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有尊严地活着,是作为家长的目标所在

河南23岁的女孩李亚新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十年了,原本全家靠爸爸挣钱养家,给她治病。但四年前,李亚新的爸爸摔成重伤,失去了劳动能力。

令人感动的是,姑娘在最艰难的时候选择自力更生。因为她不愿意向外人展示穷苦博取同情,愿意更有尊严的活着。

她在网上学习做牛轧糖的手艺,白天做出香甜可口的牛轧糖,晚上出门摆夜摊。靠着卖牛轧糖,这个孱弱的姑娘一手撑起了家,不仅养活了爸爸,还给挣钱给自己治病。


教会孩子有尊严地活着,是作为家长的目标所在


李亚新是柔弱的,常年生病的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但是正是这样一副孱弱的身躯里却有着一副傲骨,令人肃然起敬。

一个懂得尊严的孩子,长大一定不会差。

01什么是尊严

自尊是个很抽象的词,我们该如何跟孩子解释什么叫尊严呢?

有尊严的人一定是自尊的同时也尊重他人,自尊从字面上来看是自己尊重自己,怎样做才算是自我尊重呢?

用心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就是尊严的来源所在。

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努力完成作业,会赢得尊重;舞蹈班的孩子,认真练习舞蹈动作,每一个动作力争完美,会赢得尊重;一个吃完饭帮妈妈认真刷碗的孩子也值得尊重。

一个有尊严的人,还要富有同情心,懂得维护处于相对弱势之人的尊严。

在日本北海道,有一处名为“上白龙站”的车站,这个车站三年来,每天都只有一位乘客——女高中生原田华奈。

因为乘客太少,日本政府原打算关闭该站。但是经过调查,发现正在上高中的原田华奈每天只能在这一站乘车上下学。于是政府留下该车站,直到三年后原田华奈高中毕业,“上白龙站”完成了使命,正式关闭。


教会孩子有尊严地活着,是作为家长的目标所在


正如网友所言,国家如何对待孩子,孩子将来就会如何对他国家。

强弱是相对的,而能互相转化。个人对于国家来说是弱势,但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国家也会转变成弱势,需要个人的支持。

懂得维护他人尊严的人,也是一个人的素质高低的体现。

02谢谢你找回我的尊严

曾经看过一篇美文,一个流浪汉造访一户人家,向女主人讨要吃的。

女主人是个善良的人,家里的孩子以为妈妈一定会非常大度地施舍,但母亲指着门前的一小堆砖说:

“请先把这堆砖帮我搬到屋子后面”。

流浪汉有些气愤:

“您没看到我只有一只手吗,如果您不愿意帮助我,也请不要戏弄我。”

母亲没有生气,而是俯身用一只手抓起了两块砖。流浪汉有些惭愧,尝试用一只手搬完了这堆砖。

母亲也给了他应得的报酬:干净的水,面包和20元钱。

流浪汉接过钱,激动地说:“谢谢您,夫人。”

几年后,流浪汉事业有成,西装革履来到孩子的家,见到那位让他搬砖的妈妈,感谢道:

“夫人,谢谢您当年帮我找回尊严。就在那一天,我才知道我还有能力做一些事情。”


教会孩子有尊严地活着,是作为家长的目标所在


一个没有尊严的人看不到希望,也没有拼搏的动力,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可怕!

人生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虽然眼泪可能博得一时的同情,但要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要依靠努力。

著名主持人何炅说过:“要得到必须先付出,付出还必须坚持,人生就是这样,每个人都要通过努力,来决定自己生活的样子。”

人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与其用泪水博取同情,不如用汗水赢得尊严。

03如何培养孩子的尊严?

大家一定还记得10年前火遍网络的四川扛包工冉师傅,他一手背着山一样的货物,一手牵着两三岁的儿子,这张照片曾经感动过无数人。十年过去了,冉师傅依然做着扛包工的营生,但是他用自己的肩膀在重庆繁华区扛出了一套房。


教会孩子有尊严地活着,是作为家长的目标所在


如今冉师傅一家和乐融融,儿子上初中了很懂事,还是班干部,冉师傅的儿子理解父亲,也心疼父亲的辛苦。

冉师傅用勤劳和坚韧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天,给儿子做出了好榜样,不仅赢得了尊重,也为自己和家人挣得了尊严。

要想孩子懂得尊严,首先需要培养孩子的三观。一如冉师傅,他不认为“棒棒”是可耻的职业,这是正当职业,且用血汗挣钱,何来可耻?因此,冉师傅的儿子,也不会因为父亲是个扛包工羞愧。

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模仿父母的行为,他们的成长过程,是对父母的刻画。有怎样的父母,就会有怎样的孩子。所以,要想孩子懂得尊严,父母必须约束自己,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教会孩子有尊严地活着,是作为家长的目标所在


这个世界不相信眼泪,一个人的尊严是要靠勤奋努力挣来的。如果你想用眼泪卖惨,请记住总有比你更惨的人;如果你的梦想还没有实现,那么请不要抱怨,先反省为自己的目标做过了什么。不拼尽全力的人,没有资格论成败。

聪明的父母,还要懂得时刻维护孩子的尊严,不要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尊严可言。其实孩子的尊严更脆弱,更需要父母的呵护。

还有,请记住保持善良,心存善念方得始终,人生必将充实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