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正統:理解美國的一把鑰匙

“羅馬”正統:理解美國的一把鑰匙

古羅馬的遺產如此豐富、善惡紛呈,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福利制、共和主義、法治精神……都是羅馬帝國真真假假的現代模仿者。大洋彼岸的美國又是如何與古羅馬建立起超時空關係的? (漫畫:張思考)

(本文首發於2019年10月24日《南方週末》)

千年帝國古羅馬於西方,猶如中國人的“三代之治”,是一份含義豐富、綿延不絕的政治遺產

2019年10月16日,特朗普在白宮會見意大利總統塞爾焦·馬塔雷拉並舉行新聞發佈會,發表了一段講話,被媒體解讀為“美國和意大利的自古以來的友誼”,照例引發了網絡媒體對其的群嘲。可是,不久以後白宮放出了錄像,顯示了特朗普說的是美國和意大利之間“共享著共同的文化和政治遺產,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的古羅馬時代”。CNN等媒體不得不承認,他這次沒說錯。這個小小的烏龍事件反映了白宮和主流媒體之間的緊張關係,媒體輿論的微妙心態頗可玩味。

千年帝國古羅馬於西方,猶如中國人的“三代之治”,是一份含義豐富、綿延不絕的政治遺產。幾乎所有歐洲主要國家都有一部分來自古羅馬的歷史基因。諸如俄羅斯國徽的雙頭鷹和帝制時代的頭銜“凱撒”,都是源於東羅馬帝國皇室。德國曆史上更不乏羅馬帝國繼承人自居的雄主和暴君,希特勒的“第三帝國”是他心目中的羅馬復興。哪怕是隔海相望的英格蘭,雖然和羅馬的關係淡薄,但是也曾積極爭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又一個“凱撒”)的頭銜,可惜止步於次一等的頭銜“羅馬人的國王”——沒有到羅馬完成加冕禮,無法成為“凱撒”。

古羅馬的遺產如此豐富、善惡紛呈,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福利制、共和主義、法治精神……都是羅馬帝國真真假假的現代模仿者。大洋彼岸的美國又是如何與古羅馬建立起超時空關係的?這要從美國建國說起。

2010年2月美國國家憲法中心舉辦了一場為期半年的大型展覽,主題是:“古羅馬與美利堅:塑造美國的古典元素”。該展覽用豐富的展品再現了古羅馬對美國在文化、政治、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影響。展品中就有刊載聯邦黨人和反聯邦黨人論爭的印刷品原件,很多都署名為普布利烏斯、布魯圖斯和加圖。三位羅馬名人,是諸位“國父”的筆名。其中,普布利烏斯是普魯塔克和李維高度讚賞的共和國英雄,聯邦黨人用之作為集體筆名。而反聯邦黨人使用的布魯圖斯和加圖,是凱撒大帝的主要反對者,前者參與了那場著名的刺殺,後者是共和國美德最後的代表。

儘管“國父”們分屬針鋒相對的兩個陣營,但是都在古羅馬政治人物中自我定位。這絕非偶然。聯邦黨人和反聯邦黨人的基礎共識是——不要國王。北美十三州擺脫英帝國統治後,沒有人希望看到再出現一頂王冠。但是,建立一個共和國,是一個難題。

古羅馬覆滅後,舊大陸的共和體制只在少數小國寡民的城邦國家、自治領保留了下來,無法為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北美大地提供相應的政治經驗。唯有古羅馬共和國,是理想的模板。因此,美國的建國理念中,古羅馬的巨大投影無所不在。古羅馬的混合政體——執政官有王權但沒有王冠,元老院是貴族精英但不封閉自肥,公民大會和保民官代表了平民意志但受到制約,是美國政治制度的藍本。

時至今日,美國的國會大廈和各州議會大廈,依然被稱為“Capitol”(羅馬元老院所在地),參議員的頭銜更是直接源於古羅馬的“元老”。這種模仿如此公開和徹底,乃至自豪。美國參議院史撰寫人羅伯特·伯如是說:“世界史上有過幾個參議院,但真正舉足輕重的只有兩個——羅馬元老院和美國參議院”,甚至國會大廈的建築本身就是“古羅馬萬神殿的穹窿放在了帕提農神廟的楣樑上”,連建築這座大廈的石材也是特意從意大利運來的白色大理石。顯然,美國建國者公開宣示著,把這個新國家建立在了古羅馬的基石上。

與這些有形的古羅馬遺產相比,更重要的是立國的精神。和歐洲君主爭相模仿奧古斯都、凱撒們的尊榮不同,美國選擇的是共和時代的羅馬。共和制羅馬諺語“合眾為一”印在美國的國徽上,白頭海雕的形象也暗示了合眾國和古老共和國的精神繼承。而且,美國的歷史敘事也和古羅馬共和國的傳奇史一樣,締造和傳播了兩個“創始神話”。一個是遷徙與定居的共同體開端,美國的“五月花號”傳奇對應了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創建羅馬;另一個是推翻暴君的政治版本,美國的獨立戰爭對應了古羅馬的驅逐暴君埃特魯斯坎國王塔爾文。兩個傳奇、四個版本,都關乎自由和自立。

沒有君主制歷史的美國從一開始就自我定位於古羅馬共和國的“精神續作”,而不是大帝們的帝國。從這個角度講,美國確實比歐洲各國更接近“古羅馬的繼承者”。

因此,美國的批評者也常常將當代美國比作共和國向帝國墮落的“新羅馬”。尤其是小布什的伊拉克戰爭後,這樣的批評聲非常廣泛,歐美主流媒體無疑是其中的主力。因此,這一次對特朗普的“誤解”更顯得莫名其妙。關於美國和古羅馬的關係,他並沒有說出什麼特別晦澀深奧的東西,何至於引起誤解呢?

(作者系經濟、歷史學者)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關不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