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和李成儒上熱搜:做人是應該要更圓滑還是更實在?

最近一檔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火了,火的不僅僅是一檔節目,還有一場對戰。

在郭敬明的演員電影裡,拍攝的是《悲傷逆流成河》的一個片段。老戲骨李成儒直言:

“國家情懷、忠仁義士,我們要寫的東西太多了。難道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就是在看這種,高中生談戀愛,男生抱著女生剛一走近,就哄起來了。

這就是暢銷書,是吧?這種就是暢銷書。那我倒問一句,這樣下去,這一輩人起來以後,他們受到什麼教育了?”

郭敬明和李成儒上熱搜:做人是應該要更圓滑還是更實在?

一番義正言辭的話語,一經網絡傳播,許多網友們紛紛開始站隊。有網友認為,這番說辭有理,青少年應該更加關注更有能量的東西,應該接受更有內涵和深度的教育。可也有網友贊同郭敬明的說法:

你可以永遠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它存在。你可以繼續討厭自己討厭的東西,但請允許別人對它的喜歡。

是不是我們能夠允許,我們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類型,這是電影的魅力。因為電影有成千上萬個故事,也正因為如此,電影的世界才迷人,才讓我們可以不斷地做夢。

郭敬明和李成儒上熱搜:做人是應該要更圓滑還是更實在?

很顯然,郭敬明的說詞,比李成儒的要來得圓滑得多。

最近,許多自媒體也因此抨擊郭敬明的黑歷史,不過咱們今天不討論這個。在看過李成儒和郭敬明的不同表現以後,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

李成儒更願意直言不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他甚至沒有考慮過郭敬明或者演員的感受,他就是那樣直白地表達,這個電影的不堪,這個電影的深度不夠。

大多數觀眾第一時間聽到的時候,內心都充滿了驚訝感,為什麼他能夠當著幾千萬個觀眾的面前,講出一番這樣的話來?他讓那些參與者們顏面何在?

相反郭敬明,卻很巧妙地繞過這些坑,以一種更加溫和的手段來平息矛盾,甚至對比出了李成儒的尖銳。

其實,這兩種表現,是完全截然不同的兩種:

郭敬明和李成儒上熱搜:做人是應該要更圓滑還是更實在?

最近,在悟空問答裡有這樣一個問題:在職場當中,領導更喜歡實在的人,還是更圓滑的人?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下這個問題,職場當中,是實在的人更受歡迎還是圓滑的人呢?

首先,在職場當中有一個真相,那就是80%的人,大多都是實在人,特別是在普通崗位當中。而那些特別實在的人,基本在職場當中都是安安穩穩。相反,那些圓滑的人,卻更勝一籌。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先來看看圓滑一詞的定義:

圓滑,指的是為人處世都做得周到,讓人無可挑剔。

在許多人看來,圓滑是一個貶義詞。帶有“心機”的感覺,其實並非如此。圓滑的人,只不過更擅長將別人照顧得體貼、能更關注別人的實際需求。而且善於,把人往自己這一方帶,看看郭敬明的表現就知道了。

儘管郭敬明有許多黑歷史,但是不妨礙這一番說辭出來以後,眾多網友紛紛為其打榜,甚至直言他可以出席“奇葩說”,參加辯論賽了。正是因為,他的話不僅沒有中傷別人,反而激起了大眾的保護欲。

郭敬明和李成儒上熱搜:做人是應該要更圓滑還是更實在?

職場當中也是如此。

我表姐就是一個非常圓滑的人,而且她又特別重感情、講義氣。她在售賣手機的店裡做店長時,店裡銷售量拔高,而且關注員工需求。

過年時期,全是大家的拜年紅包。平日裡,員工有什麼問題,從來都是一馬當先的頂上去幫忙。有同事向她借錢,一開口就是5萬,她也義無反顧地借出去。後來當然是還上了~

所以即便後來,她離開了店裡,可是店裡的那些資源和人脈,卻是沒斷過。

她從事過許多不同的行業和崗位,但是每一個崗位,她都能遊刃有餘。不僅僅能把業績搞上去,就連同事領導關係,同樣不在話下。

如果換成是實在人,可能許多事情都不敢嘗試。因為未知的風險太大了,而且還有許多是學不來的技能。實在人不敢冒險,圓滑的人敢冒險,而且善於聰明地冒險。

郭敬明和李成儒上熱搜:做人是應該要更圓滑還是更實在?

但是圓滑的人一定是聰明人麼?

這就不一定了。

圓滑的人大多數都“命喪”於此,因為光有圓滑不夠,還要能夠聰明地圓滑。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再提提郭敬明。郭敬明的一番表現,在當下確實激起了網友的不少好感。但是事後呢,人們開始紛紛醒悟。

眾多自媒體開始攻擊郭敬明瞭:

“李成儒老師批判的不是青春片,是膚淺的青春片。說白了,就是你郭敬明這樣的暢銷書式的錢青春片。大家喜歡郭敬明的反駁,不過是因為夠簡單夠直白有情緒,因為它站在道德制高點,能夠彰顯自己的道德優越感。”

“郭敬明說的,永遠是最表面最空洞的大道理。自以為用一堆專業術語就可以掩蓋其本身的淺薄,但是這一套詭辯邏輯,經不起推敲。”

看吧,本想用一番聰明的說辭,來激發大眾網友的同情心,卻沒想到弄巧成拙,成為了被批判的對象。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圓滑不代表自負。自負地認為別人說的不對,自負地認為自己是對的。看不慣別人的不尊重、更看不慣別人的批評。

相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實在地,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而不是一味地反駁,站在道德最高點,貶低別人。可能網友們的情緒會截然不同。

所以,有時候,做人真的不必太圓滑。

郭敬明和李成儒上熱搜:做人是應該要更圓滑還是更實在?

在職場和生活中,到底是圓滑的人更受歡迎還是實在人呢?

其實,這兩者之間是有一個平衡點的,它叫作“真誠”。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聰明人,也有許多偽善之人,更有一些圓滑或實在人。但是人們向來喜歡的人,從來沒有變過,那就是“真誠”的人。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就是這麼個道理,你是實在人還是圓滑人,對於別人來說都不重要。但是如果你是個真誠的人,是個值得信賴的人,那就對別人很重要。

沒有人喜歡虛偽攻心計的人,我們通常喜歡圓滑的人,是因為別人對我們的恰到好處。可有時候,也會因為那些恰到好處,讓我們對此厭惡。

因為沒有人喜歡對著虛假的面孔,我更願意你真實,也不願意你虛假。

俗話說,知世故而不世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