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待膩的家,是我們想回去的地方”


這個春節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

被宅家,是“戰疫”

而對於這樣一群人來說

請願走上街頭,主動暴露自己

更是“戰疫”

你“待膩”的家,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奢侈

在家繼續‘宅’著

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聽,這裡有3名社區工作者的

戰“疫”心聲:

昨日上午10點,一名老伯把口罩扯到下巴,抽著煙就往小區門外走。田華急忙迎上前——

依伯,出門的話口罩要遮好……

話音未落,對方就不耐煩了

用方言反駁

遮什麼,我就抽根菸!

大嗓門引來了不少關注

正在田華手忙腳亂時,懂方言的同事及時將老伯帶到了一旁:“您看,疫情這麼嚴重,我們少出門。要抽菸,陽臺也可以啊,要出門,就戴好口罩。

“可以了,我知道了!”老伯應著,轉身走了。

儘管委屈

田華最大的最希望就只是

年輕的小夥伴們多陪陪父母

聊聊最近的疫情

別讓他們鬧著要出門

請停下來,測量一下體溫。

請問您是從哪裡來的,登記一下信息。

......

最近出人臺江區上海街道

紅慶裡小區的居民

都要面臨這樣的詢問和登記

每當遇到這種情況

臺江區上海街道

交通社區主任元菊春

都要耐下心來

一遍遍苦口婆心地勸說

時間久了

一些不配合的群眾也主動做好登記

還有人送來點心

每每這時,元菊春就倍感溫暖

自戰“疫”打響以來,元菊春24小時在線,每天的步數都會超過2萬步,時間久了腳後跟都磨出水泡。看著她這麼辛苦,家人既心疼又不理解。“天天在外面奔波,萬一把病毒帶回家了怎麼辦?

半夜,元菊春常常因為腳疼得醒過來。想起群眾的不配合、家人的不理解還有身體上的疲憊,元菊春也會感到委屈。

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歸

這樣的工作狀態已經持續了十五天

“群眾不聽勸怎麼辦?”

從正月初一的第一輪

“敲門行動”開始

陳麗梅和同事們堅守在一線

看著群眾們的防疫意識逐日提高

有的居民甚至還主動在小區設卡點值守

返崗人員積極配合

主動申報隔離

陳麗梅和同事們越來越有信心

越來越看到希望

是我們想回去的地方


“很多人待膩的家,是我們想回去的地方”


這個春節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

被宅家,是“戰疫”

而對於這樣一群人來說

請願走上街頭,主動暴露自己

更是“戰疫”

你“待膩”的家,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奢侈


“很多人待膩的家,是我們想回去的地方”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最佳方法是不出門,但對社區工作者來說,“不出門”太過奢侈。他們日行萬步,不是不害怕,是使命推動他們勇往直前;他們不分晝夜,不是沒有家,是擔當讓他們舍小顧大。

在家繼續‘宅’著

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聽,這裡有3名社區工作者的

戰“疫”心聲:


01


心聲:

“希望年輕的小夥伴們多陪陪父母,別讓他們鬧著要出門。”


“很多人待膩的家,是我們想回去的地方”


地點:鼓樓區水部街道蓮宅社區

幹部:社區綜治副主任田華


管好爸媽,沒事別讓他們出門!

清晨7點

鼓樓區水部街道蓮宅社區

綜治副主任田華這麼叮囑著家人

自己卻出門到戰“疫”一線

管起別人的爸媽


田華是蓮宅新村的“守門人”之一

為進出人員測溫

登記出行記錄

宣傳11個“一律”舉措……

這些動作看似簡單

卻一刻也不得閒

事先準備的椅子形同虛設

田華

風再大,天再冷,我們都要站著,把門口堵得嚴實。為何如此緊張?因為小區裡有“不聽話的長輩”。


昨日上午10點,一名老伯把口罩扯到下巴,抽著煙就往小區門外走。田華急忙迎上前——


依伯,出門的話口罩要遮好……

話音未落,對方就不耐煩了

用方言反駁

遮什麼,我就抽根菸!

大嗓門引來了不少關注


正在田華手忙腳亂時,懂方言的同事及時將老伯帶到了一旁:“您看,疫情這麼嚴重,我們少出門。要抽菸,陽臺也可以啊,要出門,就戴好口罩。


“可以了,我知道了!”老伯應著,轉身走了。


小插曲並不少見,甚至有人問:“一天要測幾次體溫才夠?都是無用功。”這樣的話,讓田華覺得比天氣還“凍人”。


“很多人待膩的家,是我們想回去的地方”


田華

我們加班加點回不了家,但他們感受不到我們的用心,聽不進我們的勸,就只能對我們出氣。


儘管委屈

隊伍裡卻沒有一人退縮

只盼能得到多一個人的理解

不過這些努力都值得


“這麼晚了還沒吃飯吧?要不要熱水,我給你們拿點。”中午12點,離小區大門最近的居民樓上傳來了一聲詢問,田華連忙笑著道謝。 “別看只是簡單的小動作,哪怕是一句‘辛苦了’,都能讓我們覺得工作被肯定,一切都值。”


田華最大的最希望就只是

年輕的小夥伴們多陪陪父母

聊聊最近的疫情

別讓他們鬧著要出門


02


心聲:

“只要群眾理解,每天走2萬多步,磨破腳都不怕累。”


“很多人待膩的家,是我們想回去的地方”


地點:臺江區上海街道交通社區

幹部:社區主任元菊春


請停下來,測量一下體溫。

請問您是從哪裡來的,登記一下信息。

......

最近出人臺江區上海街道

紅慶裡小區的居民

都要面臨這樣的詢問和登記


“很多人待膩的家,是我們想回去的地方”


疫情當前,每道關卡成了防控疫情的一線堡壘。然而,有些群眾卻不配合,老年人未佩戴口罩出行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還有人把體溫計直接甩到了地上,或者騎著電動車直接闖關卡。


每當遇到這種情況

臺江區上海街道

交通社區主任元菊春

都要耐下心來

一遍遍苦口婆心地勸說


“很多人待膩的家,是我們想回去的地方”


依伯,現在是非常時期,為了保障社區所有居民的安全,進出小區的所有人都要一一登記排查。而且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您的配合就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支持。


“很多人待膩的家,是我們想回去的地方”


時間久了

一些不配合的群眾也主動做好登記

還有人送來點心

每每這時,元菊春就倍感溫暖


“很多人待膩的家,是我們想回去的地方”


自戰“疫”打響以來,元菊春24小時在線,每天的步數都會超過2萬步,時間久了腳後跟都磨出水泡。看著她這麼辛苦,家人既心疼又不理解。“天天在外面奔波,萬一把病毒帶回家了怎麼辦?


半夜,元菊春常常因為腳疼得醒過來。想起群眾的不配合、家人的不理解還有身體上的疲憊,元菊春也會感到委屈。


元菊春呼籲

我們這麼辛苦就是為了所有人平平安安。請大家多一些理解,給我們動力,給我們信心!


03


心聲:

“工作很累,看到群眾們配合我們,特別是還送溫暖送支持,就覺得很值得。”


“很多人待膩的家,是我們想回去的地方”

陳麗梅和同事們在小區入口進行防疫工作。(第一排右二)


地點:閩侯縣甘蔗街道瀛洲社區

幹部:社區黨支部書記陳麗梅


正月十五夜晚,萬家燈火洋溢著團圓的幸福,而閩侯縣甘蔗街道瀛洲社區黨支部書記陳麗梅和同事們還在崗位上。當天,全縣第五輪“敲門行動”正式啟動,又是一次對全社區10個生活小區的6340戶居民的全面摸排,這次的敲門工作重點是摸排出租戶返鄉人員,大家從中午開始忙到下午6時,計劃著簡單用完晚餐後馬上繼續投入行動中。


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歸

這樣的工作狀態已經持續了十五天


“群眾不聽勸怎麼辦?”


“很多人待膩的家,是我們想回去的地方”


陳麗梅

社區黨支部書記


沒什麼怎麼辦,道理講到通為止,講政策、講形勢,讓大家都緊張起來,最後基本都配合了。


“有委屈的時候嗎?”


“很多人待膩的家,是我們想回去的地方”


陳麗梅

社區黨支部書記


也有過啊,大家常常工作到十一二點,身心俱疲是常態,但我們是基層工作人員,我們的責任就是守住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再難也要堅持!


“在防疫一線奔波害怕嗎?”


“很多人待膩的家,是我們想回去的地方”


陳麗梅

社區黨支部書記


難免會有一些,可是在這個時候他們最需要的就是信心和關心,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防護,做好服務,不能退!


從正月初一的第一輪

“敲門行動”開始

陳麗梅和同事們堅守在一線

看著群眾們的防疫意識逐日提高

有的居民甚至還主動在小區設卡點值守

返崗人員積極配合

主動申報隔離

陳麗梅和同事們越來越有信心

越來越看到希望


記者手記

請給社區工作者更多配合和理解


➡️“在家繼續‘宅’著,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這是記者採訪的社區幹部最簡單的願望,相信這也是所有奮戰防疫前線幹部們的心聲。


➡️他們佩戴著最簡單的口罩,挨家挨戶排查疫情。第一時間面對前來求助的患者及居民,他們毫無怨言。在這裡,我們向群眾發出呼籲,請給社區工作者更多配合和理解。


➡️如果他們的電話打擾了您的休息,請耐心回答,因為他們可能連續加班了十幾個夜晚。


➡️如果他們的檢測擋住了您的去路,請留步配合,因為他們可能在寒風中站崗了一整天。


➡️疫情當前,不要覺得他們無所畏懼,他們可能已經拿出了最大的勇氣;不要抱怨他們管理太嚴,他們可能已經沒有精力照顧家人;不要覺得他們力量甚微,您的配合與理解就是他們最堅強的後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