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被俘,曾提出只要答应一个要求就投降,忽必烈为何却杀了他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每当面临国家危亡之时,从来不缺少文人志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以身怀家国抱负对抗外侮,他们是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满腔豪气云干,更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视死如归,也正是这样的民族风骨、民族性格才保证了这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而文天祥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在南宋末年对抗元军的入侵之后,虽然被俘3年,忽必烈曾经多次劝降,他都拒不投降。但是在生命的末段,文天祥似乎有了松动,还向忽必烈提出了一个要求,只要忽必烈答应他便会选择投降,可是为何忽必烈却在听到这个要求后,选择将文天祥杀了呢?

文天祥被俘,曾提出只要答应一个要求就投降,忽必烈为何却杀了他

文天祥出生于南宋末年,更是出落的一表人才。《宋史》中记载他“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作为一个饱学之士,他自小便以欧阳修、胡铨为偶像,希冀也能如同他们一般忠义报国。

在考取了进士之时,他便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治理政事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而被宋理宗点为状元。而在给父亲守丧结束后,他出任宁海军节度判官。面对宦官当道,奸相当政,他向宋理宗上书直叱宦官董宋臣所谓的迁都之举乃是误国误民之举。出任瑞州知州之后,又起草制诰,讽刺奸相贾似道。

文天祥被俘,曾提出只要答应一个要求就投降,忽必烈为何却杀了他

但是这些举动并未被宋理宗所重视,反倒是遭到了奸佞小人的排挤。他也屡次被外放,1274年,文天祥出任赣州知州。

此时的南宋王朝,早已危如累卵。在横扫了欧亚大陆之后,忽必烈又在与阿里不哥的争夺之中获胜,随后更是在1273年历时六年,夺取了襄阳之战的胜利,进而建康失守,而此时的南宋朝堂之内却无统一意见,主和派、主战派争论不休,而宋恭宗也不过只是一个孩童,无奈之下谢太后只得下诏勤王,但是另一方面却希冀向元朝乞降,获得苟延残喘的机会。

文天祥被俘,曾提出只要答应一个要求就投降,忽必烈为何却杀了他

文天祥听讯,随即招募乡勇,准备抵抗元军。面对朋友劝说,他又岂不知南宋危殆,但是他依旧掷地有声的说道,如今国家有难,即便是我带领的这些人殉国了,那么天下人也一定会群雄并起,抵抗外侮,那么国家也便自然会度过难关了。

但是面对元军,此时的朝堂主降派却逐渐占据了上风。张世杰、陈宜中等人离开临安之后,文天祥终于被委任为右丞相、枢密使,负责与元军议和。

而在与元军议和之中,他自然不肯让步,而蒙古人也足够无耻,将他拘捕,幸亏他瞅准机会才得以逃出。

文天祥被俘,曾提出只要答应一个要求就投降,忽必烈为何却杀了他

而此时的小皇帝宋恭帝和谢太后也都被元军掳掠而去。逃到了温州的文天祥与陆秀夫等人决定,拥立年仅7岁的益王赵昰薇帝,继续招兵买马,抵抗元军的侵略。

但是当时的元军,久经沙场,所向披靡;而反观南宋百余年的重文轻武,以地事秦,早已经是马放南山,兵甲不利。

连战连败之下,文天祥自己的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而1278年,赵昰病亡,于是陆秀夫等人又决定拥立卫王赵昺为帝,文天祥也因此被封为信国公。

文天祥被俘,曾提出只要答应一个要求就投降,忽必烈为何却杀了他

但是时局糜烂,元军烧杀淫掠,又饱经战火,自己的母亲河儿子却也正在这一年患了时疫去世,但是这并不能阻碍文天祥的赤诚报国之心。

虽然兵力越战越少,但是他依旧转战南北,誓死抵抗元军。而在潮阳地区,他却因为当地恶霸陈懿勾结元军张弘范,文天祥也因此兵败被俘。

此时的元世祖忽必烈,为了能够笼络人心,大肆招纳汉人、汉臣,文天祥又身居高位,如果招徕了文天祥,自然对于安稳人心,打击南宋起义大有裨益。因此忽必烈也穷尽办法劝降文天祥,不仅仅许诺宰相之位,还让文天祥的女儿写信劝说,但是文天祥就是抵死不从。

可是就在囚禁了文天祥3年后,文天祥突然间答应“投降”了。

文天祥被俘,曾提出只要答应一个要求就投降,忽必烈为何却杀了他

“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

意思也简单明了,国家都灭亡了,我(文天祥)甘愿赴死,如果皇帝能够宽恕我,让我以道士身份回家,日后我便可以以方外之人的身份成为顾问。忽必烈此时却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文天祥怎么会反复呢?

也就在他踌躇之际,一个降臣的进言却让忽必烈“恍然大悟”。降臣留梦炎进言,这文天祥3年都不投降,若是放出去后,肯定会集聚反元力量,继续反抗,定然是假意投降。

于是,忽必烈觉得此话不假,便下令将文天祥杀害。事实上,文天祥的这个“投降”自然只是文天祥的计谋,可惜却未能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