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慎: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因一首《臨江仙》為後人熟知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開篇的這首《臨江仙》詞對很多人都不陌生,但其實它並非羅貫中所寫,而是出自楊慎的筆下。此時的楊慎正被流放滇南,處在人生低谷,見大江東去、青山依舊,不由感慨萬千,作下這首詞。在詞中,他嘆歷史興衰,抒人生感慨,現自己灑脫豁達的胸襟。歷經半生浮沉,終把世事看淡,一首《臨江仙》的背後是楊慎的一生。

(一)蟾宮折桂,轟動京華

作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楊慎,在詩詞曲賦、天文地理、書法繪畫等各個領域均有才名,是明朝有名的博學家。楊慎出生在書香門第,父親楊廷和為當朝的正二品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楊慎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可謂羨煞其他小夥伴。

十二歲時,楊慎擬作《弔古戰場文》和《過秦論》,他的祖父毫不客氣地連連誇讚:“這就是我家的賈誼啊!” 十三歲時,楊慎又隨父入京師,沿途寫下多首詩,名震京華,就連茶陵詩派的首領、內閣首輔李東陽都主動來和他交好,直稱其為“小友”。如此少年英才,妥妥的是別人家的孩子。

在古代,少有才名者不在少數,但真正能一舉成名的人又不多,楊慎算是其中一個。憑著天資聰慧和勤奮好學,楊慎在科舉考試中過關斬將,二十一歲時便進京參加會試。或許是之前太過順利,老天有意和他開了個玩笑。當年會試後,主考官將楊慎的試卷放在卷首,不慎將燭花滴落,致試卷損壞。考官又不願承擔責任,最後的結果自然是楊慎名落孫山。

楊慎: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因一首《臨江仙》為後人熟知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楊慎苦等三年,二十四歲時再次入京參加會試,這次在會試中拿了第二名,並在殿試中發揮出色,高中狀元。明武宗朱厚照授他翰林院修撰一職,楊慎蟾宮折桂,風風光光踏上明朝政治舞臺。

(二)“叛逆”的為官之路

楊慎的仕途可就沒有他求學應試那般順心了,歸根起來還和楊慎自身有關。若是以楊慎的才華和智慧,對皇上和上級稍加笑臉逢迎,自然水到渠成,仕途無憂。可楊慎偏偏就是直脾氣,管你是誰,我看不慣就要大聲說出來。

當朝皇帝朱厚照不理朝政,到處遊園玩水。楊慎聞之,氣上心頭,提筆寫下《丁丑封事》的奏章,直言進諫,指責朱厚照“輕舉妄動,非事而遊”,對其一頓痛批,告誡其趕快停止此種荒唐行為。

朱厚照看到奏摺,呵呵一笑,心想:臭小子你算老幾,還敢管朕的事。隨之把奏摺扔到一邊,照樣我行我素。得知皇帝繼續荒唐不作為,眼下國事日非,民不聊生,楊慎脾氣一來,我惹不起還躲不起,小爺我辭官不幹了,於是稱病告假,直接回鄉。

楊慎: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因一首《臨江仙》為後人熟知

楊慎卸官沒幾年,武宗朱厚照駕崩了。由於朱厚照無子,在楊慎父親楊廷和的提議下,由武宗堂弟朱厚熜繼位。朱厚熜即位後,又授楊慎翰林院修撰,經筵講官。

重回仕途的楊慎從來沒消停過,常常利用給朱厚熜講書的機會對其教育,告誡皇上不要動不動就給誰判死刑,只要不是大過大失,都可放過。這常惹得朱厚熜不悅,老子是皇帝,想斬誰就斬誰,還要聽你囉嗦,下去吧下去吧。

雖然楊慎總在朱厚熜耳邊絮叨不停,但朱厚熜看在他老爹楊廷和的面子上,也沒有過多去計較。真正惹惱朱厚熜的是楊慎在內閣“大禮議”紛爭中表現出的“叛逆”風骨。

(三)流放滇南,終不得還

朱厚熜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登上帝位,按照皇統繼承規則,朱厚熜需承認孝宗是“皇考”,享祀太廟;自己的生父只能稱“本生父”或“皇叔父”。自己的父親成了“皇叔父”, 朱厚熜怎能甘心。即位後第六天,他就下詔令群臣議定他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為“皇考”,按皇帝的尊號和祀禮對待。

此舉惹得朝中一片譁然,楊廷和父子和很多朝中重臣極力反對。楊慎等人一再上書進諫,可剛愎自用的朱厚熜力排眾議,依舊下詔改稱生父為恭穆皇帝。楊慎見事已至此,又不甘心就此作罷,索性聯繫一群正義之臣,號召大家“做正義之事,就算死了又何妨?該哭哭,該鬧鬧!”

那日,群臣在金水橋、左順門一帶列宮大哭,聲徹宮廷。此舉惹朱厚熜大怒,廷杖重臣。領頭羊楊慎首當其衝,被打得幾乎死去,倍受廷杖之苦後,又被髮到雲南永昌去充軍,這一去就有三十多年。朱厚熜一世,六次大赦,楊慎終不得還。

楊慎: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因一首《臨江仙》為後人熟知

在明朝,終身流放是僅次於死刑的大罪,可見朱厚熜對楊慎的痛恨程度。楊慎的情商不算高,可心態倒是不錯,並沒有因為環境的原因而改變自我性格,仍然積極有為,奮發向上。他寄情山水,悉心著述,借自然之物,詠邊疆風光,抒政治熱情。

作為愛國愛民的文官,楊慎儘管在放逐期間,仍然關心民生,勿忘國事。在雲南期間,有豪紳惡霸勾結官員強佔民田,坑害百姓,楊慎便寫詩聲討,並專門寫信給雲南巡撫,力言要制止害民傷財的行為;聽說當地有土司叛亂,楊慎便帶領家童和步兵衝鋒向前,力平叛軍。這哪是朝廷放逐的罪犯,簡直比地方的父母官還盡職盡責。

晚年的楊慎縱酒自娛,半醉半醒,穿花街柳巷,遊名山大川,更加放浪形骸,於七十二歲在滇南結束了這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