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最该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帮杨振宁李政道获奖,却被无视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因提出宇称不守恒双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很多科学家都发表言论,有一个人也应该共同站在领奖台上。如果没有她的实验证明,也许杨、李二人无此殊荣,物理学的发展也不是今天的样子。

她是最该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帮杨振宁李政道获奖,却被无视

吴健雄(1912-1997)

这个人,就是世界著名的华人物理学家,吴健雄。她与居里夫人、迈特勒并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科学家,一生获得了几乎所有物理学顶级荣誉,除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做出巨大贡献的她,为何诺贝尔奖就是不颁给她?

01

我们先来回忆下一下当时的情况。

1956年,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打破了物理学的定律,引发强烈震动。但这一理论缺乏实验数据支撑,包括杨、李二人也并无十分把握。当时没有几个科学家愿意做这样的实验,甚至讥笑杨、李的说法是天方夜谭。

她是最该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帮杨振宁李政道获奖,却被无视

实验中的吴健雄

李政道到哥伦比亚大学拜访吴健雄后,吴健雄决定立刻做这个实验。一方面为同胞有此成就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想通过实验来证实,如果成功,将是物理学的巨大突破。

她邀请了几位顶级科学家合作。她认为把工作做好,必须全力以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常常带着面包一周也不踏出实验室。

在实验中,遇到了一个个无法估计的困难,吴健雄以其谨慎和毅力,一一排除,最终于1957年1月证实了杨振宁与李政道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结论的正确性,当时做实验的设备复制品陈列在东南大学吴健雄纪念馆中。这个著名的实验,被李政道称赞为“划时代的实验”。

她是最该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帮杨振宁李政道获奖,却被无视

杨振宁(右)与李政道(左)

可以说,杨振宁和李政道得以站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上,吴健雄是关键推手。

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委们忽略了她。

很多物理学家都在谈论,她理应和杨振宁李政道一起摘冠。有人猜测,是因为当时的风气是理论重于实验,所以诺贝尔评委们对她“置之不理”。

杨振宁说,诺贝尔奖评选有个规定,每次最多有三个人同时获奖,已经决定给予杨振宁和李政道。吴健雄还有一个合作者安伯勒,如果给,就是四个人了。所以,诺贝尔评委们只给了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人。当然,这都是杨振宁的推测,并无确凿的证据。

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吴健雄的心里不好受。在给1988年诺奖得主史坦伯格的祝贺信上,吴健雄写道:“尽管我从来没有为了得奖而去做研究工作,但是,当我的工作,因为某种原因而被人忽视,依然是深深地伤害了我。”

她是最该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帮杨振宁李政道获奖,却被无视

虽然未获诺奖,但是吴健雄却饮誉全球物理学界。常常作为重要嘉宾被邀请到物理学顶尖研讨会中,后来,她又与合作者一起,共同完成了向量流守恒理论的实验。在国际物理学界流传着这一句话:“只要这个实验是吴健雄做的,它一定是对的。”

荣誉接踵而至,被授予普林斯顿荣誉博士,哥伦比亚大学正教授,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以及数不清的各种徽章……女性科学家,特别是中国女性科学家,第一次赢得了全球范围内的极大肯定,这也给她错失诺贝尔奖一定的安慰。

02


在哥伦比亚大学,吴健雄有个绰号“Dragonlady”,翻译过来是“龙女强人”,在西方人眼中,她是东方强悍的女人。

她是如何成为这样的一个人的?

1930年,成绩优异的吴健雄被保送中央大学数学系,从家乡江苏太仓浏河镇走进当时国家首都南京。

她是最该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帮杨振宁李政道获奖,却被无视

刚到大学,她每天教室、图书馆和宿舍三点一线。这个来自乡下的小个子女生很快引起了同系学生的注意。然而,她接下来的行为更让人不解。

大二时,转到了物理系。物理系集中了一批名师,学术风气浓厚,正好对吴健雄胃口。特别是归国任教的物理学博士施士元,曾经师从居里夫人,是我国核物理学的奠基人。

吴健雄在阅读了居里夫人的传记后,对这位女物理学家极度敬佩,产生了向偶像学习的强烈愿望,有机会就向施士元了解居里夫人做研究的情况。

从中央大学物理系顺利毕业的吴健雄,被推荐到浙江大学做助教。她的叔叔刚从法国学习回来,便向吴健雄讲起欧洲科技的发展情况。相比之下,国内太落后,如果想实现“科学救国”的愿望,就尽可能出国留学。

这番话说得吴健雄眼前一亮,然而出国留学需要钱,但家里并不宽裕,这让她很犯难,这件事就暂且搁下。

担任浙大助教的日子平稳度过后,她到上海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从事物理研究工作。

这是她接近“居里夫人”梦想的重要一步,在实验室做研究让她如鱼得水,给她后来参与原子弹研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03


吴健雄在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间,正值日本侵华。她目睹国家遭到蹂躏,一心要“科学救国”,在工作上尽心尽力,表现突出,但受制于实验条件,常有苦恼。研究所负责人也会为吴健雄惋惜,假如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这个女孩子会有更大的成就,只能鼓励她学好英语,寻找出国机会。

说到出国留学,叔叔一直是坚定的支持者。经费不足,叔叔凑钱为她解决了后顾之忧,联系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嘱托她学成之后早点回来报效国家。

1936年8月,吴健雄乘坐轮船前往密歇根大学研究光谱学,在旧金山停留时,别人向她提起伯克利加州大学云集了很多物理学大师,在现代物理实验领域,比密歇根大学要强很多。吴健雄在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系留学生的袁家骝的介绍下,兴趣越发浓郁。

她是最该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帮杨振宁李政道获奖,却被无视

袁家骝

袁家骝是谁呢?他的家族在中国赫赫有名,父亲是袁克定,爷爷是袁世凯。自幼随母亲生活,摈弃了封建思想,有了“科学救国”的志向。因此,与吴健雄一见如故,积极帮忙联系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系的面试机会。

结果吴健雄成为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系仅有的几名女生之一。

尽管成绩优异,但校方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向中国留学生发放奖学金。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精神以开放包容著称,但歧视中国人成为这个国家抹不掉的污点,本质上还是因为中国贫穷落后,看不起华人。

同样拿不到奖学金,袁家骝只好离开伯克利,转学到加州理工学院就读。

吴健雄有叔叔的资助,但她也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用知识强国,为中国人争气。”。

她喜欢在校园中穿旗袍,展示东方女性的优雅聪慧。单薄的身体,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健康雄伟。


04


在吴健雄的科学之路上,遇到了三个贵人,能取得重大成就,可谓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

先是遇到了大名鼎鼎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这位美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在二战期间作为“曼哈顿计划”负责人带领科学家们研制成功第一颗原子弹。当吴健雄入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时,奥本海默是物理学的教授,正在进行着原子及原子核方面的理论研究。

第二位是,美国大物理学家劳伦斯。劳伦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获得193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了吴健雄博士论文的实验指导老师。在伯克利,她在条件顶级的辐射实验室里开展研究,能力和见识大幅提升。

而后师从物理学家塞格雷,他因为发现了反质子获得了195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有了三位科学巨匠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指导,吴健雄在物理学领域的钻研起点很高,凭借自己的悟性和勤奋,对工作极其狂热,最终拿到了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发表在世界知名的《物理评论》杂志上。

1942年,经常一起交流,彼此温暖的袁家骝和吴健雄,决定结婚。

她是最该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帮杨振宁李政道获奖,却被无视

婚后,吴健雄到普林斯顿大学教书,袁家骝入职美国无线电公司,从事国防研究。


05


对吴健雄来讲,她最喜欢的不是站在课堂上,而是埋首于实验室搞研究。但普林斯顿大学并没有给予她这样的机会,让她很是苦恼。

但二战爆发却给了这个中国物理学家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吴健雄被邀请到参与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中,她的实验对“曼哈顿计划”成功做出了贡献。可以说,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背后有着中国人的付出。

二战后,德国纳粹进行原子弹研制计划。美国总统罗斯福召集顶级科学家,誓要在德国成功之前先行研制出原子弹,这场军备竞赛被命名为“曼哈顿计划”。曾经的导师劳伦斯得知这一计划后,推荐了得意门生吴健雄。

她是最该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帮杨振宁李政道获奖,却被无视

面对法西斯侵略,美国和中国成为同盟国,中国帮助美国进行原子弹研究,客观上也是帮助自己的祖国早日结束战争。吴健雄这样考虑后,便欣然去面试,才华打动了相关人士,破例接纳了一位外籍女性科学家,很快就参与了拯救世界的“曼哈顿计划”。

这项秘密计划被安排在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进行,吴健雄也被分配了一间小实验室,非常简陋,她并不在乎。主要工作是发展γ射线探测器,在实验里确定两种放射性惰性气体氙的半衰期、放射数量和同位素数量,并且因为自己的一篇论文解决了原子核连锁反应无法延续的问题,可以说她的到来,为原子弹研制成功做出了关键贡献。

1945年7月16日,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破成功,随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同盟国取得了军备竞赛的胜利,二战迅速结束。

吴健雄和袁家骝计划启程归国。但内战旋即爆发,回国的事情又被耽搁,只好在美国生下儿子,边工作边观察中国的局势。

由于出色表现,吴健雄被留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做研究,她把课题聚焦在原子核的β衰变上。随后几年, 她和合作者连续发现了几种不同形式的β衰变谱线,观测出三种不同的禁戒谱,取得了β衰变理论的进一步成功,奠定了自己在β衰变领域的权威地位。

相关论文被各大顶级物理学杂志刊发和转载,吴健雄这个东方女性已经跻身于世界顶级物理学家之列。

她是最该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帮杨振宁李政道获奖,却被无视

但是,她在哥伦比亚大学还是研究员,物理系同仁多次替她申请教席不成功,就因为她是女性。她同样与诺贝尔奖无缘,瑞典科学院的评委们对她的成就视而不见。

1954年,为了工作方便,吴健雄和丈夫袁家骝加入美国国籍,但她仍然不放弃回国的一切可能。老朋友贝聿铭说:“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只是有了世界的眼光。”

直至1958年,吴健雄才被评为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第一位女教授。


06


细心的读者一定发现了,从1936年吴健雄离开家乡赴美留学,如今已经几十年过去了。中间几度想回国,但被几场战争阻断,后来又忙于各类重要实验,时局动荡让她的回家之路充满坎坷。在正式场合,吴健雄总是以一袭旗袍示人,表达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

新中国成立后,她重燃归国梦想。但美国国内盛行“麦卡锡主义”,仇视新兴的共产主义国家,华人科学家归国被强力阻拦。

1964年,她得知杨振宁在香港与父母姐妹成功相聚,给她很大的信心。当时她的父母和哥哥早已不在人世,她迅速联络在国内的亲人,叔叔和弟弟办妥赴港探亲手续。终于在1965年夏天,分离几十年的亲人在香港九龙饭店聚首,潸然泪下。本想约好来年再次相见,但国内动乱让叔叔和弟弟相继死去,成为永远的遗憾。

“乒乓外交”让中美之间嗅到改善关系的可能,1973年,吴健雄也乘着中美建交的东风回到了中国。她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利用自己身为美国物理学会会长的身份促成中美物理学家的交流。

37年后,吴健雄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这是她当年没有想过的。

有了第一次,之后的路便通畅起来。吴健雄和袁家骝多次归国,在全国多所大学介绍国际前沿科学动态,加快中国科学家与美国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学习,为祖国的科技发展献计献策。

吴健雄十分关心中国下一代教育,拿出个人积蓄在家乡先后建立起教育基金会,激励学子成才,“身在国外,心怀中华”。

她是最该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帮杨振宁李政道获奖,却被无视

1997年2月17日,吴健雄因中风去世,享年85岁。

丈夫袁家骝将她的骨灰埋葬在她的家乡江苏太仓浏河镇明德学校,实现她生前落叶归根的夙愿,

随之而来的,是再次捐献给学校的200多万元,用于建设教室,这也是吴健雄的意愿。她的父亲当年建设了明德学校,她学成归来发展了明德学校,这是父女二人“绿叶对根的情意”。

“以居里夫人为榜样”的信念,贯穿并影响了吴健雄的一生,她的勤奋和成就,也足以配得上“东方居里夫人”这个称谓。

对于自己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而造成诺贝尔奖历史上较大的争议,她说“我做实验不是为了拿奖,一个科学家总想着名和利,就完了。”

如果一直对于没有得诺贝尔奖耿耿于怀,吴健雄可能也无法心态平和的继续后面的实验,进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明德学校那颗紫薇树旁,她的墓碑上刻着“她是一个卓越的世界公民和一个永远的中国人”,这是对她最好的注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