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稱評聘改革觸及了哪些敏感區域?


教師職稱評聘改革觸及了哪些敏感區域?

“重大利好!”“喜大普奔!”……前不久,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就進一步完善我省中小學校專業技術崗位設置管理發佈通知。通知的內容一下子“炸開”了我省教師們的微信朋友圈。

“教師們反響非常熱烈!”一位校長開心地說。

“高中學段提高2個百分點,其他學段各提高5個百分點……這樣的政策下,像紹興市就將增加2000餘個副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紹興市教育局政治處主任舒越紅認為,這對教師專業發展是重大利好!

利好:

“天上掉下大餡餅”

適當提高中小學校副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控制標準,各地可按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不高於42%,初中不高於35%,小學不高於15%,幼兒園不高於10%的控制比例,對所屬中小學校的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進行統籌調控。

在地理位置特別偏遠、條件特別艱苦的農村學校任教滿30年、表現優秀且仍在農村任教的一級教師,申報晉升高級教師和崗位等級,不佔所在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

……

“通知中的每一條,我們看了都備受鼓舞,特別是幼兒園的副高比例控制標準直接翻了一番!”一位幼兒園教師興奮地說。


教師職稱評聘改革觸及了哪些敏感區域?

圖源網絡

“通知是為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而出臺的。”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副處長陳欽林介紹,除了擴大副高比例控制標準,通知還對支教教師、農村任教滿30年教師、教研員等的職稱評聘工作做了特別說明,並鼓勵學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在職稱評聘中向班主任、特色學科等重點崗位適當傾斜。

“這些好政策是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的體現,更是從公平、長遠角度對每一位學生的未來負責。”諸暨市城西小學教師孫曉菲欣喜之餘更充滿期待,“好政策要出來好效果,需要基層全面貫徹落實,不要走形式、假執行、硬敷衍”。

“通知中提到的‘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可體現學校差異,向辦學規範、管理高效、教育質量高的學校適度傾斜’,對我校是利大的好消息!”寧波市效實中學校長裘建浩介紹,該校有多名教師“排著隊”,而在去年的學校自主評聘中,副高職稱的晉升名額只有2個。

效實中學是我省首批30所教師職稱改革試點學校之一。2018年,該校取得了高級(副高)和一級(中級)職稱的自主評聘權限,在評聘過程中進一步淡化論文和課題,更加突出教學業績的中心地位,推動了職稱評審與崗位聘任的有機銜接。

難點:

“好像和我有關,又像無關”

“小學副高比例控制標準增加到了15%,但感覺依然同我們這些邊遠山區的農村教師無緣。”一位學校位於當地海拔最高山區的小學校長告訴記者,雖然縣裡的評審政策對農村教師特別是偏遠鄉村教師有適當傾斜,但“這個概念比較含糊,目前的具體傾斜力度不夠明顯”。

“要看論文和課題,鄉村教師怎麼比?課題研究需要團隊,而我們鄉村小微學校有些學科就一位教師,根本沒法搞。”與這位鄉村教師看法相呼應的,是一位城市高中的校長。他說,對於很多紮根課堂一線、教書育人工作做得非常優秀的教師,除了論文、課題等“老大難”,一定級別的先進或榮譽稱號等也基本與他們無關,“畢竟先進是有比例限制的”。

“今年我校的教學質量獲得縣裡一等獎,有3位教師獲得個人教學質量一等獎,但他們很快就調城裡去了,因為光靠這個在農村也評不上副高。”另一位山區小學校長表示,即便是堅守農村30年的教師去申請副高,也會被其他一些要求卡住。


教師職稱評聘改革觸及了哪些敏感區域?

“能堅守山區、海島30年以上並教學質量優秀的教師,都是校長眼裡的寶貝。”針對農村學校的問題,陳欽林認為,“這樣的教師在職稱評審就應該充分考慮其農村任教年限和實際教學業績,淡化論文、課題、榮譽稱號等方面的要求,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紮根山區、海島,為教育的優質均衡作貢獻”。

教師職稱評聘改革觸及了哪些敏感區域?

“給予學校職稱自主評聘權,學校才會更有生機和活力。”2018年,紹興市直的8所學校全部進入我省首批30所教師職稱改革試點學校名單。一年後,所有學校如期完成試點工作。今年7月公佈的第二批70所改革試點學校名單中,紹興市有16所學校入圍。“如今,我市已形成從農村到城市,從幼兒園到高中各個學段,每個縣(市、區)都有試點學校的改革態勢。”舒越紅認為,管理部門工作的核心是放權,並做好宏觀的監督與管理。

而在首批試點工作中,有些地區僅向試點學校下放了中級及以下職稱的自主評聘權,有個別獲得高級(副高)職稱自主評聘權的學校並未完成一年期的試點改革任務。記者瞭解到,這與地方管理部門不敢放權和部分學校拿到評聘自主權卻不願攻堅克難的心理有關。“尤其是部分高級教師已經嚴重超崗的學校,改革基本處於停滯狀態。”陳欽林認為,這樣的學校更應該建立教師職稱能上能下的評聘機制,充分發揮高級崗位的激勵引導作用,給年輕教師創造更多的職務晉升機會,真正調動所有教師、特別是優秀年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而記者採訪到的多位校長表示,“能上能下”中的這個“下”,太難推進,“牽涉了太多的利益!”

“改革帶來的好處更多。”同時辦有小學部、初中部和高中部的湖州新世紀學校校長鬍曉華介紹,作為首批拿到職稱自主評聘權限的試點學校,該校在職稱評聘中不僅大大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加分數值,加大了實際工作業績的考核比重,更成功地引導了教師跨學部流動,邁出了學校辦學路線轉移(縮小高中部規模)的人才流動步伐。

突破:

能上能下,多把尺子“量”教師

“只要符合廣大教師利益,改革就能平穩進行!”

在獲得教師職稱自主評聘權後,紹興市稽山中學不僅組織全校教職工討論實施方案初稿,更積極收集教職工的各類意見和建議;紹興市中等專業學校通過問卷星網絡程序發動全校教職工參與問卷調查、提出意見建議,參與率達96%……“可以說,我們首批8所試點學校最後出臺的實施方案都是積極採納廣大教師的合理意見和建議,經過反覆修改和研討的。”舒越紅介紹,各校實施方案中最大的特點就是重師德、重能力、重業績、重貢獻。

“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力考核,除保留以往的代表性錄像課評審,還重點考察教師平時的課堂管理,看是否能真正‘站穩講臺’;在專業知識測試中,不僅要看教師傳授知識和技能的能力,更把班主任工作和學生成長導師案例分析列入主要測試內容。”全程主持了學校2018年改革試點工作的紹興市人民政府督學、紹興中專原校長邵國成這樣介紹。


教師職稱評聘改革觸及了哪些敏感區域?


建立職稱評聘後定期複評、能上能下的機制,得到了教職工的擁護。

圖為在紹興中專職代會上,教師們正在投票。

“如今,評審專家組成員中有不少是隨機遴選的校內專家。”稽山中學校長宣方軍認為,這樣能充分發揮學校各學科評議組熟悉本學科教師評價標準的優勢,有利於把真正能幹、肯幹的教師評出來。為了做好保密工作,紹興市的各試點學校還紛紛制定瞭如學科評議組和評聘委員會成員嚴格保密抽籤和“單線聯繫”制度。在評聘委員會表決會議上,紹興市第一中學、陽明中學等學校還隱去了表決表上評聘申請人的姓名、學科,以序號代替,有效避免了“人情票”的出現。

同時,紹興市的各試點學校開始用多把尺子去“量”教師。不少普通高中的教師職稱評審中的10餘種“加分項”中,有“具有擔任學生成長指導教師的能力”“高級教師具有指導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能力”“承擔創新實驗室建設和應用”等;職業高中的10餘種“加分項”中,有“發明專利”“參與企事業單位技術研發、技術培訓等並取得成果”“主編的鄉土教材、專業課教材等正式出版”等。

“最重要的是,我們開啟了職後管理,建立了職稱評聘後定期複評、能上能下的機制。”邵國成頗為自豪地表示,這一決議是在教職工代表大會上高票通過的,“將近九成的教師投了贊成票!”

在紹興中專,每位獲得職稱聘任資格的教師都要簽署聘後履職合同,在聘期內如果未能達到合同中對相應級別教師應達到的要求,下一聘期將不再聘任。要求是什麼?記者研究該校相關文件發現,如聘後高級教師的要求基本等同於申請高級教師的評聘標準。“今年下半年,不少已評上副高多年的教師主動提出要當班主任,這些教師可都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育人智慧。”邵國成認為,乘勢調動優秀教師的積極性,就是要把黨和國家對教師的切身關懷,變成學校發展的機遇和紅利。

▲本文出自 / 《浙江教育報·教師週刊》,僅作分享交流用。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