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成書明朝初期的《三國演義》,會有一首明朝中期的開篇詞?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生於約1330年,約1400年去世,也就是說他是元末明初人,《三國演義》大概寫成於明朝初期。

為什麼成書明朝初期的《三國演義》,會有一首明朝中期的開篇詞?

即便沒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對它的開篇詞也很熟悉: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還被1994版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作為主題曲演唱,道盡了歷史的滄桑,世事的沉浮,豪放中帶有含蓄,高亢中也有深沉。

為什麼成書明朝初期的《三國演義》,會有一首明朝中期的開篇詞?

很多人可能沒注意到,這首詞的作者是楊慎,他是明朝正德、嘉靖兩朝內閣首輔楊廷和之子,正德六年(1511年)的科舉狀元。作為當時全大明首屈一指的官二代,楊慎考上狀元,全天下卻沒有任何一人質疑有內幕,當時人稱如果他考不上狀元,才是有內幕,可見楊慎的才華。

楊慎生於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是明朝中期的人物,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一首明朝中期的詞會出現在明朝初期的書中呢?

為什麼成書明朝初期的《三國演義》,會有一首明朝中期的開篇詞?

原來明清時的人們特別喜歡改書,尤其是廣為流傳的名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就被很多人改過, 以至於後世出現了很多版本的《三國演義》,如《二十四卷嘉靖壬午本:三國演義》、夷白堂刊本、週日校刊本、夏振宇刊本、鄭以楨刊本、古今演義刊本等,現在流傳最廣的,也是我們讀者大都讀過的,是清朝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改過的毛氏版本《三國演義》。

毛氏父子是明末清初人,他們感覺楊慎的這首《臨江仙》立論高遠,氣勢恢宏,特別符合《三國演義》的主題,於是就將其選作了開篇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