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關注」了解一下,這場穿越五百年時空的對話

9月13日,“紀念楊升庵誕辰530週年學術論壇”在新都區舉行。

本次學術論壇是紀念楊升庵誕辰530週年系列活動之一,獲獎論文作者,四川省楊慎研究會、四川省楊慎研究中心代表,楊升庵文化研究傳承館際合作(聯盟)成員單位代表,全國各相關高校等單位的12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香城,進行了一場穿越五百年時空的對話。

「热点关注」了解一下,这场穿越五百年时空的对话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副館長徐萬華,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鬍偉,四川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學會部副部長田豐,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母濤,四川省楊慎研究會會長倪宗新,新都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鄭自強,新都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巧琳,新都區政協副主席鄧學能參加學術論壇,並向論文獲獎代表頒獎。

「热点关注」了解一下,这场穿越五百年时空的对话

在活動現場,進行了《清白與丹心——四川新都楊升庵故事中國畫長卷》展示,畫卷長12米、高1米,這是目前國內外反映升庵文化最長最大的美術作品,畫卷將交由新都楊升庵博物館面向公眾展示。

「热点关注」了解一下,这场穿越五百年时空的对话

活動現場,簽署了《楊升庵文化研究傳承館際合作(聯盟)協議》。陳力、張志烈、朱中原、雷磊、譚平、舒大剛等專家學者進行了論壇主題發言。

「热点关注」了解一下,这场穿越五百年时空的对话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深厚的自信。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明確了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的目標,將文化建設納入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大局來謀劃和推動。

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上,成都市委提出要高質量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大力推動天府文化發展,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文創中心。

作為明代第一大才子,百科全書式的文化巨匠, 2017年入選四川省十大歷史名人——楊升庵(名慎)。升庵文化是天府文化的構成元素之一,是四川省的一張重要文化名片。

新都區成立了32個區級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新都區升庵文化研究傳承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新都區升庵文化研究傳承實施方案》,以打造升庵文化文獻中心、升庵文化研究中心、升庵文化體驗中心、升庵文化傳承中心為載體,大力推進升庵文化研究傳承工程的實施。

2017年7月,新都區成立了楊升庵文化研究中心,在人員、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支持。

「热点关注」了解一下,这场穿越五百年时空的对话

今年4月18日,四川省楊慎研究會在新都區成立。

首屆理事會由24名理事組成,推選倪宗新為會長,王炎、舒大剛、譚平、朱力為副會長,朱力兼任秘書長。56名會員涵蓋了哲學、文學、歷史、管理、教育、新聞、書法、美術、歷史等領域,搭建起了升庵文化學術研究同行溝通交流的學術平臺。四川省楊慎研究會的成立,標誌著楊升庵文化學術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詳情戳↓

四川省楊慎研究會

「热点关注」了解一下,这场穿越五百年时空的对话

2018年,新都區深入實施升庵文化研究傳承工程,啟動了楊升庵文獻中心建設,利用數字化手段推動學術研究工作,

建立了楊慎專題文獻數字資源庫,目前收錄80000餘條文獻信息;完成了楊升庵文化研究中心和楊慎研究會網站建設,為專家學者開展升庵文化研究搭建了學術交流平臺;楊升庵博物館對館藏的3000餘冊(件)古籍文獻進行了整理上架,對館藏105部升庵古籍文獻進行了整理和部分數字化建設,為楊升庵的古籍複製再造工程打下了基礎;加強了升庵文化研究合作,與雲南昆明、保山、安寧、大理等博物館建立了楊升庵文化研究傳承館際合作(聯盟),將在升庵文化研究、升庵遺存保護、升庵文化傳承等方面加強合作,互促共研,共同推進升庵文化學術研究和升庵文化精神的傳承和弘揚。

「热点关注」了解一下,这场穿越五百年时空的对话

2018年,時值楊升庵誕辰530週年。新都區組織舉辦了一系列紀念活動:“升庵詩意——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升庵詩畫——全國中國畫作展”“紀念楊升庵誕辰530週年全國書法作品展”,以升庵與夫人黃峨的詩詞曲文創作書畫作品的方式,擴大了升庵文化精神在全國的影響力。同時,新都區還組織開展了“五百年的等待”音舞詩畫系列演出活動。

「热点关注」了解一下,这场穿越五百年时空的对话

“紀念楊升庵誕辰530週年學術論壇”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四川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指導,中共成都市新都區委、成都市新都區人民政府、四川省楊慎研究會、四川省楊慎研究中心主辦,中共成都市新都區委宣傳部、成都市新都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新聞出版局、政協成都市新都區文史學習委員會、成都市新都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新都楊升庵博物館、新都楊升庵文化研究中心協辦。

本次論壇自2018年2月7日向海內外發出征稿啟事後,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高等院校、文博單位、黨政機關及北京、上海、重慶、山東、湖南、江蘇、浙江、廣東、雲南、山西、陝西、內蒙古等省(區)市以及海外作者的關注和響應。

本次論壇共收到論文111篇,其中四川省76篇、其他省是34篇、國外1篇。按行業統計,高等院校51篇、文博單位20篇、黨政機關19篇、其他20篇、國外1篇。經過初評、複評、終評,共評出榮譽獎4篇,二等獎3篇,三等獎5篇,優秀獎19篇,入圍獎38篇。獲獎、入圍獎論文涉及升庵文學、史學、小學、書學、經學、哲學、政治學、考據學、音韻學、醫學及生平、交遊、家教諸多方面。從作者投稿的身份看,既有省內省外的作者,也有國外的作者;既有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也有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既有科研院所的專業研究人員,也有文博單位的研究人員;既有黨政機關公務員作者,也有城鄉工人農民自由職業作者。出現既有張祖湧父子投稿獲獎,也有朱勁夫妻投稿入圍的喜人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