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換評高級職稱的方式,讓老師們不再著急焦慮,專心教書育人

教師中高級職稱能夠自然晉升嗎?聽聽老師們的心聲……

平時與老師們談論起愛恨相加的“晉升高級職稱”的話題時,很多老師呼籲:教師職稱自然晉升多好!那樣才能精準調動老師們的積極性!老師們何以對自然晉升高級職稱如此歡迎呢?

目前教師晉升職稱存在弊端:

分配學校名額太少,甚至很多學校好幾年沒有高級職稱名額!加以很多原有高級遲遲不能退休,造成名額更加緊張!即使超過了賦分標準很多,一句話:沒名額!玩完!致使中老年教師晉升屢晉屢敗,年年失望……挫傷了老師們的積極性,對晉升職稱感到很無奈、無助……

個別教師為職稱“挖空心思、不擇手段”,人為造成衝突!目前,職稱激勵教學的作用很小,每到評職稱時,造成幹群、教師關係撕裂,彼此敵對……弄虛作假,很多老師心不在焉,到處找關係……不時有造假現象發生(論文、獎勵證書、任職情況均有造假髮生)……還有個別領導跟老師搶名額,校領導都首先成了高級職稱,還不上課……不少教師為了評上高級職稱,拼命搞證書!老師沒心思上課了!教學質量可想而知!

變換評高級職稱的方式,讓老師們不再著急焦慮,專心教書育人

職稱工資

不上課能評高級職稱,不會寫論文買來很多論文,沒有高的教學水平得到各類“大賽”證書,不是個別現象吧!為什麼職稱政策真的需要修改、完善了……

晉級標準有時候也不固定啊!很多年齡大的教師賦分基本到頂,很難再有分數進賬,好不容易有機會了,今年又按誰支教、誰獲得先進多,明年又變為誰的論文多、學歷高……等你努力按標準做到了,又改其他的標準甚至沒名額了!轉暈了頭! 所以職稱導致這麼多罵聲。

誰說高級就一定比一級的教學能力強?職稱都是按能力評的嗎?實際上賦分項目中的論文等與教學關係不大……!到是教齡還能折射出一個老師貢獻量……

晉升聘任之後,工資差距較大(本來教一樣的課)。教齡差不多的老師,一個晉升之後,工資立即拉開“遙遠”的距離……而且公積金、取暖費等各類補貼也是按照職稱拉開了令人乍舌的差距,心理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我教初中,一級職稱,27年教齡。歷年來,所教班級的成績多次高於“高級教師”的成績,有時候差距還很大……結果,我每個月比他們硬生生少拿1000塊還要多……急死也沒人搭理咱啊……

晉升高級職稱之後出現“撂挑子、少幹活、不幹活”等新問題:大家看看自己學校那些晉升高級職稱,這些老師有多少還堅持在教學一線?有沒有減少課時?難道職稱上去了,精力體力、水平能力就下降了?評上高級職稱就像養老一樣……拿高工資,少幹活,真是不合理!

職稱評審對教師生活、情緒、教學積極性有影響:一位老師有省、縣級綜合獎項,有論文、課堂評比、綜合素質獎勵……工作17年,目前仍在在12檔!二級最低檔!能評上中高級職稱的基本上善於協調關係、領導“鞍前馬後”的人……真有點心灰意冷,不是不想努力!即使我的統考成績名列前茅,基本沒用!沒用!這不,又到了評職稱的時候了,這幾天睡不好、吃不好、無心教書……我85年中師畢業,88年評小二,93年被評小一(二級教師)。我教齡36年!馬上退休了……職稱制度到底是錯還是對?

目前“晉升職稱”確實有了改進措施:

很多學校增加了名額,在編制別不變的前提下,充分考慮學校實際情況,結合師生數,在現在12—13%的基礎上,再提高几個百分點……這樣就能消化掉一部分積壓的中老年“達標”教師晉升了職稱。可是“僧多粥少”,只暫時緩解一時半會的矛盾……

學校制定了打假措施,堅決查處造假問題,日常工作中,就把老師的各類獲獎證書放入檔案……不得隨意增加、減少……學校領導單獨系列晉升,不要與老師一起評審……篩查各個賦分項目,看看哪一些與教學關係不密切,或者作用不大,就減少佔比……很多地方已經減少了論文賦分,有的甚至取消了論文加分項……

變換評高級職稱的方式,讓老師們不再著急焦慮,專心教書育人

減少一些無用項目的賦分

工資方面也進行了完善:工資總額中,增加教齡工資佔比,減少職稱工資佔比……2018年教師漲工資已經有所體現……要是職稱與工資脫鉤,估計一時半會很難辦到,估計要行政事業單位一步棋,不能只教育系統脫鉤吧!目前,逐漸減少職稱工資佔比就已經是很大進步了……

農村教師晉升職稱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很多省市出臺規定:農村25年以上教齡、學歷達標、考核、師德合格的教師自然晉升高級職稱……農村教師單獨系列,假設這位老師將來要進城的話,這個“高級職稱”就“報廢”了,要保留高級職稱,這位教師就要紮根農村待一輩子……一旦進城,職稱將回到原點,二級以下……有點“職稱綁架”的意味!也是廣大農村教師妥妥的福音啊!

要想解決“高級職稱”的根本問題,還是自然晉級好!

老師們說:教師職稱自然晉升是時代的進步、社會發展、改革開放的必然結果!是廣大老師的心聲!90%以上老師投贊成票!

為何?只有自然晉級,才能讓一線教師安心工作,心無旁騖教書育人!老師們不再整天琢磨怎麼搞證書、怎麼加分、不再焦慮、疲倦……有精力去研究教學,專心致志上好課!自然晉級是我們一線教師的心願,尤其是在課堂一線教了30多年還沒有晉上高級職稱的老教師,“搭上高級教師末班車”,心不再寒!對踏踏實實工作的教師最公平!有利於激勵教師終生從教!這就是大家歡迎自然晉升的道理所在!

教師自然晉升職稱對應的是公務員的職級制、也是教師發展所必需的:公務員職級既然可以自然晉升,按照《教師法》規定,教師職稱可以嘗試自然晉升!

教師職稱自然晉級,就像學生升級,幼兒園到小學、小學升入初中、高中、大學、碩士、博士、成人成才……不斷探索,不斷進步!假若讓一個孩子始終停留在一個年級……一定毀了這個孩子!一個教師的職稱長時間停留在某一級,久之,老師也會疲憊,絕望,失去工作激情,還能有教育效果?想一想有多麼可怕!

如果自然晉級會不會吃大鍋飯?會,但可以限制……

好多人建議用教齡來評定職稱,這是典型的“大鍋飯思維”,是倒退……86年開始的職稱評聘,就是為了打破大鍋飯!如果不設置晉升條件,到了一定教齡自然晉升某一職稱的話,談何激勵?大家都“坐等”年限,會“混到晉升”,教育教學質量怎麼提高?如果自然晉升,名師和混日子的教師怎樣區別?自然晉級是平均主義!只有靠業績晉升職稱才能調動老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

變換評高級職稱的方式,讓老師們不再著急焦慮,專心教書育人

大鍋飯思維

職稱是評價專業技術人員能力水平的標尺,既不能取消也不能自然晉升!不努力、不上進還抱怨晉升不上……這是什麼邏輯!再說薪級工資晉升,是按照教齡來增長的:只要考核合格,每年都會增加一級工資的!這是對“沒有功勞有苦勞”的肯定,但“高級職稱”關注的核心是教師的能力,所以我認為目前方案還是蠻全面的,兼顧了能力和“苦勞”……

表面看,上邊講得蠻有道理,仔細想想不盡然:現在一線教師是不能混日子的,每學期都要考核,教學成績要排隊,學校領導、家長、社會、家人死盯著你,績效工資也有差距,再說教師是最愛面子的!評不上高級教師不是因為工作不努力,是“名額所限”!反過來說,沒有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是“混日子”的嗎?實際情況是:已經評上高級教師職稱的似乎混日子的特別多!

可採取“有效的”自然晉級:

設置“自然晉級”的條件:各項指標達到要求,就像“農村教師自然晉級”一樣……建立教師職稱評審“雙軌制”:一是現有職評晉級,如果有能力有水平,可早評早晉早聘任!對那些由於受各種條件限制(因工作原因,學生人數少的、高級名額極度缺少的學校老師……確實沒辦法取得晉級分數),按照年限自然晉升……面向全體教師,人人都有機會!

變換評高級職稱的方式,讓老師們不再著急焦慮,專心教書育人

上了課堂,就是兢兢業業

總之,教師晉升職稱,不能“頭疼醫頭,腳痛醫腳”,需要綜合改革……既要改變評審方式,也要有部分自然晉升,還有對工資有所改變……基本原則:激發調動全體教師工作積極性,教好書,育好人,社會支持,群眾滿意,學生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