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富幫後富協作奔小康--廣州對畢節的扶貧協作

先富幫後富協作奔小康--廣州對畢節的扶貧協作


自東西部扶貧協作進入新階段以來,廣東省對畢節市的幫扶工作進一步深化,除堅持產業扶貧發展經濟外,還向教育、衛生等領域拓展。

尤其在醫療、教育這兩項畢節的短板上,廣東推出組團式幫扶新舉措,注重輸入管理制度、管理理念和技術,並加強對幫扶對象的交流和培訓工作,致力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戰鬥、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一方面,畢節的幹部群眾感慨廣東幫扶是真金白銀,人力物力全面支持;另一方面,受訪的廣東幫扶團隊紛紛表示,脫貧不脫手,會繼續支持下去。

產業扶貧 先富不忘幫後富

10月22日下午,貧困戶蒲大龍正在東昇服裝廠幹活,他每個月收入5000多元。這是一家百分之百出口的貼牌內衣企業,是從號稱“內衣第一鎮”的汕頭谷饒鎮轉移到七星關經濟開發區的。

這個廠是不折不扣的新廠,但蒲大龍是不折不扣的老員工。怎麼回事呢?

原來,東昇服裝遷移到七星關和工廠原本就有很多貴州員工有關,蒲大龍也順理成章跟著老東家回到了家鄉。

類似的還有梵領國際時尚服裝創意創業園,該企業於2017年初入駐至今已投資1.2億元。今年以來已完成上億元產值,目前提供崗位350個左右,其中貧困家庭員工100名左右。

目前,七星關經開區已入駐企業90家。其中,引進東西部項目15個。目前,園區解決就業9682人,吸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1120人。

在農業方面,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畢節配送中心無疑是重磅舉措。9月27日,配送中心舉行首發儀式,畢節蔬菜除了端上大灣區居民餐桌,還發往迪拜市場。

廣州港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赫章鐵匠鄉建立的花卉基地,和貧困戶形成利益聯結體,517個標準大棚解決了517個貧困家庭的增收問題,分紅多的農戶一年可達三四千元。同時,基地還提供約150個就業崗位。27歲的周巧和丈夫都在基地上班,兩人工資加起來有七八千元,加上公公婆婆打零工,高的時候一家一個月收入上萬元。

10月23日下午,貴州海拔最高點韭菜坪,65歲的馬福仙在薰衣草花田中忙著拔草。有了勞務收入和土地租金,她說,祖祖輩輩都是困難戶,現在不困難了。

的確,在脫貧攻堅的世紀性成就面前,像馬福仙這樣的上千萬貴州貧困群眾即將全部告別絕對貧困的日子。

珠三角是全國率先富裕起來的地區,如今,廣東幫扶團隊正在以實際行動落實中央“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加大產業帶動扶貧工作力度,助力貴州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醫療扶貧 解決人才缺乏短板

七星關婦幼保健院門口掛著的一塊牌子非常特別——“荔灣區·七星關區母嬰保健中心”,千里之外的廣州荔灣區怎麼會和這裡發生關係?

答案就在於,2018年10月,廣州市荔灣區婦保院結對幫扶七星關婦幼保健院。

七星關婦幼保健院此前職能弱化,業務水平不理想,一遇到麻煩問題就讓病人轉院。在這裡工作了30多年的副院長孫琴芳感嘆,“轉來轉去,轉得人家都不願意來了。”

荔灣區婦保院派駐3位專家對口長期駐點支援,從醫院管理、科室建設、人才培養、技術支持、工作理念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和無私援助,相繼開展了宮頸球囊放置術等9個新項目、新技術。

最突出的變化是,在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今年以來,七星關區孕產婦死亡1例,而去年同期為12例。從全國平均死亡率來說,一下子從原來接近三倍下降到只有三分之一。

七星關婦幼保健醫院的變化只是廣州市對畢節醫療組團式幫扶的縮影之一。

2018年10月,廣州市衛計委明確對畢節7個貧困縣各一所醫療機構開展組團式幫扶,具體為七星關區婦幼保健院、大方縣人民醫院、赫章縣中醫院、威寧自治縣人民醫院、黔西縣鐘山鎮衛生院、織金縣中醫院和納雍縣人民醫院。

而此前,組團式幫扶的成效已在畢節市第三人民醫院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廣州市胸科醫院、廣東聖大醫生集團共同幫扶下,這所新建不久業務能力薄弱的單位取得顛覆式進步。

各組團醫院幫助畢節三醫建立健全醫院規章制度及行業標準50餘項,有力推動該院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可對醫療質量、護理質量、醫療安全等進行考核督查落實。

各幫扶醫院結合自身專科特長,切入到畢節三醫重點專科建設,突出打造傳染病、艾滋病、呼吸科、心血管等重點專科,引進20餘項新診療技術,在專科打造方面取得很好成效。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幫助畢節三醫新設了呼吸內科、消化內科等7個科室,填補了該院7個專科空白;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幫助成立HIV初篩實驗室等,使HIV重症病人實現就地就診;廣東聖大醫生集團助力畢節三醫和22家鄉鎮醫院(含村衛生室)建立遠程心電網絡系統,解決了畢節絕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到外地就醫的情況。

藉助廣東遠程醫療專家在後臺發揮的作用,95%以上的心血管病例都能在5分鐘內得到診斷結果。“醫生集團+遠程醫療”的新型醫療模式,助力解決了老百姓異地就醫貴、就醫難、因醫返貧等問題。自2016年以來,畢節三醫共收治619例建檔立卡貧困患者住院治療,其住院自付比例平均為8%左右。

據統計,廣東幫扶醫療隊伍開展下鄉義診50次,免費義診5686人次。

更重要也令人感佩的是,廣東醫療專家致力為幫扶單位留下一支永遠帶不走的醫療扶貧隊伍。為解決畢節醫療衛生人才缺乏的短板,在廣州市衛計委支持下,投入了幫扶資金4950萬元,計劃對300名來自畢節市各市直醫療機構的住院醫師進行規範化培訓,並培訓各鄉鎮基礎醫療衛生人員4800餘人次。

聖大醫生集團計劃下一步將遠程心電急救網絡體系覆蓋全畢節市,並且表示即使脫貧了也不會放手不管,將一直保持合作。

教育扶貧 點亮公平夢想

七星關區實現“一對一”結對幫扶學校114所。2017年以來,荔灣區教育局及各對口幫扶學校先後捐助資金及各種教學用品摺合人民幣3280.07萬元,其中300萬元用於貧困學生資助。

依託結對幫扶,不少學校教學質量大幅提高。如畢節六中高考升學率較前一年有了很大提高,七星關區實驗中學、區第三實驗學校、畢節二十小等學校在期末統一檢測中教學成績名列同級同類學校前茅。

在開展校際交流活動方面,七星關區和荔灣區派出教師、校長分別為548人次和483人次。2017年以來,荔灣區共組織專家到畢節做專題講座11場,培訓教師1919人次。

荔灣組團組長葉炳健等3名成員駐點畢節二中開展“組團式”幫扶試點工作。在今年的高考中,時隔20年後,有一名學生被清華大學錄取。

幫扶成員還組織二中青年教師培訓,為二中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強師隊伍。雙方共同投入20多萬元修建錄播室,不僅為培養名師提供了硬件支持,也可以讓學生通過遠程教學,“讓畢節的孩子也能上廣州的課。”

無獨有偶。通過遠程教育來實現教育公平的夢想,讓優質教育共享實現均衡化,也是番禺區幫扶團隊在赫章三中正在做的事情。

在職業教育方面,廣東企業在畢節職校設立訂單班取得不錯的效果。2017年以來,廣州企業與畢節相關職業院校合作開辦各類訂單班19個,招收學生756人,其中建檔立卡家庭貧困學生397人。

畢節職業技術學院的發展是組團式教育幫扶的縮影。廣東省有4所學校、6個大中型企業先後與畢節職業技術學院簽署了幫扶協議。其中,已開辦訂單班9個,招收學生370餘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佔各班級總人數的47%,貧困學生比例達90%。

畢節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葛富林感慨:“廣東幫扶是真金白銀,人力物力,全面支持,僅今年以來錢物已經達4000多萬元。”(記者 肖郎平)

先富幫後富協作奔小康--廣州對畢節的扶貧協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