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40歲女漢子,率40名農村大媽專做紅薯生意,年銷300多萬元


今年40歲的王彥,是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潮河鎮後魏家村一名不平凡的婦女。多年來,她和丈夫帶領40多名“娘子軍”加工紅薯幹,年銷300多萬元,產品遠銷全國各地。一起來看看她的創業故事吧!

紅薯早在明代,中國醫學家李時珍將其列為“長壽食品”。隨著社會的發展,紅薯的“社會地位”亦隨之提高,世界不少國家稱其為“長壽食品”。魏家村地處山區丘陵,地裡種出的地瓜甜度高,品質好,地瓜煮熟後,經過晾曬加工成紅薯幹,非常好吃。王彥從中發現商機,主動聯繫加工戶,統一經營思路,並組織成立了魏家薯幹專業合作社,全體加工戶“抱團取暖”,共同創業。圖為王彥在檢查紅薯幹質量。

為了打出自己的品牌,王彥統一收購地瓜,統一存儲,統一加工標準,統一價格,統一包裝,並註冊了商標。隨著業務量的擴大,王彥還解決了40多名“留守婦女”就業。圖為王彥指導紅薯幹加工。


從2005年開始創業,王彥堅持了14年。回首14年的創業歷程,充滿了無盡的艱辛和酸甜苦辣。曾經因為掌握不好紅薯的存儲和紅薯乾的加工技術,白白浪費掉了幾千斤紅薯。曾經因為市場低迷,辛辛苦苦一年,連人工費都掙不出來。但王彥咬牙挺了過來。圖為一名客戶正在和負責人王彥結算賬目。

隨著技術的進步,王彥從“水煮紅薯”到“大鍋蒸紅薯”,再到現在改進成了“電爐蒸紅薯”,不僅效率高,而且還節省了人工成本。晾曬環節,從最初的“露天晾曬”也改進成了“車間烘烤”,不僅提高了產量,而且紅薯乾的品質也得到了保證。還沒有完全曬乾的番薯幹吃到嘴裡是軟軟甜甜,根本停不下來!

憑著14年的堅守,王彥贏得了良好口碑和知名度。目前年產紅薯幹40萬斤左右,產品主要銷往山東日照、青島、濰坊、濟南等地,並經過電商,銷往全國各地。這是客戶開著車上門購買紅薯幹。


圍繞紅薯的開發,王彥還找來民間烙煎餅的手藝人,純手工烙地瓜煎餅,價格比機器製作的高出四五倍,仍然供不應求。目前40多名“留守婦女”在農閒時節,每個月在家門口就能掙到2000多元。這是工人們在烙煎餅。

近年來,王彥敏銳地捕捉到“互聯網+”帶來的市場機遇,在鞏固發展大批發商的同時,與多家土特產實體店和多家電商達成20多個合作協議,實現了線下線上同步銷售,把“魏家薯幹”這一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小食品,銷售到了全國各地,成為廣大消費者追捧的“鄉愁零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