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夜昌寧

流光溢彩夜昌寧

流光溢彩夜昌寧

曾經黑乎乎的小城之夜,如今已變得流光溢彩,雖沒有大家閨秀那般大氣,小家碧玉也有屬於自己別樣的風韻,而且因少了些喧囂多了些寧靜,能使心更閒適人更自在。生活在小城保山昌寧的人其實很幸福的,城不大、人不多,可以隨時看到綠水青山,呼吸到新鮮空氣,走過街道尋得滿園鄉愁。晚上有事沒事出去走走,便會發現街道更明亮也更寧靜了,來來往往的車如劃過的流星有序地穿流。

流光溢彩夜昌宁

流光溢彩夜昌寧

許多上了年紀的人,都喜歡隨身帶一支手電筒。他們記憶裡的小城夜是漆黑的,除唯一的主街幾盞昏暗的路燈,住戶窗戶的燈是唯一的夜光。可這些年,他們開始發現,帶手電筒已經是一件多餘的事了。因為小城的街道、公園、廣場、河畔,到處都和被稱為“四十米大街”的寶達路一樣亮堂。

流光溢彩夜昌宁

流光溢彩夜昌寧

從高處看昌寧小城,一條光帶正居中心。這就是昌寧的母親河——右甸河。古人在選擇居住地時,往往會選擇依山伴水的地方,因為山可以獲得安全感,流動的水則可以幫人滌盪燥熱獲得寧靜。如今的小城昌寧,因為有“限高令”,依然是徐霞客看到的“四面環山不甚高”,穿城而過的右甸河不疾不徐四季流淌,滋潤出了昌寧人不急不躁的性格。夜色下,當沿岸闌珊燈火灑滿右甸河,河水輕輕歡唱,如右甸壩人說話般婉轉綿軟。

流光溢彩夜昌宁

流光溢彩夜昌寧

右甸河西岸城中心的世紀廣場,是昌寧縣城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廣場,建成已近二十年來。隨著城市變大,曾經很寬的廣場似乎在變小。但這並不影響它在市民心中的地位,從早到晚都有人在這裡休閒、活動。夜漸深,燈火闌珊處仍有人坐在那裡,享受夜色下的美好時光。

流光溢彩夜昌宁

流光溢彩夜昌寧

小城昌寧的夜色,與縣名“昌明安寧”的寓意高度吻合,溫婉、靈秀、靜謐。其中最美的,要數右甸河畔的小橋、廊道、亭臺。柔和的燈光,靜靜地指引方向,雖不耀眼卻足以溫暖人心。柔軟的線條,默默地連接天地,把真實與影子融為一體。夜,靜得能聽見心跳的聲音,連風也屏住了呼吸。

流光溢彩夜昌宁

流光溢彩夜昌寧

“這幾年昌寧變大了,吃了晚飯在田園、公園走走,再看上一場水秀,晚上睡著都香。”如果徐霞客再到昌寧,置身小城的燈光裡,心如湖面般平靜,欣賞屬於自己的夜景,聆聽屬於自己的風,該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吧:城不大而幸福,亦心安之故鄉!

雲南網通訊員 吳再忠 攝影報道

流光溢彩夜昌宁

流光溢彩夜昌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