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老同志都是退休後自學中醫,卻很少有聽說退休後自學西醫的?

2673737茶語


不說中醫西醫誰好誰差,這二者完全不是一個對等概念,單純從著手學習難易程度,風險大小上來簡單看看為啥很少老人自學西醫吧。

中醫是一套生活觀念,是一種哲學,中醫的養身保健功能可以邊學邊用,可以幫助老人修身養性,上醫治未病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老人也好,年輕人也好,學中醫一是容易上手,二是簡單實用。中草藥無論湯劑,丸劑,貼敷基本上都是危害不大的,特別湯藥接近食療,至於推拿按摩輕重緩急也沒啥大問題,也就是針灸相對容易感染出血,風險大一點,其它基本上都是上手容易,相對安全的。

至於西醫是現代醫學,大到解破,小到服用藥物都是需要一整套現代設備來操作的,投入成本大,風險大,家庭環境不但沒這個條件,也沒這個精力,要搞得像那麼回事類似臨床醫學,理論一堆,臨床實習規培又一堆,絕對不是修身養性,而是可能會把人累死的,而操作不當,出的問題都是很大的,說得不好聽一點投入成本大,風險大,老年人學這簡直就是作死的節奏。

作為普通人,學點中醫肯定是好事,特別是關於養身保健這套理論體系與現代預防醫學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但是作為傳統醫學,其與現代醫學的本質差距需要明瞭,至於西醫,普通人要學就沒那麼容易了,可能去學一下健康管理還更簡單也更實用。比如考個健康管理師,也算學會現代醫學自我保健,特別是慢性病的管理,也算簡單實用。


醫學部李森


我不是西醫,也不是中醫,但我是病人,我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去年我得了功能性子宮出血,月經來了就不走了,不停的流,貧血,去看了西醫,做了B超,讓我做清宮診刮,我怕痛,轉身去看了中醫,也做了B超,中醫說長期生活習慣不好,愛吃涼食,把脾傷了,脾是統治人體血液的,給我開了2付中藥,回家開始煎服,期間我把生活習慣改變了,不吃冷飲,涼水果。不到半個月,血停了,我心裡充滿了對中醫的敬仰和感激,從那以後,我對中醫充滿了興趣,從網上買了中裡巴人老師寫的,求醫不如求已,我懂了好多中醫知識,現在家裡人有病,我憑著自己學的皮毛,自己也能治病了。從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感覺到了,中西醫治法的不同,西醫的治法傷害身體,治標不治本。讓我聯想到許多癌症病人所承受的痛苦,但是,到了應急的情況,比如說車禍,或者人體受到突然的傷害,還有心腦血管的急症,應該首選西醫。在慢性病的治療上,還是選擇中醫,治標又治本。


用戶480443159837


為什麼很多老同志退休後中醫而不學西醫?我是這樣認為的:

中國是一個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大國,中國的古老文化,無論你怎樣看待,都自覺不自覺的滲入你的血液中,深入你的骨髓裡,你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打上了黃皮膚黑頭髮的烙印。

中醫文化是中國古老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國人心裡還是根深蒂故的。老同志退休後,幾十年的生活閱歷,使他們對待事物認知有了更加深切的認識,充分認識到中國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醫文化的基礎理論是陰陽五行相生相剋,陰陽之道在人們的生活中影響深遠,從《易經》到《黃帝內經》這些古人智慧的深刻哲理已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隨著生活閱歷的豐富,在人生進入老年階段,人們會越來越珍惜古人的智慧財富。

中醫不同於西醫,中醫之道是人生之道,其思想是讓人去怎麼生活,怎麼與天地和諧相處,讓人在學習中醫文化的同時,感悟人生的哲理,給人探索人和世界的興致與快感。而西醫只是就事論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離開儀器就無所適從,西醫和自己幾十年的豐富的生活閱歷不能相結合,風馬牛不相及,自然對西醫提不起興致。

古人智慧很早就告訴了人們怎樣去生活,主張不治已病治未病,養勝於治。

研究中醫文化,在體悟人生之道的同時,還能養生,讓自己長命百歲,何樂而不為。


石對窩子老槐樹


因為我是做醫藥研發的,一直對中藥比較留意。我身邊就有不下5個老年朋友在自學中醫,之前有過交流,總結一下,大概應該有如下原因:

1、退休老同志大部分都是50後以及更早出生的,社會閱歷都比較豐富了,這類人群都接觸過中醫、中藥,對此比較信任,也或多或少有所瞭解。而且年齡也到了該保養、注重的時候了,學點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有百利而無一害,值得提倡!

2、中醫是經驗學科,學習門檻不高,中醫的理論比較系統化,你只要認真學,都能有些感觸。老年人退休下來,沒有更多的休閒方式,學點養生保健知識,既打發時間,又能豐富閱歷,增加談資。反觀西醫,分科細,專業性很強,內容比較雜,門檻很高,更新也很快,俗話說“隔門如隔山”,要想系統的學,難度太大。即使想了解東西,都會非常侷限在很小的領域。

3、中醫內容跟自己更慼慼相關。比如:養生、保健類知識,經過簡單的學習瞭解,就可以應用在生活中。而且,望聞問切、按摩等診斷、治療手段,也不像西醫那樣太過依賴儀器設備。通過一定的學習,都可以基本掌握自己及家人的身體狀態。

綜上,老年人退休後學中醫會更多!


久坐定製


這個不好多說,因為我自己是學西醫的,只能從西醫角度來說,自學西醫的難度。

第一:基礎很重要,醫學生都知道,本科五年學習,前三年都在學什麼?不是內外婦兒,而是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病理生理學、統計、微生物~~

(這些基礎不先打好,內外婦兒是學不好的)

第二:細緻的分科,內容龐雜。去醫院我們發現,科室分的越來越細,內科來講,消化、呼吸、心內、內分泌、泌尿、腎內等等,而每一個科室去了解一下,每個科室的教科書都堪比辭海。

(就拿我們皮膚科為例,我們的工具書,上下兩冊,幾千頁呢)

第三:西醫診療思路很重要。

書本上知識學好了還不能成為醫生,清晰診療思路很重要,如何快速尋找重要病史,可能診斷、鑑別診斷,最後才會得到正確診斷,而治療更是因人而異。

第四:知識更新很快,不會搜索文獻,不會看文獻,是不可能成為合格醫生的。

綜上所述,這可能就是為什麼不能自學成醫的原因了。不僅是退休老人,就是年輕人也不太可能。


皮膚科醫生孔玉龍


臺灣教授講易經說,易經,你學多少,它就給你多少。中醫也一樣。完全與易經一脈相承。老少皆宜。凡是說中醫不科學的,實際上是對科學缺乏科學的認識性,是對科學定義的本身缺乏認識。說簡單一點,就是不懂科學。現代人所說的科學,實際上是技術,即科技。中醫技術體現的處方與治療恰好現代科技玩不轉,玩不轉的根本原因也很簡單,即認識不夠。你不要看到處方就認為那是中醫,甚至代表中醫。可以很肯切的說,那叫中藥處方,不叫中醫處方,中藥處方上面雖然寫的也是中藥,但其理法未必合符病情,更不符合人體,至於天人一體論,絕對是無法體現出來的。中醫處方就不一樣,生命週期,生理階段,體質狀況,病情變化,輕重主次,疾病轉歸,處方上是可以體現出來的。能治病,能養身,能調理,可祛邪。真正的中醫,傷寒未堪完備,內經缺少方藥,歷來少聖手,百世缺賢士,黃元御就曾感嘆過。吾以淺薄陋技遊歷十數年。醫九層,僅見一人在八層上下,餘下所見,不入六層。僅二三層者,即多為名醫。


怪醫


中醫比西醫相對自學起來難點,西醫不讀書,不經師傅,哪裡能靠自學就能學會的?

而中醫就不同,中醫可以先從最基本的陰陽五行學起,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對陰陽五行略有了解,雖然搞懂相生相剋相乘相侮的關係不易,但假以時日,也可以自己慢慢摸索出來。

中醫有很多書要背,《醫學三字經》,《藥性賦》,《湯頭》,《脈訣》,《傷寒》,《金匱》等,先要背熟,再要搞懂。

近代還有一本《中醫基礎知識》,從陰陽五行結合人體五臟六腑,陰虛陽盛,陽盛陰虛,疾病的產生和走向,各種疾病的診斷,藥物的十八反,十九畏,手足三陰三陽等等都有詳細的解釋。

西醫涉及到解剖等等,如果靠自學幾乎不可能。中醫雖然學起來很難,但只要靠自學,幾年下來也會略有小成。


鄉里爺爺


為什麼學中醫而不學西醫?這還要說中醫文化在國人心裡還是根深蒂故的,幾十年的生活閱歷,讓人生更加豐富,中國文化講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對待事物認知有了更加深切的認識。

陰陽之道在人們的生活中影響深遠,從《易經》到《黃帝內經》這些古人智慧的深刻哲理已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隨著生活閱歷的豐富,在人生進入老年階段,人們會越來越珍惜古人的智慧財富。

中醫不同於西醫,中醫之道也是人生之道,《黃帝內經》堪稱一部中醫經典,其思想是讓人去怎麼生活,怎麼與天地和諧相處,現在看來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其中有這麼一段,也許看了以後會讓人茅塞頓開,黃帝曰,餘聞上古有真人也,提摯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慾於世俗之問,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行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辯別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古人智慧很早就告訴了人們怎樣去生活,主張不治已病治未病,養勝於治。


開門功夫八極


老同志有文化。對中醫書籍看的懂。就是不懂也可諮詢專業中醫。

老同志有時間。中醫博大精深,系統學習費時費力(中醫學院本科五年,碩士三年,博士三年共十一年,還要臨床十年以上,才能小有成就)。中醫學醫是學治百病。應對異常複雜的各種病人和病症。

老同志學中醫只學一個病一一自己的病。

不學望,不學問(是請教,不是問病人感覺,自己感覺自己知道),不學聞(不聽病人敘述。自己的病自己知道),不學切。不為他人診斷。

藥物不學太多。不背湯歌。…只是在中西醫已開處方基礎上的,方劑對比,感受試驗。相當於當代的"神農嘗幾十草"。

他們不考學位,不考職業資格。

老同志有的是時間和自己病魔做鬥爭。

老同志以此陶冶了情操,打發了時間。何樂不為?

老同志有現實需求。他們或者是惠有慢性病倒如高血壓,糖尿病,頑固性皮膚病等灬。已詢醫問藥無數。中醫西醫治遍。"久病成良醫"。在正規醫院治不好,也治不死。每天吃大量藥維持。

在此基礎上,購買一些中醫書,從理論上,深度上弄清原因,原理,不失為一種途徑。

不管中醫還是西醫面對洶湧病人,交流時間很短。門珍幾十秒,住院每天也只是幾分鐘。沒有時間,精力,耐心解答這些老同志心中疑問,疑惑。

而中醫書是個高級的中醫專家。它不厭煩。讀中醫書相當於與古人對話,與高人對話。

中醫書不貴,經濟可承受。購買途徑不難。

中醫既是術,也是道。

中醫既是醫療技術總結,更是傳統文化。

學習中醫過程,既是學習過程,也是修練,修養,養生,養心過程。

老同志在學習中形成了病友圈,學習圈,興趣圈,鞏固了老朋友,結識了新朋友,相互探討,相互介紹土方單方驗方。共享了資源。排除了寂寞。本身就是養身養心之道。心情愉快,病情都可以減輕三分。

當然,"醫不自治“,“是藥三分毒“。自己用藥特別慎重。不要過分自信,把自己醫死。

更嚴禁向其它患者開處方,這是非法行醫,是違法犯罪行為。

老同志學中醫是有用的,有益的。(當然,也是有限的。)何樂不為呢?


二億六老人


1、關鍵是自學西醫基本沒戲,得懂藥理,得會化學,必須有生物學基礎,得懂人體解剖,熟知人體構造,得清楚各個臟器的生理功能,而且必須懂英文,否則藥名都搞不懂,如果這些都精通那絕對不是老幹部。

2、而且西醫分科太細,骨科大夫大多都治不了氣管炎,腫瘤科大夫基本搞不定剖腹產。一個腦外大夫讓他去做醫學整容也是做夢,別看都是頭上動刀。自學西醫搞哪一科是個大問題。

3、自學西醫很難拿到從醫資質,如今護理考研都繞不開西醫綜合,那玩意難到沒朋友,從零開始起碼十年,我不信老幹部會有這種學習能力和精力。

4、學中醫就沒有上述問題,認識字就行了,會拽幾句古文更好,會忽悠會洗腦,天啊!大師!所以老幹部最適合了,樣樣擅長!再說中醫越老越像大師,西醫佔不了這便宜。

5、西醫難做,學習複雜醫療器械的操作都夠人喝上一壺,是個接診大夫門口就得排長隊,再加上醫患糾紛,再攤個醫療事故…老幹部幹不了這個。幹中醫就輕鬆多了,重症不找你,急診不找你,找你的大多是想調理調理,基本死不了人,治不好也沒人根你較真,即便有較真的也好很好糊弄,陰陽五行嘛,哪說哪有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