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中小微企業銀行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政策落地實施效果良好

為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2018年8月12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深圳市中小微企業銀行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工作方案》(深府辦〔2018〕18號),該項工作已開展一年,有關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資金池政策工作目標是通過對符合規定的銀行不良貸款按30%的比例給予風險補償,提高銀行機構對中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的容忍度,撬動銀行機構對我市中小微企業新增20%以上的貸款額度,有效緩解我市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資金池相關部門包括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新投”)和金融服務中心。資金池操作流程包括銀行加盟和貸款項目入庫、風險補償、不良貸款項目清償、不良貸款項目核銷等。

二、政策實施情況

截至2019年9月,簽約加盟銀行37家,已錄入貸款項目的銀行有30家,錄入項目43,434個,資金池完成審核並撥付風險補償資金兩批,涉及10家銀行、153個項目。

第一階段(2018年12月至2109年4月)。2018年12月資金池開始錄入貸款項目,2019年4月末,首批風險補償資金撥付,共有8家銀行74個項目獲得風險補償。這一階段共有17家銀行錄入貸款項目4,777個,大部分為2018年1月1日後的存量貸款項目。

第二階段(2019年5月至9月)。2019年9月第二批風險補償資金撥付,共有6家銀行79個項目獲得風險補償。這一階段共有30家銀行錄入貸款項目;新增錄入項目37,644個(不含2019年4月份前錄入的項目),較第一階段增加6.9倍;新增項目貸款較第一階段增加1.3倍,大部分為新增貸款。

三、實施效果及分析

(一)促進銀行擴大中小微企業貸款規模。

一是風險補償與銀行內部考核基本同步,使其迴旋餘地增加。為落實國家普惠金融政策,銀行機構均設立了普惠金融業務部門,配備專門人員,制定了相應考核機制,包括貸款利率的上浮比例、業務部門費用分攤辦法、不良貸款利潤扣罰等。據瞭解,銀行收到風險補償後,通過考核傳導,普惠金融管理部門有更多的資金衝抵不良貸款,使這些部門有動力擴大中小微企業貸款規模,客觀上增強了銀行機構擴大中小微企業貸款規模的信心。

二是促使銀行機構加快開發面向中小微企業的信貸產品,使廣大中小微企業受惠。銀行機構順應“互聯網+”的大趨勢,創新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渠道,豐富線上產品系列,提高服務效果和受眾範圍。

(二)貸款項目呈現向小、散變化的趨勢,所屬行業仍以傳統行業為主。

一是單筆貸款呈現向小、散變化的趨勢。顯示錄入貸款項目呈現向小、散變化的趨勢,說明資金池貸款項目整體風險變小,資金池風險補償向小微企業傾斜,體現了政策引導作用。

二是貸款企業從事的行業以傳統行業為主。資金池風險補償對貸款企業沒有行業要求,從錄入的貸款項目情況來看,排名前五位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製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技術服務,租賃和商務服務,建築業,合計佔比85%,顯示可以從銀行取得貸款的中小微企業所屬行業仍以傳統行業為主。信息技術、科技轉化等新興技術行業由於輕資產的特性,仍然受到銀行抵押物方面要求的限制難以獲得貸款。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