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歲”魏忠賢“上位史”之東林悲歌

公元1620年,朱由校成了明朝的第15位皇帝,是為明熹宗。在楊漣等人的建議下,第二年使用天啟,作為新皇帝的年號,希望重新開闢新的治國之道。


然而 事與願違,就是在天啟朝出現了明朝歷史上,最大的一個宦官 魏忠賢。他開啟的不是興國之途,而是亡國之路!

熹宗是神宗的孫子,對朝政並不感興趣,倒是對製造木器有著超乎尋常的興趣!而且極具天賦!他造的漆器、床等精巧絕倫,出人意料,他還喜歡在木質器物上進行雕鏤,做工非常精美。他經常忙到半夜也不休息!他除了忙於木工工藝之外,還醉心於建築,曾經在庭院中做了一座小宮殿,高不過三四尺,曲折微妙 巧奪天工。

“九千歲”魏忠賢“上位史”之東林悲歌

只可惜,堪比魯班的明熹宗,卻不懂得修復和維持明朝這座“帝國大廈”,甚至使大廈搖搖欲墜!

熹宗即位之初,重用東林黨人,如楊漣、左光斗、趙南星、孫承宗等人,都在朝中擔任要職,熹宗對他們也是非常信任,言聽計從。

東林黨以抨擊時政求得政治的清明為宗旨,所以東林黨人多為一些正直、敢於直諫之士,在朝中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並在 爭國本 事件和明廷三大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正是在東林黨人輔助下,明朝國力日盛。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時的後宮,有兩顆“毒瘤”正在慢慢滋長,這兩顆毒瘤就是客氏和魏忠賢。

“九千歲”魏忠賢“上位史”之東林悲歌

客氏是明熹宗的乳母,從小就對備受冷落的朱由校關心備至,所以即位後,熹宗對客氏言聽計從,封客氏為奉聖夫人,並長期在宮中居住,魏忠賢則是宮裡的太監,因為與客氏結為相好,也深受熹宗的信任!

魏忠賢是河北肅寧縣人,他出身市井,從小沒有讀過什麼書,長大之後整天無所事事,過著打架鬥毆、吃喝嫖賭的日子!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無賴之徒。在一次賭博輸錢後,他受到一群賭徒的侮辱,一怒之下自行閹割!混入宮中成了一名太監!

熹宗即位後,晉升魏忠賢為司禮兼秉筆太監,幫助皇帝批擬奏章,這是內廷最有權勢的職位,使他能夠在宮中任意安插自己的心腹,即使地位在魏忠賢之上的掌印太監王體乾,也得對他敬畏三分!

“九千歲”魏忠賢“上位史”之東林悲歌

從此,一股新的政治勢力,即自嘉靖以來一度衰微的宦官勢力重新崛起!

魏忠賢掌握內廷大權後,開始染指朝政,他利用皇帝年少,好遊玩 不愛過問朝政的特點,引導他整天嬉戲玩樂,每當皇帝沉浸於建築營造的歡樂之中時,魏忠賢等人就送上一大堆軍政文件讓其審閱,皇帝總是顯得很不耐煩,允許其自行處理!這樣朝政大權慢慢地就落到了魏忠賢手中。

魏忠賢從此擅作威福 為所欲為,當時,一些東林黨人已經察覺到魏忠賢和客氏的威脅,在熹宗即位之初,御史周宗建 王心一等人便上言讓客氏出宮。熹宗不聽,不久刑部主事劉宗周,彈劾魏忠賢引導皇帝淫樂,熹宗也置之不理,由於客氏 魏忠賢有皇帝作他們的靠山,東林黨人抑制宦官力量的嘗試均告失敗!

“九千歲”魏忠賢“上位史”之東林悲歌

1623年,東林黨人趙南星出任吏部尚書,閣臣葉向高等人獲得黜陟之權,但他們卻排斥政見不合的朝官,使非東林黨官僚人人自危,紛紛投靠魏忠賢以保全自身。並借魏忠賢的勢力打擊東林黨人!這樣魏忠賢閹黨與東林黨人的矛盾日益加深,政治局勢更加混亂複雜。

1623年十月,他受命總督東廠,掌管了鎮壓異己的生殺大權,東林黨人看形勢不妙,於1624年初群起向魏忠賢發起猛烈的攻擊,東林黨干將副都御史楊漣親自出陣,上疏痛斥魏忠賢二十四大罪,打得魏忠賢暈頭轉向。

但他很快穩住陣腳,在皇帝面前痛哭,又請客氏為他辯解,王體乾等其他宦官也極力為他辯護,天啟皇帝於是對魏忠賢偏信不疑,下詔嚴厲批評楊漣誣陷忠良!

“九千歲”魏忠賢“上位史”之東林悲歌

在這次爭鬥中,天啟皇帝站在了魏忠賢一邊,這不僅導致了東林黨人的潰敗,更註定了明王朝走向衰亡的命運!

1626年,魏忠賢又興大獄,逮捕東林黨高攀龍 周順昌 周起元 廖昌期 李應升 周宗建 黃尊素等七人,除了高攀龍投水自殺外,其餘六人均死於獄中!時稱為 “後七君子”

在鎮壓了大批反對派之後,魏忠賢的權勢已經達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

魏忠賢外出,士大夫夾道拜伏,直呼九千歲,他和客氏的弟侄親朋,也一個個平步青雲 高官厚祿,這樣權勢如日中天的魏忠賢能囂張到何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