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改過兩次名字你知道嗎?他又是怎麼成為“九千歲”的呢?

堅持原創,保護文字產權,部分圖片及文字來自網絡,本文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果想學習歷史、探討歷史、八卦歷史的朋友,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能哥說歷史將持續為大家分享更多有趣的歷史知識及故事。

導讀:明朝末年,魏忠賢可謂是名聲大起,他把明朝搞得烏煙瘴氣,還被稱為“九千歲”,可見他當時的權裡有多大。他要比嚴嵩更可怕,那麼究竟這個人是怎麼回事呢?


其魏忠賢原名並不叫魏忠賢,而是叫魏進忠。魏忠賢的名字是他後來自己改的。

魏進忠少時家境貧窮,混跡於街頭,不識字,但卻懂得射箭與騎馬,喜歡賭博,迷戀酒色, 魏進忠經常和一群惡少年賭博。有次,他賭博大輸後感到很苦惱,便恨而自宮,改姓名叫李進忠,因早與宮中太監熟識通融,謠傳因此未淨全身,仍有一粒睪丸。

魏忠賢改過兩次名字你知道嗎?他又是怎麼成為“九千歲”的呢?

魏進忠自萬曆年間被選入宮,隸屬於太監孫暹,靠巴結他進入了甲字庫。他又請求做皇長孫的母親王才人的典膳,巴結上了魏朝。魏朝多次向王安稱讚進忠,王安也就善待他。

長孫的乳母叫客氏,長期居在深宮之內。雖然他是長孫的乳母,但其實也是一個宮女,也是需要有人溫暖的。而在宮廷之中,宮女和太監都不好混,所以往往要互幫互助,雖然太監是去勢之人,但也算得上是個男的,所以這種宮女和太監之間經常會有別樣的關係。這種關係叫做“對食”。

本來客氏是有一個自己的”對食“夥伴,叫做魏朝。但是因為這個魏朝事務比較繁忙,所以經常就冷落了客氏。而魏進忠進宮後,知道他是長孫的乳母,還是比較有權勢,所以就經常和客氏交流,而魏進忠又懂騎射,可以說算得上有才,日子久了,客氏也就放棄了魏朝而選擇了魏進忠,兩人結成了很深的關係。

魏忠賢改過兩次名字你知道嗎?他又是怎麼成為“九千歲”的呢?

魏進忠不久從惜薪司升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提督寶和三店。魏進忠不識字,按例不能進司禮監,但因客氏的緣故,他得以破例。

李選侍也是個不消停的人,到魏進忠和客氏把持了前朝後宮時,她又極力巴結客氏和魏進忠。由於有魏進忠遞話,明光宗不顧前嫌,把她封為康妃,並且讓她掌管後宮事務。後來李選侍特受明光宗的寵愛,而李選侍也慢慢的將魏進忠視為心腹。

明光宗死後,應當由他的長子朱由校繼位。但這時,朱由校年齡尚小,明光宗的寵妾李選侍與心腹宦官魏進忠便想乘機挾持皇太子把持朝政。為了控制朱由校,李選侍居然與他同住一室。

魏忠賢改過兩次名字你知道嗎?他又是怎麼成為“九千歲”的呢?

給事中楊漣、御史左光斗等人提出,李選侍既不是朱由校的生母,又不是養母,與太子同住一室有悖禮制,要她搬出去。朱由校照辦了,

並宣佈正式即位。他就是明熹宗朱由校。

一當上皇帝,就賜予魏進忠世蔭,不久,又任命他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兼管東司禮監秉筆太監是個十分重要的職位,負責用筆記錄下皇帝口述的命令,送內閣大臣們擬訂方案,再送皇帝欽定。所以,魏進忠可以藉此操縱國事,甚至可以假傳聖旨欺上瞞下。東廠是皇帝的特務機關,權力很大,可以先斬後奏,捕殺任何大臣。這樣,魏進忠幾乎和皇帝一樣,擁有了生殺予奪的權利。

魏忠賢改過兩次名字你知道嗎?他又是怎麼成為“九千歲”的呢?

這時,魏進忠把自己的名字改為魏忠賢。

魏忠賢把迎合自己的官員通通提拔起來,委以朝廷要職。這些官員有的替他出謀劃策,有的專門幹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因此,無論是地方官員還是朝廷大臣,要想保住自己的官位,都要奉承巴結魏忠賢否則,就會遭到他的算計。

魏忠賢出門時與皇帝的排場一樣大,大家都把他當皇帝看待。有個官員為討好魏忠賢,叫他“九千歲”,他很高興,重賞了這個官員。從這以後,魏忠賢就堂而皇之地接受了“九千歲”的稱號。

魏忠賢改過兩次名字你知道嗎?他又是怎麼成為“九千歲”的呢?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四人夜裡在密室飲酒,其中一個人喝醉了,謾罵魏忠賢,另外三個人嚇得不敢出聲。那個人還未罵完,東廠番子將四人押到魏忠賢的住所,立即將罵的人處寸磔,而慰勞另外三個人金子,三個都被嚇得魂飛魄散不敢動。

一些心術不正的官員爭相拍魏忠賢的馬屁。浙江巡撫潘汝楨為討歡心,請求為魏忠賢造生祠(舊時指為還活著的人修建的祠堂)。依照當時的規矩,生祠只有皇帝才可建造,可是,魏忠賢一點也不顧忌,還重賞了潘汝楨。各地的官員爭相為他建造生祠,唯恐行動慢了,魏忠賢不高興。開封造的生祠規模最大,拆除民房兩千餘間,比起皇宮毫不遜色。魏忠賢的像用稀有貴重的沉香木雕成,用金銀珠寶做內臟,眼珠是核桃大小的夜明珠,價值連城。

魏忠賢改過兩次名字你知道嗎?他又是怎麼成為“九千歲”的呢?

朝廷中有正直的大臣認為造生祠不妥當,魏忠賢非但不聽,還革了他們的職。明朝至此更加腐朽,很快走上了末路。

其實朱由檢對魏忠賢的不滿由來已久。他從小在皇宮裡長大,眼看著魏忠賢的勢力一天比一天大,認為這個隱患非除不可,所以在做皇帝之前,對魏忠賢表面上恭恭敬敬,其實已經在積蓄自己的力量。

朱由檢做了皇帝后,魏忠賢想試探一下皇帝對自己的態度,便率先彈劾了自己的手下崔呈秀,如果崔呈秀沒事自己也不會有事。然而魏忠賢萬萬沒有想到,崔呈秀被彈劾後,群臣一致彈劾了他,崇禎便罰魏忠賢去鳳陽守皇陵去了,而且魏忠賢走後,魏黨並沒有任何風吹草動,便重新將魏忠賢抓了回來。

魏忠賢改過兩次名字你知道嗎?他又是怎麼成為“九千歲”的呢?

魏忠賢也知道自己末日即將來臨,便率先一步上吊自殺了,整個魏黨被朱由檢皇帝就此剷除。其實明朝的政治體制早就註定了魏忠賢的結局,因為他的權力始終在皇權之下,皇帝賦予了你權力,當然也可以輕而易舉的將你除掉。這才是真正的統治。


結語:自古以來,只要是會拍馬屁的人都會得到重用,而很多有才能卻很正直的人都很難得到重用,為何呢?我個人認為沒有哪個人不喜歡聽好話,更何況是當朝的王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