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真的很伟大吗?

杨振宁真的很伟大吗?

真的很伟大!是目前最伟大的华裔物理学家,也有可能是目前最伟大的在世物理学家。

杨振宁,他和李政道因其在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方面所做的工作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个理论证明, 一个基本的量子力学定律—宇称守恒定律—在所谓的弱核反应中被违反, 这些核过程导致了 β 粒子或 α 粒子的释放。 但杨的最重要的工作却不是他得诺贝尔奖的这个工作,而是杨米尔斯场论。

从1946年起, 杨致远在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与爱德华•特勒(Edward Teller, 1908-2003)一起学习, 并于1948年获得博士学位。 他在芝加哥大学担任恩里科 · 费米的助理一年。 一九四九年, 他应邀到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高级研究所做研究, 在那里他开始了与李政道富有成果的合作时期。 他于1952年被任命为该研究所的常任成员, 并于1955年成为教授。 1963年,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教科书《基本粒子》。 1965年, 他搬到了石溪大学, 在那里他被任命为阿尔伯特 · 爱因斯坦物理学教授和新成立的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 今天, 这个研究所被称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他在1999年从石溪大学退休, 当时他的头衔是名誉教授。 2010年, 石溪大学将杨振宁的新宿舍楼命名为杨振宁楼, 以此表达对杨振宁的纪念。

他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和皇家学会院士。 他于一九五八年获颁荣誉博士学位(一九五八年)、莫斯科国立大学(一九九二年)及香港中文大学(一九九七年)。

1971年, 在中美关系解冻后, 杨致远首次访问中国大陆, 随后作出巨大努力, 帮助中国物理界重建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激进政治运动破坏的研究氛围。 从斯托尼布鲁克退休后, 他回到了北京, 担任清华大学的荣誉主任, 在那里他是高级研究中心(CASTU)的黄家北-陆开群教授。 他亦是香港中文大学杰出教授, 亦是邵氏创校成员之一, 亦是香港中文大学杰出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