若不是王貴武這麼多年如兒子一般牽掛關心他們,夫婦倆都不知道如何從喪子之痛中走出來。

這個董事長一年走一萬公里給16個烈士媽媽盡孝 還蓋了“媽媽樓”

“我要在部隊,說不定我也犧牲了。等於他們替我犧牲,我認了他們這些弟弟,我就要替他們來完成未完成的盡孝事宜。”每一次見到媽媽們,王貴武都會這樣和媽媽們說,他只希望媽媽們待他如自己兒子一般平常,不必感謝。

16個媽媽,分佈在8個省,每年王貴武都會用半個月的時間圍著8個省轉一圈,路程加起來剛好一萬公里。

這個董事長一年走一萬公里給16個烈士媽媽盡孝 還蓋了“媽媽樓”

今年見媽媽,王貴武有一個重大的事情要和媽媽們商量,他在天津蓋好了一棟“媽媽樓”,他要完成20年的一個承諾,為媽媽們養老送終,他希望把媽媽們都接過去安享晚年。

當他說出這個願望時,每一位媽媽都潸然淚下:“自己的親兒子都做不到這麼好啊!”

儘管媽媽們不能立刻答應他去天津,但王貴武的“媽媽樓”永遠在等著她們!(全媒體記者:顏麗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