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安全專家熱議海空聯絡機制運行:有推進但仍待加強

10月26日下午,第十五屆“北京-東京論壇”舉行五個分論壇的討論交流。伴隨中日關係步入新時代,兩國各領域合作出現諸多新機遇,兩國關係也呈現進一步改善的勢頭。

其中,在以“中日在構建東北亞安全與和平秩序中的責任”為主題的安全分論壇中,於去年6月正式啟動運行的中日海空聯絡機制兩國專家學者探討的重點之一。

中日安全交流,有迫切對話也有循序漸進

多名與會的中日專家指出,中日安保關係較以前已有所改善。中國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研究員江新鳳表示,在兩國領導人和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日關係目前已經迴歸正軌,中日防務交流也取得了不少進展,如艦艇已恢復互訪,青年軍官互訪已重啟,海空聯絡機制也已正式啟動,兩國在東海海域出現緊急情況時可及時處理,對危機管理發揮一定作用。

日本原防衛大臣、眾議院議員中谷元進而補充稱,上述海空聯絡機制已於去年6月開始運作。

在海空聯絡機制運作半年之後,據中國國防部網站消息,中日兩國防務部門於去年12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海空聯絡機制首次年度會議和專門會議。年度會議由中央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主任慈國巍與日本防衛省防衛政策局長槌道明宏共同主持。

會議期間,雙方就兩國海上安全政策、海空聯絡機制運行情況和下一步防務交流合作等坦誠深入交換了意見,一致認為該機制啟動後得到有效運行,有助於促進兩國互信,一致同意加快機制直通電話建設進程,充分發揮海空聯絡機制作用,促進兩國關係向好發展。雙方將於2019年在日本舉行機制第二次年度會議和專門會議。

如今,距離海空聯絡機制的正式運作已過去一年有餘。

對此,日本原自衛艦隊司令官、日本聯合造船公司(JMU)顧問香田洋二在“北京-東京論壇”期間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認可中日防務關係正在改善,但他同時坦言,雙方還有許多未完成的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吳懷中表示,中日雙方在東海的問題出現了積極的解決方向,可以看到海空聯絡機制現在正在落實,但兩國首腦級的、防衛部門負責人級的熱線還沒有建起來,這需要進一步落實。此外,關於2008年中日達成的6·18共識,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華的時候雙方已經有共識,這需要中日雙方逐步磋商解決。

“日方對改善雙方安全關係十分積極。日本希望雙方儘快決定如何進行下一步,迫切想和中國進行對話。”香田洋二告訴澎湃新聞。

不過,對此,中國軍事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學術委員會委員、中美防務關係研究中心原主任姚雲竹則向澎湃新聞報表示,日方是否積極在改善與中國防務之間的關係應視具體情況分析。

姚雲竹補充稱,例如,日本自衛隊對於管控危機、建立危機聯絡、危機通信這方面很急迫,比中方更迫切,但是在防務領域的實質性交流上,如共同的訓練活動、更多的人員交流、軍隊院校的互派軍事留學生等,雙方都保持了慢慢循序漸進的態度,這確實也需要民意基礎。

進一步改善安全關係,增加互信是關鍵

本月早些時候,中國海軍太原艦對日本進行了訪問。在16日的返航途中,太原艦在東京灣以南海域與日本海上自衛隊“五月雨”號驅逐艦開展了海上聯合訓練。這是時隔八年之後中日雙方首次進行的友好共同訓練。

不僅如此,太原艦訪日期間正值日本受到超強颱風“海貝思”的侵襲。太原艦隨即懸掛出了一條用中日兩種語言寫下的“慰問颱風受災民眾、祝願災區早日重建”的橫幅。

在時隔兩週後的“北京-東京論壇”上,中谷元特意提及此事,表示很多日本人看到中國這種善意以及對日本民眾表現出的擔心和友情充滿了感激之情。

這是中日安全關係改善的一個縮影。不過,這一關係的進一步推進依然面臨不小阻力。

姚雲竹對澎湃新聞表示,中日過去軍事領域交流活動不多,一是因為兩國國內政治基礎還有些欠缺,其次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完整的軍隊,而日本自衛隊不是完整的軍隊體制,所以在對等交流上往往會難以找到相對等的人員。

江新鳳也指出,中日安全關係仍然是中日關係裡頭的一塊短板,存在一定問題,兩國的軍事互信仍然較缺乏,雖然已啟動海空聯絡機制,但仍存在一些潛在風險,雙方的艦機發生意外摩擦的可能性並不能完全排除。

為了避免摩擦的發生、管控分歧,中日專家學者強調了提升兩國互信的重要性。

中谷元指出,對於日本和中國來說兩國都在安全方面有共同的利益,兩國在全球和平繁榮方面也擔當巨大責任,兩國之間防衛交流處於改善過程之中,在各種領域應加強合作來形成互信,應把日中合作提升到更新的階段。

上海市日本學會會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吳寄南提出,中日兩國應在提高透明性上進行更多的交流。如日本《防衛白皮書》主要是由防衛省防衛政策局起草,中國防衛白皮書則由中科院起草的,雙方起草的人員或可定期進行交流,避免一些戰略誤判,儘可能通過求同存異得到更多的共識。

在中日防務合作方面可實現的領域中,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沱生提出,雙方應建立與發展有利於地區和平發展的安全架構,最重要的是要發展地區多邊安全合作機制,如重啟六方會談,並最終將其發展成為地區多邊安全合作組織。

就中日雙邊而言,張沱生進一步補充稱,要在地區內構建起協調、合作、均衡、穩定的新型關係,互利共盈、相互尊重。

美或在亞洲部署中程導彈?中日學者齊言:難

討論會上,除了中日安全防務關係,美國宣佈退出《中導條約》並有可能在亞洲部署新導彈等問題也是與會專家聚焦的另一個熱點。

今年8月,美國方面宣佈正式退出《中導條約》後,美國國防部立即宣佈將全面研發此前受到條約限制的陸基常規中程導彈。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長還表態稱,希望儘快在亞洲部署新導彈。

根據美方此前的表態,在亞太地區,美國想在500到5500公里的導彈射程範圍內形成優勢,而根據地理位置以及美軍在亞太地區的基地分佈情況來看,日本、韓國以及關島是最有可能成為美國部署導彈的地點。

對此,香田洋二對澎湃新聞表示, 在亞洲部署中導系統只是美國沒有丟掉的一個選項而已。實際上即使現在開始製造新導彈也並沒有那麼簡單。目前美國並不擁有陸基常規中程導彈,部署該導彈必須從零開始。香田洋二認為從目前情況看美國並沒有在日本部署新導彈的可能性。

姚雲竹也表示,雖然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的後曾表示有必要在亞太地區應對中國的威脅部署新導彈,但重啟這類導彈的研製生產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對相應的部隊編制體制進行調整、建立相應部隊,還要考慮到可部署的同盟國。

姚雲竹補充稱,被(美國)選中的同盟國由於夾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該國也必須考慮本國國內政治以及國民接受程度等,因此美國要在亞洲部署新導彈並非易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