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女生眼裡的愛情”刷屏:成熟的戀愛觀,都是父母給的

不久前,杭州一名初三女生寫的“一封情書”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老師佈置了一篇作文《原來我們不懂愛》,14歲的滕霏從自己爺爺奶奶的日常生活入筆。

原本以為爭吵不是愛,後來才懂得背後飽含著對彼此的關心。

她眼中的愛情,是負責任,是長久,是忠誠。

爸爸看到後直言:女兒長大後找對象,我們可以放手不管了。

“初三女生眼裡的愛情”刷屏:成熟的戀愛觀,都是父母給的


其實,滕霏如今對“愛情”的認識,少不了父母的引導。

她爸爸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和她媽媽常常想,如果將來女兒長大後遇到一個我們覺得不好的男孩子,一根筋地要嫁給他怎麼辦?”

對女兒今後的擇偶有憂慮的父母,一有機會就跟女兒談談愛情和婚姻方面的話題。

滕霏上五六年級開始,父母就跟她談論身邊人的愛情和婚姻,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分析擁有什麼樣的感情,兩個人可以白頭偕老。

爸爸之所以說放手不管,是因為他相信之前的鋪墊教育已經起作用了。

現在的孩子接收信息的途徑很多,對很多問題的看法比我們想象的要透徹。

然而為了預防孩子早戀,“愛情”這個看似很敏感的話題,父母很少會主動和孩子交流。

但正如知識需要學習一樣,良好的親密關係也需要從小培養。

01

孩子的愛情觀從何而來?

很多孩子和滕霏一樣,他們的愛情觀,最初是通過各種文藝作品、小說影視劇學來的。

男孩女孩心中的愛情,要轟轟烈烈,要恩恩怨怨,要至死不渝。

所以看到現實中父母長輩爭吵不斷,覺得他們之間只有親情。

“初三女生眼裡的愛情”刷屏:成熟的戀愛觀,都是父母給的

這樣理想化的愛情在瑣碎的日常中很快就會破滅,怎樣才能幫孩子重新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呢?

李玫瑾教授說:

在孩子上初中的時候,父母就要和孩子去聊愛情這個話題了。

如果是女兒,就媽媽去聊;如果是兒子,就要爸爸去聊。

媽媽可以跟女兒說,自己當初是如何看上你爸的,分析爸爸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男人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

同樣,爸爸可以跟兒子聊對女性的看法。

“初三女生眼裡的愛情”刷屏:成熟的戀愛觀,都是父母給的


中國家庭,最缺的就是戀愛教育。家長諱莫如深,孩子就只能從藝術作品中去了解愛情,而那種認識往往是荒謬而脫離實際的。

家長與其避而不談,不如在適當的時候告訴孩子:“你談戀愛可以,我不反對,但你一定要有原則,要有底線!”

心理學家張怡筠曾經提到,“當孩子談戀愛的時候,傳達的信息就是,父母應該給孩子進行兩性教育了。”

02

“早戀”這個詞,本身就帶有否定性

沒有對孩子進行兩性教育的家長,面對孩子早戀,猶如洪水猛獸。

一系列過激的反應,可能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

據報道,2015年,廈門一位14歲女孩戀愛遭父母責罵,與父母發生爭吵後離家出走,後來以死相逼,注射水銀想要輕生。

後來被救起,但也留下了汞中毒的後遺症。

2018年,上海某中學初一女生表白被拒,但還是被母親認定為早戀。

不久後,女孩跳樓身亡,留下遺書:爸媽對不起,我不想考試了。

事發前,母親曾在班級群裡指責學校風氣不正,以及老師對學生早戀的不作為。

“初三女生眼裡的愛情”刷屏:成熟的戀愛觀,都是父母給的

當發現孩子戀愛,是欣賞引導他們,還是將他們推向懸崖,關鍵在於父母的做法。

哈佛大學兒童專家在《如何跟孩子談愛情》中說到:

家長應該敞開心扉地和孩子談論愛情這個話題。

讓孩子明白什麼樣的愛情、什麼樣的人更適合自己;

而如果父母僅是說教不去傾聽孩子的聲音,反而會讓孩子產生反感厭惡的情緒。

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討新聞報道、文學作品中的愛情,身邊親朋好友的經歷也是非常好的愛情教育素材。

面對“早戀”,家長應該做、可以做的,不是禁止他們戀愛,而是如何教他們更好、更負責任地戀愛。

03

發現孩子早戀,父母應該如何做?

《非常勿擾》的嘉賓黃菡老師,在節目上親切大方。她處理女兒早戀問題的感受和方法,非常值得大家借鑑。

如果你的女兒十二三歲就戀愛,你是什麼感受?

黃菡老師說,表面佯裝鎮靜,但其實“萬箭穿心”。

父母內心會產生“嫉妒之心”和“擔心之心”。

一方面感覺女兒即將離開父母的失控,有被情人背叛的感覺,另一方面,擔心年幼的孩子無法處理好負責的感情問題,會受到傷害。

即使如此,她也沒有表現出驚慌失措、如臨大敵,而是給予女兒充分的尊重。

她認為這個年齡喜歡上一個異性,是很正常的。

“初三女生眼裡的愛情”刷屏:成熟的戀愛觀,都是父母給的


女兒感受到媽媽的理解,就能不遮掩地跟媽媽談論自己的感情,而媽媽也會藉此機會給予女兒更多的經驗和智慧。

綜藝節目《奇葩說》中有一期的辯題是:“早戀到底該不該支持呢?”

楊瀾作為嘉賓表示會支持自己的女兒戀愛,她認為:

“以我的角度看來,支持早戀是對愛的一種接納和尊重。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橫加阻止,這是在逼她走向極端,並且這種感情不就是人生中應該追求的麼?我們需要的只是正確的引導。”

愛的能力,是需要學習的。

我們無法確定什麼時候是最佳時機,只是當這種人生體驗來臨的時候,幫助孩子獲得更好的感受和記憶。

04

親密關係是人生的重要課題

簡單心理和北大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曾聯合發佈了《2016心理健康認知度與心理諮詢行業報告》

數據顯示,中國孩子普遍陷入親密關係的困境,也就是多了不少“晚婚”青年。

我們對於親密關係的探索是需要時間的,戀愛的過程,其實是在逐步確認:我在戀人眼中是什麼樣的人,我想和什麼樣的人共度終生?

“初三女生眼裡的愛情”刷屏:成熟的戀愛觀,都是父母給的


日本屋頂告白大會,曾感動了很多人。

節目的主旨,並不是鼓勵孩子“早戀”。而是鼓勵孩子去坦誠面對並表達自己的感情。

美國心理學家珍妮西格爾博士說:“感受被他人所愛,對我們的生活有非比尋常的影響。”

戀愛也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家長要做的不是粗暴阻止,而是培養孩子愛與被愛的能力。

江楓,心理諮詢師,育兒就是育己,在寫作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