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有尊嚴地活著,是作為家長的目標所在

河南23歲的女孩李亞新患再生障礙性貧血十年了,原本全家靠爸爸掙錢養家,給她治病。但四年前,李亞新的爸爸摔成重傷,失去了勞動能力。

令人感動的是,姑娘在最艱難的時候選擇自力更生。因為她不願意向外人展示窮苦博取同情,願意更有尊嚴的活著。

她在網上學習做牛軋糖的手藝,白天做出香甜可口的牛軋糖,晚上出門擺夜攤。靠著賣牛軋糖,這個孱弱的姑娘一手撐起了家,不僅養活了爸爸,還給掙錢給自己治病。


教會孩子有尊嚴地活著,是作為家長的目標所在


李亞新是柔弱的,常年生病的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蒼老許多,但是正是這樣一副孱弱的身軀裡卻有著一副傲骨,令人肅然起敬。

一個懂得尊嚴的孩子,長大一定不會差。

01什麼是尊嚴

自尊是個很抽象的詞,我們該如何跟孩子解釋什麼叫尊嚴呢?

有尊嚴的人一定是自尊的同時也尊重他人,自尊從字面上來看是自己尊重自己,怎樣做才算是自我尊重呢?

用心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就是尊嚴的來源所在。

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努力完成作業,會贏得尊重;舞蹈班的孩子,認真練習舞蹈動作,每一個動作力爭完美,會贏得尊重;一個吃完飯幫媽媽認真刷碗的孩子也值得尊重。

一個有尊嚴的人,還要富有同情心,懂得維護處於相對弱勢之人的尊嚴。

在日本北海道,有一處名為“上白龍站”的車站,這個車站三年來,每天都只有一位乘客——女高中生原田華奈。

因為乘客太少,日本政府原打算關閉該站。但是經過調查,發現正在上高中的原田華奈每天只能在這一站乘車上下學。於是政府留下該車站,直到三年後原田華奈高中畢業,“上白龍站”完成了使命,正式關閉。


教會孩子有尊嚴地活著,是作為家長的目標所在


正如網友所言,國家如何對待孩子,孩子將來就會如何對他國家。

強弱是相對的,而能互相轉化。個人對於國家來說是弱勢,但在某些緊急情況下,國家也會轉變成弱勢,需要個人的支持。

懂得維護他人尊嚴的人,也是一個人的素質高低的體現。

02謝謝你找回我的尊嚴

曾經看過一篇美文,一個流浪漢造訪一戶人家,向女主人討要吃的。

女主人是個善良的人,家裡的孩子以為媽媽一定會非常大度地施捨,但母親指著門前的一小堆磚說:

“請先把這堆磚幫我搬到屋子後面”。

流浪漢有些氣憤:

“您沒看到我只有一隻手嗎,如果您不願意幫助我,也請不要戲弄我。”

母親沒有生氣,而是俯身用一隻手抓起了兩塊磚。流浪漢有些慚愧,嘗試用一隻手搬完了這堆磚。

母親也給了他應得的報酬:乾淨的水,麵包和20元錢。

流浪漢接過錢,激動地說:“謝謝您,夫人。”

幾年後,流浪漢事業有成,西裝革履來到孩子的家,見到那位讓他搬磚的媽媽,感謝道:

“夫人,謝謝您當年幫我找回尊嚴。就在那一天,我才知道我還有能力做一些事情。”


教會孩子有尊嚴地活著,是作為家長的目標所在


一個沒有尊嚴的人看不到希望,也沒有拼搏的動力,這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多麼可怕!

人生難免遇到困難和挫折,雖然眼淚可能博得一時的同情,但要解決根本問題,還是要依靠努力。

著名主持人何炅說過:“要得到必須先付出,付出還必須堅持,人生就是這樣,每個人都要通過努力,來決定自己生活的樣子。”

人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與其用淚水博取同情,不如用汗水贏得尊嚴。

03如何培養孩子的尊嚴?

大家一定還記得10年前火遍網絡的四川扛包工冉師傅,他一手揹著山一樣的貨物,一手牽著兩三歲的兒子,這張照片曾經感動過無數人。十年過去了,冉師傅依然做著扛包工的營生,但是他用自己的肩膀在重慶繁華區扛出了一套房。


教會孩子有尊嚴地活著,是作為家長的目標所在


如今冉師傅一家和樂融融,兒子上初中了很懂事,還是班幹部,冉師傅的兒子理解父親,也心疼父親的辛苦。

冉師傅用勤勞和堅韌為家人撐起了一片天,給兒子做出了好榜樣,不僅贏得了尊重,也為自己和家人掙得了尊嚴。

要想孩子懂得尊嚴,首先需要培養孩子的三觀。一如冉師傅,他不認為“棒棒”是可恥的職業,這是正當職業,且用血汗掙錢,何來可恥?因此,冉師傅的兒子,也不會因為父親是個扛包工羞愧。

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孩子無時無刻不在模仿父母的行為,他們的成長過程,是對父母的刻畫。有怎樣的父母,就會有怎樣的孩子。所以,要想孩子懂得尊嚴,父母必須約束自己,做一個有尊嚴的人。


教會孩子有尊嚴地活著,是作為家長的目標所在


這個世界不相信眼淚,一個人的尊嚴是要靠勤奮努力掙來的。如果你想用眼淚賣慘,請記住總有比你更慘的人;如果你的夢想還沒有實現,那麼請不要抱怨,先反省為自己的目標做過了什麼。不拼盡全力的人,沒有資格論成敗。

聰明的父母,還要懂得時刻維護孩子的尊嚴,不要認為孩子還小,沒有尊嚴可言。其實孩子的尊嚴更脆弱,更需要父母的呵護。

還有,請記住保持善良,心存善念方得始終,人生必將充實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